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訴你癌細胞是如何被“餓死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大盤點

養生健康 134℃ 0
摘要:我們知道手術、化療、放療被稱為癌症傳統治療手段的“三駕馬車”。而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抗癌領域逐漸向細胞、基因層面發展,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被稱為抗癌治療的“新三駕馬車”。通俗的講,癌細胞就像一個個“吸血鬼”,讓自己不斷强大。為此,科學家們就想到了切斷腫瘤血管這個治療理念,讓癌細胞真正“餓死”。今天盤點一下已經在臨床使用的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藥物。

我們知道手術、化療、放療被稱為癌症傳統治療手段的“三駕馬車”。而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抗癌領域逐漸向細胞、基因層面發展,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被稱為抗癌治療的“新三駕馬車”。

惡性腫瘤之所以能够瘋狂生長,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豐富的血供,癌細胞具有自行生長新生血管,從機體攫取營養供自己所用的能力。通俗的講,癌細胞就像一個個“吸血鬼”,讓自己不斷强大。為此,科學家們就想到了切斷腫瘤血管這個治療理念,讓癌細胞真正“餓死”。我們在肝癌領域使用的介入下肝動脈血管栓塞(TACE),就是一種阻斷癌細胞的血管供應的管道。今天盤點一下已經在臨床使用的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藥物。

1.貝伐珠單抗

貝伐珠單抗通過結合癌細胞的血管內皮生長因數(VEGF)使VEGF受體喪失活化的機會,進而抑制新生腫瘤血管生成,起到持續抗腫瘤作用。2004年貝伐珠單抗首次在美國獲批用於晚期結直腸癌。2010年進入中國市場,2015年,貝伐珠單抗才在我國獲批肺癌適應症,用於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鱗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貝伐珠單抗與多種化療和其他抗腫瘤治療同時使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副作用比較小。

2.雷莫蘆單抗

雷莫蘆單抗是一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抗血管生成類藥物,靶點為VEGFR-2,同樣通過抑制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數來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其適應症廣泛涵蓋肺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肝癌等多個常見癌種,是許多患者重要的治療選擇。最早於2014年獲批,首個適應症為胃及胃食管交界處腺癌。而這一適應症的獲批,也讓雷莫蘆單抗成為了首款獲得FDA準予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雷莫蘆單抗與小分子靶向藥的聯合,比如聯合厄洛替尼已獲批用於一線治療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3.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是國產原研的抗血管生成藥物。該藥以美國哈佛大學Judah Folkman教授的“餓死腫瘤學說”為理論基礎,歷時七年研發而成。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和提高血管內皮抑制因數的活性,以及抑制血管生長因數的活性來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相比較其他抗血管生成藥物,恩度用藥相對麻煩,需要連續使用7天或14天,對惡性胸腹水的控制效果較好。

4.安羅替尼、阿帕替尼

安羅替尼和阿帕替尼都是國產原研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口服用藥,比較方便。安羅替尼和阿帕替尼作用靶點類似,包括VEGFR、PDGFR、FGFR、c-Kit等,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雙重作用。在肺癌治療指南中安羅替尼推薦用於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三線及以上的治療。阿帕替尼適應症為胃癌三線及以上用藥。食管癌三線用藥上,阿帕替尼和安羅替尼在指南中都推薦使用。

從大量臨床試驗及大量臨床使用經驗來看,抗血管生成藥物單藥使用效果比較差,但與其他治療聯用,比如聯合小分子靶向藥,聯合免疫治療藥,聯合化療,能起到1+1>2的作用。除了上述臨床常用的抗腫瘤血管藥物之外,反應停、尼達尼布也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