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各界人士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江苏 75℃ 0
摘要: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集會廣場,2021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這裡舉行。場內,約3000名各界代表整齊列隊,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在抗戰時期犧牲的所有同胞。場外,在相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區、學校,在海外,海內外華人華僑、外籍友人等也以各種形式悼念遇難者,祈願和平。國行公祭是緬懷也是告慰10時01分,淒厲的警報聲響起,南京全城車船鳴笛,萬眾默哀。

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集會廣場,2021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這裡舉行。場內,約3000名各界代表整齊列隊,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在抗戰時期犧牲的所有同胞。場外,在相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區、學校,在海外,海內外華人華僑、外籍友人等也以各種形式悼念遇難者,祈願和平。

國行公祭 是緬懷也是告慰

10時01分,淒厲的警報聲響起,南京全城車船鳴笛,萬眾默哀。84比特朝氣蓬勃的高中生齊聲誦讀《和平宣言》。

高一學生呂彥鋒站在領誦位置最右端,“小學時參加學校活動,我第一次瞭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心底湧出悲憤。這次參加和平宣言朗誦,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為了念好宣言短短240個字,也為了表達對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呂彥鋒反復練習了無數遍,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每字每句。

蘇格蘭人賀福已經連續兩年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全場肅靜得一點聲音都沒有,大家都在潜心緬懷逝者,讓我大受震撼。”他表示,在西方國家,還有相當多的人沒聽說過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也是為什麼每年在12月13日這一天舉行公祭儀式是如此重要,就是要持續傳播這段歷史,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悲慘的過去。”

隨著三響深遠的鐘聲,3000羽和平鴿振翅飛向藍天。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所長葉聰是撞鐘代表之一,他說:“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强則國家强。科學技術是我們建設家園、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支撐。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有堅定的决心,奮發圖強。”與他一同撞鐘的南京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五級職員陳德風說:“作為工人代表,參加國家公祭儀式,撞響和平大鐘,內心很受觸動,在今後工作中,要繼續發揚中國工人階級的創新創造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銘記歷史 民族記憶代代相傳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的兒子葛鳳瑾第五次參加國家公祭儀式,“往年都是父親帶著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從今年開始是我代表父親去參加活動,倖存者們的年齡越來越高,接過傳承的接力棒,我們有責任繼續把這些歷史記憶傳承下去。”

葛鳳瑾很早就參與到證言的傳播和記憶的傳承中,先後陪父親參加座談、交流、證言集會等活動100餘場,積極傳播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倖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也攜兒子一起加入記憶傳承行列,向中小學生傳播歷史。

南京大屠殺歷史是南京記憶、中國記憶,也是世界記憶,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去傳播這段歷史。參加國際和平法會的居士王琦是一比特研學導師,工作之餘她會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梅園新村等地當志願講解員,“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記憶的傳承,就是要我們每一個人,在一次次的活動中不斷加深印象,用星星之火來點燃它。”

12月11日,加拿大和楓會線上主辦了一場以“記憶傳承薪火永遞”為主題的歷史文化教育論壇。會長餘承璋表示,要使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真正成為世界記憶,就應教育年輕一代勿忘歷史、繼往開來,讓和平代代延續,永遠傳遞。安大略省前議員、安省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79號議案/66號動議)的發起人黃素梅說,她提出的66號動議在安省議會通過,目的就是為了使華人後代瞭解這段歷史,並以史為鑒,讓悲劇不再發生。

“作為海外僑胞,覺得有理由、有必要站出來表達自己願意永遠銘記歷史的决心。這是廣大海外華人華僑的心聲,推動著我們海外華文媒體做好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傳播。”海外資深媒體人、印尼《國際日報》新媒體社長章維佳說,他們與國內媒體聯合策劃了系列報導,立足做好南京大屠殺慘案真相的海外傳播,宣導世界和平理念。

祈願和平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夜幕降臨,熒熒燭光中,小號手在“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上吹響《南京記憶》。

南京大屠殺期間,有一群國際友人為受難的南京人民撐起一方庇護所。84年過去了,中國以開放之姿迎接了一批又一批外籍友人,他們見證中國的和平崛起,認同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

公祭日當天,很多在寧外國友人通過默哀、燭光祭等形式悼念逝者,祈願和平永續。

在南京生活了四年的羅馬尼亞留學生伍來智非常熱愛南京,“每年的12月13日,無論我在南京哪個地方,在做什麼,我都會和南京所有市民一樣,停下手中的事情,站在原地為當年不幸遇難的中國群眾默哀。”為了向世界展現真實的中國,他把在中國的生活拍成vlog,在羅馬尼亞的APP上分享中國的所聞所見,現時拍的幾期美食美景收到很多點贊和關注,他計畫接下來再更新有關南京歷史文化的視頻,讓更多人瞭解中國。

防空警報響起時,來自緬甸的黃冬贏伫立默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青年人有責任主動積極地文宣和平事業,貢獻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

來自泰國的白洛洛約了幾比特好友參加東南大學舉辦的燭光祭,她說:“黑色的天空,掛著漂亮的星,讓我感受到‘和平’這兩個字重要的意義。”她的好友尼雅是東南大學伊朗籍碩士研究生,“自從來南京後,我去紀念館不下20次了,它不只是一個地點,也是一部活的歷史。”尼雅覺得自己應該把這段歷史講給更多人聽,“在我看來,中國就是我對和平的定義。和平代表著身為世界大國,依然全力肩負起構建世界和平大家庭的重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對和平的最佳詮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