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是焦作市的南大門!

河南 100℃ 0
摘要:首先,就武陟縣的“陟”字,名字一讀就錯,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zhì),表示登高、上升的意思。武陟縣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在地理位置上,武陟縣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屬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門,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就武陟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鄭國這一諸侯國,被稱之為懷邑。到了戰國時期,今河南省武陟縣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

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武陟縣來說,人口超70萬,是焦作市的南大門。對於武陟縣這一地名,名字很多人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

首先,就武陟縣的“陟”字,名字一讀就錯,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zhì),表示登高、上升的意思。武陟縣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在地理位置上,武陟縣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屬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門,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武陟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無霜期211天。就武陟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鄭國這一諸侯國,被稱之為懷邑。到了戰國時期,今河南省武陟縣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在今焦作市武陟縣一帶設立懷縣。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設立武德縣(今圪當店鄉大城村),屬河內郡。漢武帝建元年間(約前140年),割溫縣、懷縣兩縣地設立平皋縣(今溫縣北平皋),屬河內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武陟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河內郡由懷縣遷至野王(今沁陽縣)。在此基礎上,今武陟縣一帶分屬河內郡懷縣、武德縣。晋懷帝永嘉二年(308年),廢武德縣入修武縣。

東魏天平三年(536年),溫縣治所遷移至今武陟縣大虹橋鄉溫村。西元556年,也即北齊時期,廢平皋縣入州縣。由此,在南北朝時期,今武陟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唐十六年(596年),分修武縣南部設立武陟縣。就武陟縣這一建制,始於西元59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州縣為邢邱縣。大業元年(605年),改邢邱縣為安昌縣。一年後,隋朝廢武陟縣入修武縣;廢懷縣入安昌縣(今溫縣武德鎮)。唐朝建立後,再次設立武陟縣。

最後,五代十國時期,武陟縣屬懷州。北宋建立後,武陟縣屬河北西路懷州。南宋時期,武陟縣屬河東南路懷州。元朝這一歷史階段,武陟縣屬懷慶路總管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武陟縣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懷慶府。清朝取代明朝後,武陟縣屬河南省懷慶府。到了1913年,武陟縣屬豫北道。1928年,武陟縣直屬於河南省。1986年1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截至2018年底,武陟縣總面積達80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75萬人,也即為河南省人口中等的一個縣。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