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三最後為何一敗塗地?並非朱元璋仇富,馬皇后說出了真實原因

江苏 81℃ 0
摘要:並非朱元璋仇富,馬皇后說出了真實原因。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富翁,從先秦時的子貢、陶朱公,至魏晋時的石崇,一直到明朝的沈萬三,清朝的胡雪岩,富可敵國者很多,其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算是明朝的沈萬三了。沈萬三的家世,可知的有其父沈佑,沈佑生有四子,沈萬三排名第三。沈萬三有妻妾十三人,分別居住於各地。自此,蘇州一帶豪族幾乎被朱元璋打擊殆盡。據吳晗先生研究指出,沈萬三此舉並不是“恃富”,而實屬無奈之舉。

沈萬三最後為何一敗塗地?並非朱元璋仇富,馬皇后說出了真實原因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富翁,從先秦時的子貢、陶朱公,至魏晋時的石崇,一直到明朝的沈萬三,清朝的胡雪岩,富可敵國者很多,其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算是明朝的沈萬三了。他那大起大落、富有戲劇性的一生,至今仍讓人感慨不已。

沈萬三的家世,可知的有其父沈佑,沈佑生有四子,沈萬三排名第三。沈萬三的長兄不見於史籍,二兄名沈真一,居於嘉定安定(今安亭),四弟沈貴,人稱沈萬四,居於白蜆江北的黃墩。三人均生財有道,富甲一方。沈萬三有妻妾十三人,分別居住於各地。子女見於記載的有沈茂、沈旺二子;女兒應有三,姓名不詳;女婿分別為餘十舍、顧學文、宋通。沈家與昆山大族顧氏、吳江大族莫氏、葛氏累代聯姻,關係密切。後來,朱元璋將沈萬三打成藍黨,沈家子孫大都流放、充軍,這些蘇州地區的豪門大姓也相繼株連。自此,蘇州一帶豪族幾乎被朱元璋打擊殆盡。

沈萬三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富可敵國,關於他為何會從一個農家子弟變成身家億萬的商人,一直是最令人好奇的事情,故而關於他的致富經歷也充滿了傳奇色彩。關於他的發跡,說法很多,最常聽說的便是“聚寶盆”的故事。據說他家有一個奇妙的“聚寶盆”,能呼金喚銀,因而家中金銀堆積如山。後來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將他的聚寶盆搶奪過來,打碎了埋在金陵門,金陵門因之俗稱聚寶門。但因為記載的缺乏,此間奧妙始終是一個謎,然而民間早就對其中原因作了種種猜想,數百年間流傳下了許多民間傳說。

這些傳說,有些想像離奇,內容荒誕;有些記載於實不符,漏洞較多;但是刨去那一層想像附會的外衣,其中一些蛛絲馬跡也給對沈萬三的巨額財富來源感興趣的後人一些啟示。

拋開上述傳說不談,在孔邇所著的《雲蕉館紀談》中有條記載倒是很合理地給出了解釋。其中記沈萬三“曾為海賈,遍走徽、池、寧、太、常、鎮豪富間,輾轉貿易,致金數百萬,因以顯富”。總體而言,他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從“躬稼起家”繼而“好廣辟田宅,富累金玉”,積累了大量資金。在此基礎上,他利用白蜆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入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開始了在當時還為多數時人所不敢為的“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使他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但財富亦會惹禍。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和他相約對半同築南京城。結果,沈萬三的那一半還先三日完工。對此,《雲蕉館紀談》一書有明確記載:“我太祖既克金陵,欲為建都立地,廣其外城,時兵火凋殘之際,府庫匱乏,難以成事。萬三恃其富,欲與太祖對半而築,同時興工,先完三日。”可見其財力之雄厚。見過有現今中國第一大城門之謂的南京中華門——當時的南城門,和中華門到水西門的城牆(沈萬三助建)的人,都會感歎其工程的浩大,單論耗資就不是私人財力所能承擔得了的。沈萬三出此鉅資,再加上三年漫長的操勞督建,想來一定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然而,財富成就了他,最終也毀了他。

明史記載,沈萬三修築了金陵城之後,又請求出資犒賞軍隊,明太祖勃然大怒,罵道:“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在朱元璋看來,這是沈萬三故意在他面前炫耀財富,惱羞成怒之下要殺他的頭,馬皇后勸諫說:“妾聞只能按法律誅殺犯法的人,而不是誅殺不祥的人。一個平民富可敵國,這個平民頂多算不祥。不祥之民,老天就會給他降灾,陛下何必殺他呢!”明太祖聽從了馬皇后的勸諫,於是沈萬三得免死罪,被謫發至雲南。

沈萬三為何沒事找事?難道真的像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理解的是“恃富”?實際上恐非如此。據吳晗先生研究指出,沈萬三此舉並不是“恃富”,而實屬無奈之舉。當時築城由工部、應天府和沈萬三三方分段包乾,磚石等建材由一百多州縣供應,並由中軍都督府督造。每段工程都有期限,誤期要追究責任。三方中就數沈萬三這頭難辦,因為缺乏權威,遇上壞天氣和艱難地段,就容易延誤。雖有都督府派來的軍士們監工,但他招呼不動,要是發“辛苦費”吧,皇帝對撈外快的要活活剝皮,誰敢收受?在這種兩難情况下,沈萬三才提出“犒軍”請求,目的很明確,是為爭取發獎金合法化。

另外還有檢校們三天兩頭來尋是非。檢校是皇家特務,與其被他們打小報告,不如主動出錢買太平。不料惹惱了多疑的皇帝,最終招致禍端。其實,犒賞軍隊惹怒朱元璋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真正導致其悲劇下場的,還是他那富可敵國的財富,令統治者眼紅。

據孔邇《雲蕉館紀談》記載:“山既富,衣服器具,擬於王者。……以貂鼠為褥、蜀錦為衾,毳綃為帳,用極一時之奢侈。”郎瑛《七修類稿》也記載:“國初,南都沈萬三秀者甚富,今會同館是其故宅,後湖中地是其花園。”沈萬三將玄武湖中幾個島嶼作為自家的花園,簡直是不亞於蓬萊景象了,僅這寥寥數語,便將其富貴後的僭越、奢侈揭示得一覽無遺。

而這恰恰犯了大忌,在中國封建時代,等級制思想根深蒂固,怎麼能夠允許他這樣僭越無度呢?被發配到雲南邊陲沒多久,這位習慣杏花烟雨春風楊柳的江南人,就愁困交加、憤懣抑鬱地做了異鄉鬼。雖然是心猶不甘,但他還是悲哀無奈地閉上了自己的眼睛。死之前,他做了個驚世駭俗的决定,决定把自己葬在周莊東面銀子浜的水下。在冰冷的水底建死後的陰宅,是中國歷代傳統中的大忌,可他卻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選擇。

沈萬三的悲劇是耐人尋味的。在中國封建社會,在沒有正常商業環境的情况下,慘澹經營的商人們總想與官場建立某種親善關係,以期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有一點沈萬三不懂,這種關係的建立,要靠錢,又不能全靠錢,事情遠比他的商人頭腦想像的更複雜更險惡。故而他在江南小鎮如魚得水,而在都城南京卻栽了大跟頭。

說到底,他那精明的思維能力畢竟只歸屬於經濟人格,而難以與封建官場的種種規則相適應,一種對中國來說實在有點超前的商業心態在當時是難於見容於朝野兩端的。連力保他性命的馬皇后也認為,“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灾之”,最後,沈萬三的結局也自然只能是頭破血流,一敗塗地了。

資料來源《大明賢後——馬皇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