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綻放三湘大地。湖南56個民族成份齊全,全省14個市州122個縣市區均分佈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668.52萬,占全省總人口的10.06%。
近年來,湖南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形成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走進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民族團結發展新風撲面而來,寬闊的馬路、漂亮的樓房和點綴其間的紅色元素共同構成一幅小康新村和諧畫卷。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講述“半條被子”的故事;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故事發生地沙洲村考察。
沙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朱向群說,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村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加强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歷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聽取民族工作彙報,就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將民族工作納入省委巡視、鄉村振興、綜治考評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內容。
推動民族工作部門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將民族工作領導小組綜合融入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形成省、市、縣民族宗教工作部門歸口統戰部領導的大統戰格局。組織統一戰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海外力量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發揮民委委員組織作用,共投入20多億元的項目建設資金,支持1州7縣自治地方開展逢十慶典活動。
“十三五”時期,我省把黨的民族理論方針政策納入全省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教學內容,定期舉辦相關培訓班,有力提升黨員幹部政策水准和綜合能力。出臺相關工作規劃、落實民族地區人才支持政策,做好民族地區教育、科技、衛生等高層次領軍人才隊伍建設,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講話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我省不斷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准不斷提升,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12月6日,張吉懷高鐵開通,為湘西地區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插上騰飛的翅膀。這是我省著力改善民族地區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期間,我省先後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强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湖南省“十三五”少數民族事業發展規劃》等系列政策檔,謀劃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為民族地區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產業是民族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重點推進民族地區農林產品加工、文化生態旅遊、商貿物流、特色工業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推進民族地區12條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建設,打造以“生態、安全、有機”為內涵的湘西地區“瀟湘”茶區域公共品牌。民族產業佈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日臻完善,內生發展動力與能力日益增强。
創新幫扶模式,完善幫扶機制。在全國率先推進扶貧勞務合作試點,出臺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產業擴大就業的“十條意見”,形成十八洞村等一批產業扶貧新模式;組織省內發展基礎較好的七地市對口幫扶自治州七縣;組織社會各界力量,深入民族地區開展“萬企幫萬村”“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等活動,促進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此外,我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打通民族地區對內對外聯系的“大動脈”和“毛細血管”,構建完善的立體式交通網絡。全省已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客車、組組通硬化路。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達120億元省級教育專項資金用於改善民族地區各類教育辦學條件;民族地區新增各級各類學校282所,在全省新增中占比35.3%。
“十三五”末,我省民族地區24個縣市區GDP總量比2015年增長30.22%。民族地區融入全省發展大局,民族地區如期實現脫貧,迎來歷史性變遷,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攜手過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太精彩了,太震撼了。”9月6日,由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創作演出的現代花鼓戲《桃花烟雨》在第六届全國少數民族艺文會演上成功演出。該劇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再現十八洞村精准扶貧故事,全方位展示湖南各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時代成就。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我省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覈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增强中華文化認同,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十三五”時期,我省堅持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截至目前,民族地區公共文化陣地網絡全面覆蓋,形成“省市縣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格局。
有效保護和傳承民族地區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各民族文化互鑒交融。打造吉首“鼓文化節”、鳳凰苗族銀飾節等特色民族文化活動品牌;設立“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實施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保護工程;舉辦全省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展演展示會,推動民族文旅創意產業融合發展;開展《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譜·湖南卷》編纂工作,挖掘傳承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體育事業。
加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宣教育工作,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依託人文景觀、民族節慶活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開展文宣教育,打造了“楓林花海民族團結示範園”,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
現時,全省共成功創建39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組織),99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組織,7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9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
此外,製作《石榴花開》民族專題片、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影《十八洞村》、大型交響敘事組歌《苗寨的故事》等優秀文藝作品,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文宣教育月”、全省高校各族學生“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主題演講比賽等文宣品牌,引導各族群眾樹牢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在黨的領導下,生活在三湘四水的各族兒女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一心、共同奮鬥,昂首闊步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目標邁進,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文/楊佳俊陳筱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