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坊間流傳有一句玄而又玄的話:男怕三六九,女怕一四七。
杭州的這位韓醫生,在53歲這年,仿佛應了這句魔咒。
12月10日,據“余杭警察”官微通報:12月7日晚8時許,轄區西溪八方城某公寓有一男子墜樓身亡。死者系韓某,男性,1969年出生,生前系杭州市區某醫療門診部醫生,患有抑鬱症。警方經現場勘查和走訪調查,排除刑事案件。
今年對於醫生來說,真是流年不利。
一開年,2月26日,青島就有一比特大三甲醫生墜樓身亡,也只有五十多歲。隨後四月的上旬和下旬,廣東潮汕某醫院和山東某衛生院的一名醫生,先後跳樓自殺。
原以為,今年總算即將共同渡過,卻不料在這牛年的最後一月,卻又再次迎來了杭州這位醫生跳樓自殺的噩耗。真是令人悲從心來。據警方通報指出,這名醫生死於抑鬱症自殺。
抑鬱症近幾年似乎和一些負面新聞中的臨時工一樣,成為了此類悲劇性事件中的高頻詞。但臨時工可能是被鍋的,而抑鬱症卻是一個實實在在、卻又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存在。據許多抑鬱症患者自己向醫生痛苦描述,自我感覺就如同被囚禁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被厚厚的窗簾遮擋,不見一絲光亮。他們渴望那漆黑的窗簾被拉開,但這種內心封閉感其實又是他們的一種自我封閉。
這種衝突對抗,使他們痛苦莫名。
封閉是抑鬱症患者對抗外部世界的一種本能防禦管道,可以緩解患者的傷痛,但卻會構成新的心理障礙。包括自殺,其實也是抑鬱症患者的另一種防禦管道,甚至可以稱之為終極防禦。這種防禦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徹底,只不過,它帶來的是毀滅。
中國有病歷記錄的抑鬱症患者,現時已經超過3000萬人,如果加上根本就沒有就醫的,這個患者群體保守估計不低於9000萬。這幾乎快接近一個億的數位,即便對於我國4億人口大國來說,這個比例,也足以龐大到令人吃驚。
而令人悲哀的是,如此之眾的疾病群體,卻很少有目光所及。以至於他們一步步走向最嚴重的後果———自殺。據一項統計,在中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70%都是抑鬱症患者。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每發生一些墜樓而亡的悲情事件,事後通報,身前總是多患有“抑鬱症”的原因。
一開始。我們似乎覺得“抑鬱症”是個筐,啥結果都往裏裝。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患者,其中包括一些醫護以及一些官員,莫名其妙的就以各種各樣自殺的管道離世,我們很多人才漸漸的走近,慢慢的開始多一些的認識到這個疾病,才漸漸的瞭解到抑鬱症是一個什麼“鬼”。
在現今一個高壓社會,誰都會或多或少遇到些不順遂,誰都會有一截人生低谷期,有那麼一段絕望和無力感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經常抑鬱。而且,大家對抑鬱症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這是一種心情不好,情緒極度敏感,嚴重會導致自殺的心理疾病這麼一個範疇。
其實,抑鬱症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器質性疾病,是大腦神經遞質出現了問題。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司掌著人體一切意識活動。
人的大腦內有三種重要的神經遞質: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其中血清素掌管情感、欲望、意志,多巴胺負責傳遞快樂情緒。患上抑鬱症的人,這三種神經遞質濃度明顯低於常人,三種神經遞質失去平衡,導致神經元接收到的訊號减弱不穩,人體出現失眠、焦慮、強迫、抑鬱、恐懼、無欲望等症狀,從而引發相關的大腦疾病及精神類疾病。比如,會造成大腦海馬區不可逆性體積縮小,導致相關功能改變。
需要注意的是,抑鬱症首先表現的並不是心理變化,而是生理反應。比如,頭痛。這種頭痛是一種鈍痛,不劇烈,但沉重,有重壓感,如同一片烏雲,盤踞在大腦裏。甚至,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肛門疼痛。
當發展到重度階段,屬於人類的所有快樂,各種欲望,就統統都消失了。患者每天情緒極度低落,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如同一個痛苦的煉獄。並且,身體許多生理機能也逐漸越來越壞。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大腦的器質性病變切斷了他欲望的通道。而欲望沒了,絕望就來了,表現在情感的喪失。
為什麼說情感的缺失,就是絕望的開始?因為人是感情動物,沒有情感就像《封神演義》中的比干所說:空心菜可活,空心人難活。
有一位女性抑鬱症患者,在家裡看到唯一的可愛兒子,穿著新衣服在她面前活蹦亂跳。然而,即便如此天倫之樂,她卻在心裡非常酸楚的自言自語:“媽媽明年這個時候就看不到你這樣快樂了。”令人毛骨悚然,你說有多可怕?
囙此,有人認為“抑鬱症”這個名字其實很不科學,容易誤導人,讓福斯和患者都無法直觀的判斷成因機制,也讓患者飽受不被理解的折磨。而偏偏這個病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如果將抑鬱症這一病名,改成腦神經遞質紊亂受損之類的本質名稱,比如改稱“腦功能失調症”,或許更為合理。很可能就這一個小小的改動,就可以改變福斯的誤會,減輕抑鬱症患者難以被理解的痛苦,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自殺了。
因為抑鬱是對心境的描述,是心理名字。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從而片面的認為抑鬱症就是一個是心理疾病。甚至包括一些患者,也寧願接受這個判斷,不去看病,幻想著自我心態調整,試著努力改變,或許纏繞心頭的陰翳就會散去,病就會慢慢好了。其中甚至包括一些醫生患者,也不乏此類想法而不去尋求專科同行的治療,最終被抑鬱症病魔,一步步折磨走上自殺之路。
另一方面,由於現時科技還無法直接探測出各神經遞質的濃度正常與否,只能靠醫生的問診來採集資訊並給出診斷結果,診斷的主觀性極强,客觀資料不足,所以,即便患者求醫,許多患者包家屬,對醫生給出的診斷也是持懷疑態度,半信半疑者眾。
而更要命的是,抑鬱症有自我暗示和强化的傾向。哈佛大學研究結果表明癌症患者和重度抑鬱症患者都存在告知病情後風險等級的升高。由此得出了一個坑爹的結論:多數人是被癌症和抑鬱症嚇死的!
但不管我們接受不接受,承認不承認,我們必須直面的現實是,由於社會競爭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抑鬱症患者隊伍,近些年來以10%的速度在快速新增。
一般而言,如果不及時治療予以藥物正規干預,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發展成慢性抑鬱,自覺人生越來越黑暗。雖然自殺並不是他們的選擇,但卻是抑鬱症這一疾病的最終轉歸。
除了吃藥,也有不少康復者用現身說法指出,抑鬱症患者自己也要重新建立世界觀和人格,尤其是給自己找一個信仰,哪怕是基督或者佛教都可以。理由是信仰不止是精神力量,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信仰因數,雖然現時的科學還沒有找清楚原因,但大部分觀察結果顯示,信仰因數可以有效對抗抑鬱。特別是對於遺傳性抑鬱症患者,一個堅定,正向的信仰,可以堅固其一生的精神力量。
關於這一方面,希望能引起在這一疾病領域研究者的關注。
我們難以知道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色彩,但我們知道,人是靠精神信仰,靠情感力量才能活下去的一個有溫度的動物。想像一下吧,一個人,如果身體承受著深重的苦難和折磨,一天中沒有一時一刻感到快樂,對未來完全絕望,又無法感知親情、友情,以及色彩、陽光、美和愛,這個世界就不是人的世界,那麼對他而言,還有什麼意義?
說句實話,抑鬱症是個可怕的疾病,而更可怕的是,我們卻不瞭解很多。就像我們對這個社會某些群體一樣,有的職業在你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其實生活並不體面,譬如,醫生!
生活不易,醫生更不易,韓醫生安息!願天堂的你,不再抑鬱!願我們科學地對待抑鬱症,也更多的關愛醫生這個負重前行的群體!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