一家三代路橋人:用執著鐫刻百姓口碑

山西 85℃ 0
摘要:修路牽線這種苦差事,子承父業的例子並不多,閆家祖孫三代都是路橋人,算是一個特例。1951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年,百廢俱興,二十歲的閆二娃扛起鐵鍬加入山西省晋中公路分局。作為司機兼修理工,閆二娃為山西的路橋事業奮鬥了41年。至今,閆家祖孫三代的工作時間累計相加已逾90年。路橋人用匠心和汗水換來了一座座獎盃和百姓的口碑。這意味著,路橋人將迎來新的挑戰。這是山西路橋人用心血畫在祖國大地上的筋骨。

修路牽線這種苦差事,子承父業的例子並不多,閆家祖孫三代都是路橋人,算是一個特例。

1951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年,百廢俱興,二十歲的閆二娃扛起鐵鍬加入山西省晋中公路分局。作為司機兼修理工,閆二娃為山西的路橋事業奮鬥了41年。

20世紀90年代施工觀摩會留念閆二娃和工友們

1981年10月,年僅18歲的閆海義入職山西路橋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在汽車稀少的年代裏,閆海義繼承了父親機械操作和維修的好手藝,無論是推土機還是水車,他操作起來都得心應手。20世紀80年代初期,機械工業並不發達,建設初期施工難度大,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人力施工。在荒蠻的土地上建設公路,首先要修一條抵達施工點的臨時路,開荒拓路、砍樹牽線,幾乎都要肩扛手提,每月薪水39.95元。

吃過苦的他,霜染雙鬢,在2016年到2020年又駐村扶貧。

閆海義與兒子閆超共同參與的項目左黎高速

眨眼間,閆海義的兒子閆超也長成了大小夥子。2012年10月,閆超入職山西路橋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擔任實驗員,至今已經工作了9年。

至今,閆家祖孫三代的工作時間累計相加已逾90年。

閆海義為閆超講解機械施工原理

“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裏,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一代代路橋人獻出青春獻子孫,把汗水埋進了滾滾車流。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山西省建設工程“汾水杯”獎和“太行杯”土木建築工程大獎……路橋人用匠心和汗水換來了一座座獎盃和百姓的口碑。

閆海義(右一)夫婦、閆超(左一)夫婦兩代路橋人

2021年4月,山西出臺《2021-2035年省道網規劃》。這意味著,路橋人將迎來新的挑戰。

黝黑的柏油路、橫跨兩岸的橋樑、穿山而過的隧道……這是山西路橋人用心血畫在祖國大地上的筋骨。打通了路,貼近了心,“通達山河、造福社會”,這條條筋骨是山西經濟的主動脈,既通往百姓家,更通往幸福。(王學峰路旭嬌)

【來源:新華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