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江蘇讓綠色成為最靚麗的標識

江苏 80℃ 0
摘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到90%以上,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穩中有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展示了美麗江蘇的未來圖景。近五年來,我省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最好水準。但我省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多,人均環境容量偏小,在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環保壓力。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到90%以上,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穩中有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展示了美麗江蘇的未來圖景。

近五年來,我省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最好水準。但我省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多,人均環境容量偏小,在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環保壓力。未來五年是江蘇生態文明建設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江蘇如何更加有力地推進美麗江蘇建設,讓綠色成為美麗江蘇最靚麗的標識?

主抓“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初冬時節,一輛印著“中國環境監測”的白色車輛緩緩行駛在徐州市中山北路上,車內的數據不停跳動,這就是高科技走航監測車。通過顆粒物監測,找到積塵明顯的地段。

今年以來,徐州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PM2.5濃度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為系統推進空氣污染防治,今年推進了7項重點工作,如實行‘點比特長’負責制、加密佈設微型空氣站等。當然現時徐州PM2.5濃度絕對值仍然偏高。”徐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王吉峰坦言,下一步,將對照目標發力,加强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强度,加快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同時嚴格管理新建項目。

9月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强化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深化固定源、移動源、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氮氧化物(NOx)和VOCs協同减排,推進多污染物和關聯區域聯防聯控,鞏固提升環境空氣品質。

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內,大運河波光粼粼。幾年前,這裡曾是名副其實的“龍鬚溝”。“掩鼻而過、閉窗而眠。”揚州三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大沖介紹,這裡曾是揚州南部工業區,區域內聚集農藥、熱電、皮革等80多家企業,水環境被嚴重破壞。2014年開始,揚州對三灣片區進行環境整治,才有了如今的一河碧水。

這是揚州“全域治理、全河(湖)達標”的一個縮影。揚州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許正華介紹,明年將在全市域範圍開展排口溯源排查整治,針對城鎮污水收集率不高、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因地制宜建設分布式汙水處理淨化設施,改善城河水質。

“經過十多年的保護治理,天目湖生態環境改善明顯,但上游總磷、總氮名額偏高。”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科副科長芮瑜說,2018年,當地啟動建設溧陽市天目湖生態安全緩衝區,項目位於大溪和沙河兩大水庫上游,通過治理入湖河道等舉措保護水源地。今年9月,緩衝區建設完成,每年可削减總磷1.118噸、總氮34.16噸。

隨著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省污染减排空間將進一步收窄。

“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國考斷面優Ⅲ比例達到90%以上……”針對省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具體目標,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表示,接下來要圍繞“3090”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努力提高,“同時,還要重點關注海水水質、臭氧濃度和生態指數。比如臭氧污染是一種光化學污染,平常不為人感知,但危害很大,成為影響空氣品質優良率的首要污染物。”

今後五年,江蘇將全面深入推進源頭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構建適度超前、更加完備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更大力度解决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深入排查整治黑臭水體,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生態環保答卷。

緊扣“轉”,初步形成綠色低碳發展體系

12月3日,我國最大規模海上風電並網工程——江蘇電網沿海二通道工程三大重要樞紐站之一的豐海(鹿鄉)500千伏變電站在鹽城正式投運。江蘇沿海二通道工程包括新建三座500千伏變電站及三條500千伏雙回輸電線路,全長350公里,構成了我省沿海清潔能源“大動脈”。

“沿海二通道工程投運後,可提高海上風電送出能力約640萬千瓦,預計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760萬噸,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31.8萬噸。”國網江蘇電力工程諮詢公司項目中心副主任黃濤介紹。

省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出關鍵步伐,永續綠色低碳發展體系初步形成,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能源是改善能源結構、推進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截至2020年底,我省沿海三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646萬千瓦,占沿海地區總發電裝機的44.1%,其中海上風電並網裝機573萬千瓦,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省發改委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全力挖掘沿海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潜力。一是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近海海上風電,再規劃開發千萬千瓦以上近海海上風電項目;二是穩妥開展深遠海海上風電示範建設,開展海上風電柔性直流集中送出、海洋牧場、海上綜合能源島、海上風電制氫等示範;三是深入實施“產業强鏈”行動,在沿海地區打造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四是充分利用沿海農場、灘塗和海域等資源,開展“光伏+”項目建設。

綠色低碳發展,企業是主體。“作為全省環保產業領軍企業,省環保集團自成立以來瞄準低碳業務,重點建設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板塊。在碳諮詢方向,已面向區域、園區、企業等開展業務,為低碳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推動减污降碳協同治理;在碳監測方向,開發了二氧化碳遙感監測等先進科技,力求在碳監測領域創造自主創新成果。”集團董事長方斌斌介紹,集團已聯合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我省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創新平臺,未來將在低碳領域宏觀戰畧研究與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助力全省低碳經濟發展及氣候目標的實現。

省委黨校校務委員、經濟部教研室主任李宗堯教授表示,優化能源資源配置,首先要做好化石能源的減法,把碳排放量作為剛性約束,强化煤電(氣電)的行業審批和退出機制,其次是做好清潔能源的加法,加快發展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此外,建議統籌省內外能源基地建設,積極爭取省外清潔能源的穩定支持。

“構建永續綠色低碳發展體系,江蘇面臨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少林缺草省情帶來的碳匯不足等困難。”李宗堯認為,除了能源結構的低碳化轉型,還要科學製定綠色低碳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加强產業結構的低碳化陞級以及科技創新的低碳化支撐。

瞄準率先實現碳達峰,我省13個設區市紛紛行動。蘇州作為國家級低碳都市試點,以產業低碳轉型陞級為主線,持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節能減排、能源效率提高、森林碳匯新增。鎮江市出臺了《長江大保護(鎮江)造林綠化建設方案》,明確到2025年,沿江森林質量提升面積累計達到28000畝,全面完成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工作,實現新增碳匯54900噸。

錨定“創”,探路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走進常州市武進區車輛集中噴塗中心,空氣中聞不到一絲油漆味。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汽修企業呈井噴式發展。但是,不少汽修企業不規範噴漆,廢氣污染環境。當地環保部門按照“集約建設,共亯治污”的理念,高標準打造汽修噴塗“綠島”,破解中小企業治污與發展難題。“平臺用專業設備處理廢氣,處理效率達到90%以上。”平臺現場負責人虞歡介紹,10月正式運行以來,已與10餘家汽修店與維修廠達成合作意向。

“綠島”政策,是我省在全國的一項重大環保創新舉措,也是我省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縮影。省黨代會指出,構建與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機制。

2019年,江蘇省政府與生態環境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這是全國第一家。2020年,省委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確定37項重點任務。

——率先推出“環保貸”,構建“金環對話”機制,出臺實施綠色債券貼息等4個實施細則,構建起江蘇的綠色金融體系,“杠杆”效應逐步顯現。

——構建“環保臉譜”體系,建立健全“線上發現、及時整改-線上跟踪、及時調度-線上督查、及時銷號”的非現場監管模式,現時已對20萬多家企業“畫像”。

——構建生態環境承載力約束機制,在全國率先出臺《江蘇省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試行)》,對172個園區開展監測監控能力摸底調查,探索工業園區環境管理新模式。

“生態環境治理的現代化本質是協同、合作、協調,從全社會、全領域、全過程的角度共同推進。”省生態環境廳綜合業務處處長張雷打了個比方,如果將生態環境保護看作一輛自行車,那麼各個部門、各行各業等都是自行車的一部分,每個零件都有用,缺少了哪一個都不能發揮好騎行的作用,大家都不能掉鏈子。

張雷表示,下一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還需要從幾方面突破,“在理念上,厚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底蘊,用心平衡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破解貫徹新發展理念‘上熱中溫下凉’現象;在市場主體方面,企業是創造財富的,同時又是消耗資源的,生態環境部門將通過有力有效服務和激勵保障措施,促進企業達標排放。此外,與市場經濟成熟度高的地區相比,現時我們的行業協會在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上發揮的作用還不够,要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通過製定標準、規範等,促進行業自律,在生態保護上有更好作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