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把神奇的鏟子。鏟頭並非扁形而是3/5圓筒形,裝上富有韌性的白蠟杆後,一鏟子插入地下,鏟頭的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從而判斷深藏於地下的歷史真迹。在考古和倒鬥界,這種以產地洛陽命名的洛陽鏟,曾經是神一般的存在,讀過《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小說的人都清楚,對於“摸金校尉”們來說,洛陽鏟是“尋龍點穴”的獨門神器。
時過境遷,活躍在行業內數百年的洛陽鏟,如今境遇如何?近日,新黃河記者走訪洛陽大街小巷,探尋“洛陽鏟”的踪迹。探尋數日後發現,昔日“盜墓神器”洛陽鏟已瀕臨淘汰,被盜墓界新出現的很多“高科技”產品取代。此外,由於18年前的“12·10文物大案”擱置埋下禍端,近些年以來,洛陽的盜墓案件仍時有發生,未曾消失。
昔日盜墓神器沒落,僅有鐵匠剩點“存貨”
古人雲:“生在蘇杭,死葬北邙。”洛陽城北邙山一脈,綿亙190餘公里,土厚水低,為歷代帝王顯貴埋骨之所。邙山上到處是帝陵和古墓群,以致“邙山無臥牛之地”。同時,千百年來,盜墓行為也與洛陽的墓葬文化相伴始終。相傳百餘年前,邙山南麓馬坡村盜墓賊李鴨子發明一種半圓筒形的鏟子,使用時垂直向下戳擊地面,可深逾20米,通過帶上來的泥土,就可以判斷出這片土地是“死土”還是“活土”——若是“活土”,說明這片土之前有人翻動過,基本上就可以判斷這裡有墓葬。這種簡單實用的工具就是“洛陽鏟”,之後被人廣泛用於查勘數十米地下的古墓。
近日,新黃河記者在洛陽走訪大街小巷,未能發現公開售賣洛陽鏟的地方。各大古玩城內轉了一圈,除了青銅器、佛像、銅鏡、玉器、陶器等大大小小古玩外,也未能發現洛陽鏟的踪影。“十幾二十年前,古玩城裡到處都有賣這玩意的,市集上好多攤子也都賣,現在想找可不好找嘍。”一比特古玩店的老闆告訴記者,“你要真想買,可以從網上搜搜做鍛鐵的,鐵匠師傅基本都會做。”
根據古玩店老闆的提示,新黃河記者從網上蒐索洛陽鍛鐵匠的多部電話,撥打過去以後,鐵匠師傅們大多表示,幾乎很少再鍛造洛陽鏟了,“很少有人要了,打了也賣不出去,你如果要的多,可以單獨定制。”幾經周折,記者聯系上一個還在售賣洛陽鏟的孫師傅,“我還有點存貨,發你個地址,你過來看看吧。”
根據鐵匠孫師傅提供的地址,12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邙嶺大道周邊的一座村子內。孫師傅將記者帶到後院一處柴房內,屋子上了把鎖,房門被打開後,記者環視四周,牆角處堆放著一堆大小不一的鏟頭,以及白蠟木杆,這正是苦尋已久的洛陽鏟。不過,從個別鏟頭斑駁的鏽跡來看,應該鍛造有些年頭了。“大鏟、小鏟都有,就剩下這些存貨了,小鏟130一把,你要誠心要可以再便宜點。”
洛陽鏟搬到線上銷售,店家稱“嚴禁用於盜墓”
“洛陽鏟咋會沒人要了?”帶著疑問和不解,記者向孫師傅打聽道。孫師傅表示,一方面是近些年環保查的嚴了,村子裏不讓隨便鍛造鐵具,他也基本上不幹了,另一方面就是洛陽鏟的需求少了,“以前盜墓猖獗的時候,一次幾十把的賣,村子隨處可見‘探鏟’字樣,現在盜墓的人少了,而且很多人都改用其他工具了。”孫師傅拿出一根由錳鋼製造而成的探針,這是一種杆狀的可連接的彈簧鋼,頂部有一個可替換的尖,用於刺進土中,能探到地下15-20米,帶出地下土層,而且地面極少留下取土的痕迹,“它的效能就高於傳統的洛陽鏟,基本上三五根探針下去,一個墓穴大體輪廓就出來了。”
新黃河記者瞭解到,近些年,當代盜墓者除了使用洛陽鏟、探針這種傳統工具外,甚至都用上了探地雷達、金屬探測器、三維立體成像儀等高科技設備。靠著這些新技術、新裝備的使用,以往一個墓葬需要工作一兩個月,如今只需幾天時間就可以完成盜掘工作。
記者在網上蒐索發現,線下逐漸消失的洛陽鏟,如今也搬到網上公開售賣了。記者蒐索關鍵字“洛陽鏟”,仍有不少相關店鋪售賣,價格從100元到500元不等,各種大小型號的鏟子、配套器具都有。不過,這些店鋪洛陽鏟銷量都不高,最多僅售出數百件。在文宣圖冊上,第一條赫然標注著:不得用於盜墓等非法行為。
“買洛陽鏟的,大多數都是幹盜墓這行當的。當時在洛陽盜墓界,流傳著口號‘拿起洛陽鏟,發家去盜墓,致富靠文物’。所有賣家都一再聲稱禁止用於盜墓。但是一旦售出後,誰又能保證幹啥用呢?”孫師傅感歎道,這洛陽鏟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具,得分什麼人用,也有不少文物工作者需要它,“錯的不是鏟,是人。”
2014年,頗具地方特色的洛陽鏟鍛造技藝入選市級“非遺”。當時,市非遺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印尼、伊拉克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也將洛陽鏟作為勘探工具。不過,由於洛陽鏟從鋼材選擇到製作工序複雜,掄錘打鐵又屬於重體力勞動,年輕人不願意幹,囙此其鍛造技藝面臨失傳危機。
18年前舊案埋下禍端,洛陽盜墓現象未絕
位於北邙山脚下,有一個村落洛陽市瀍河區小李村,曾是洛陽鏟的主產地之一。據當地村民介紹,在盜墓年代猖獗的二三十年前,小李村內天天能聽見“叮叮咣咣”的打鐵聲,不少村民也私下從事著這種行當,在村子已是公開的秘密。同樣地,村子南邊一片數百畝的空地上,隨處可見洛陽鏟留下的洞眼,墓葬被挖掘至“十墓九空”。如今,這片空地早已成為一個物流園區。“時代變了,村子人幾乎沒人打鏟子了,也沒人再幹盜墓勾當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不少村裡老人感歎道。
儘管如此,洛陽市的盜掘古墓葬刑事案件仍時有發生。公開報導顯示,2020年以來,洛陽市偃師區連續發生3起盜掘古墓葬刑事案件,參與犯罪人員多達20餘人,對該市文物保護造成較大破壞和威脅,社會影響惡劣,盜墓賊甚至將主意打到了洛陽漢魏古城遺址保護區內;2020年10月,洛陽新安縣磁澗鎮一荒廢老宅內被人盜洞,宅基地下麵宋代的古墓葬遭仨盜墓賊盜掘,最終兩人先後落網,最後一名犯罪嫌疑人主動投案自首;2018年,洛陽市宜陽縣蓮莊鎮境內發生盜掘古墓葬事件,警方一舉抓獲盜掘古墓團夥嫌疑人員11名……
翻看過去十幾年歷史,洛陽盜墓案件更是屢屢發生,盜墓潮一撥接著一撥。不少一線警察告訴新黃河記者,這些年盜墓風氣一直未絕,都與十幾年前當地發生的那起“警詧鬥不過盜墓賊”的大案有關,“之後很多盜墓案都不敢查了,一方面有些領導跟文物販子有複雜的關係,一旦深入調查容易引火焚身。你想,當年公安部督辦的案子,專案組都拿盜墓賊沒辦法,所以才導致盜墓賊們更加倡狂了。”
警察們提及的那起大案,正是18年前公安部督辦的“12·10文物大案”。當時,由於盜墓、倒賣文物幫派宋氏兄弟背後有“保護傘”撐腰,導致該案專案組突遭解散,案件被迫擱淺至今。如今,隨著宋氏四兄弟集體被抓,其背後保護傘王文海、曲金華也先後落馬,這起部督大案即將迎來重啓,“對於我們一線幹警來說,這確實也是個好消息。通過案件重啓,也能打擊盜墓分子和文物販子的囂張氣焰,讓洛陽當地風氣變得越來越好。”
新黃河用戶端記者:郭吉剛編輯:孫菲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