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地理版圖中,基本上每一個省的簡稱背後,都有一段相當精彩的歷史起源,蘊含了當地所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質。例如河南簡稱“豫”,是因為歷史上河南被稱作豫州;山西簡稱“晋”,是因為春秋時期晉國在此立國。
為什麼湖北簡稱“鄂”?這主要是因為鄂是古代生活在湖北地區的一個古國的名稱,在宋元時期,湖北也被稱為了鄂省。所以,新中國也將湖北的簡稱定為了“鄂”。
(一)鄂國歷史悠久,起源於奴隸制社會夏商時期
閱讀文字典籍我們瞭解到,“鄂”字最早是作為通假字出現,通“鱷”,是鱷魚的意思。在我國古代的夏商時期,山西附近的黃河流域鱷魚較多,當時在那裡生活的人們也就建立了一個名叫“鄂國”的小國。後期隨著西周的建國,實力較强的晉國來到山西地區,原來的土著鄂國就被迫南遷,來到了湖北地區。
歷史上的一系列痕迹都見證了鄂國的存在。當今的湖北省鄂州市有經過考證之後的鄂王城遺址;秦國統一天下之後,首創郡縣制,當時在湖北省境內就設定了一個叫作鄂縣的城池。這兩點也證實了曾經鄂國確實做到了在湖北地區建國。史書記載,鄂國是一個小國,後期也被湖北地區强大的楚國所滅,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歷史發展中,“鄂”與湖北武漢牢牢捆綁在了一起
雖然鄂國在之後的中國歷史舞臺沒有再出現,但“鄂”的名字卻與湖北地區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三國時期,荊州之地大部分歸屬東吳統治,西元229年,吳主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而這個武昌就是今天的湖北鄂州。隋朝時期,鄂縣變成了鄂州,其下轄多個縣城,首次成為了堪比省級的行政組織。後來,這一地名也被唐宋所沿用,南宋名將嶽飛去世後就曾被追封為鄂王。
時間來到元朝,中央首創中書省機制,在全國各地設立行中書省,用以控制地方。湖北地區的行中書省就被定名為鄂省,這也是“鄂”第一次成為一個省的名字。後來的明清時期,湖北地區成為了湖廣省,省會定在鄂州,而這個鄂州也是現在的湖北武昌。
時間來到當代,“武漢三鎮”武昌、漢陽、漢口合稱武漢,成為了湖北省的省會,也是湖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武漢的前身正是古代的鄂州,囙此,作為一個省的亮麗名片,簡稱必須能够涵蓋該地區的文化底蘊,所以。湖北省的簡稱是“鄂”也就不足為奇了。
綜上所述,鄂作為一個國家的名稱,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後期逐漸演變成了湖北地區的地名,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來到現代,“鄂”作為地名,是湖北省會武漢的前身,由此可見,用“鄂”作為湖北省的簡稱確實非常合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