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車!”隨著中老兩國領導人下達指令,12月3日下午,“綠巨人”復興號和“瀾滄號”動車組相向而行,同時駛出中國昆明站和老撾萬象站。
鋼鐵巨龍縱貫山巒、橫穿江河,承載著中老兩國人民的世代友誼,一路飛馳。
此刻,往東千里之外,廣西北部灣港集裝箱裝卸一派繁忙。在這裡,來自東盟國家的貨物“下船即上車”,不僅直通中國內陸,更可搭乘中歐班列直達歐洲,海鐵聯運無縫銜接。
中老鐵路,泛亞鐵路網重要組成部分;北部灣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二者都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帶一路”跨境互聯互通重大專案。
“這不僅體現中國對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重視,也表明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朝著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邁出新步伐。”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虹說。
從建立對話關係到建立全面戰畧夥伴關係,中國東盟關係走過30年,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的邊疆省份,廣西、雲南一左一右,如同熱情張開的臂膀,與朋友緊緊相擁。
互聯互通:
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
老撾,這個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因地勢高、山地多,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中老鐵路建成前,老撾僅有一段長約3.5公里的鐵路連接泰國。如今,老撾終於告別沒有火車的時代,萬象到昆明,朝發夕至,最快10小時可達,老撾人民的鐵路夢得以實現。
中老鐵路沿線地質構造複雜,修建難度極大。新建雲南玉溪至磨憨段、老撾磨丁至萬象段鐵路施工過程中,包括來自廣西、雲南的建設者克服各種困難,優質高效推進工程建設,貫通167座隧道,建成301座橋樑,新建隧道、橋樑總長達712公里。一條與山川同美的黃金線路,開始造福沿線人民。
首趟客運列車發出後,中老鐵路首列國際冷鏈貨運加班車也正式開通。12月4日11時許,一列滿載雲南特色蔬菜的冷鏈集裝箱列車從昆明騰俊國際陸港駛出,沿中老鐵路一路向南飛馳,於次日抵達老撾萬象南站。
卸貨後,返程冷鏈運輸加班車裝載上泰國、老撾的熱帶水果等特色產品,回運到騰俊國際陸港,並配送至北上廣等都市,實現國際冷鏈公鐵聯運閉環運營。
“這是一個值得自豪的時刻,老撾各族人民終於夢想成真。”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大眾傳媒司資深官員普萬·占它米塞說,老撾擁有了現代化鐵路,從“陸鎖國”變“陸聯國”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鐵路一通,昆明到萬象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世界銀行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老鐵路有望使萬象與昆明之間的運輸成本下降40%至50%。
泰國東北部邊貿重鎮廊開府與萬象僅一河之隔。為對接中老鐵路,泰國政府近期出臺一系列規劃,包括在廊開新建鐵路專用橋,在廊開火車站附近建設進口商品檢驗和物流轉運中心等。未來5年,泰國廊開和老撾之間的火車貨運班列將由現時每天往返4趟新增至24趟。
30年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成就,得益於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得天獨厚的條件,更離不開雙方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作出正確歷史選擇。
4年前,在中國、新加坡兩國領導人的支持推動下,廣西、重慶、雲南等西部省區市攜手東盟國家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管道,向南經廣西、雲南通達世界各地。如今,北部灣港可通達所有東盟國家主要港口,海鐵聯運班列覆蓋全國13個省(區、市)。剛剛開通運營的中老鐵路,再次為新通道拓展出全新的物流線路。
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對東盟進出口達81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7%,拉動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4.4個百分點。新通道已成為我國與東盟國家經濟往來的大動脈。
2020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第17届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表示中方願同東盟一道,加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專案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
一個月後,在雲南參與投資建設下,老撾首都萬象至中老邊境磨憨磨丁口岸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通車,老撾結束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今年8月,中緬新通道試通首發成功,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陸海通道;今年9月,印尼雅萬高鐵建設所需約3.81萬噸鋼軌,全部從廣西北部灣港運抵……中國與東盟日益緊密地連在一起。
“以中老鐵路為示範和輻射,各方還將研究啟動中老泰連接線建設,以便南下同馬新鐵路網聯通、北上同中歐班列對接,真正實現翻山越嶺、通江達海。”中國駐老撾大使薑再冬表示。
减貧幫扶:
演繹新時代國際“山海情”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
經過持續奮鬥,中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决了絕對貧困問題。
脫貧路上,中國積極同東盟國家分享减貧經驗、開展减貧合作,演繹了新時代的國際“山海情”。
2016年12月7日,東亞减貧示範合作項目啟動會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廣西、雲南分別承擔老撾、緬甸兩國項目。
“種植大棚蔬菜讓我全家過上好日子。”老撾萬象市塞塔尼縣金花村村民威爾康說。
過去,金花村村民靠種植一年一季的水稻為生。廣西减貧專家調研後發現,萬象及其周邊蔬菜市場長期供不應求,便幫助金花村建起“避雨、避曬、避蟲”的蔬菜大棚,製定輪流租用、貧困戶優先的大棚管理機制,為村民提供種植技術指導並幫助聯系蔬菜經銷商。
種上大棚蔬菜的農戶,如今每年純收入折合人民幣一萬元左右,是原來的兩倍多。金花村從默默無聞的小村莊,發展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蔬菜種植基地。
在緬甸內比都市敏彬村和埃羌達村,這幾年,村裡的路寬了,燈亮了,村民們免費喝上了乾淨的水,參加了技能培訓班,在家門口就有不錯的收入,孩子們也有了新教室。帶來這些變化的,是來自雲南的减貧專家。村民們把平日裏捨不得喝的礦泉水送給中國專家,表達對“胞波”最質樸、最真誠的感謝。
“精准扶貧政策確保惠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减貧經驗。”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本·濱瀚評估說,中國在創造人類减貧奇迹的同時,還通過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管道幫助其他开发中国家消除貧困,彰顯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在越南、菲律賓、老撾、馬來西亞等國家,一批批來自廣西、雲南的中國專家,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建立農業合作示範區,極大提高了當地農業生產力和糧食產量,幫助當地人民從“靠天吃飯”變為科學、高效、高品質生產。雲南玉米專家番興明、廣西水稻專家呂榮華,分別榮獲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傑出貢獻獎、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事業勳章獎。
“加强减貧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均衡包容發展。”11月22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紀念峰會,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命運與共 共建家園》的重要講話,再次為東盟各國人民帶去福音。
合作抗疫:
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遇到喜事共慶賀,遇到難事互幫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中國與東盟守望相助,為國際合作抗疫樹立典範。
高棉首相洪森踏雪而來,成為首位在疫情期間訪華的外國領導人,感動無數中國人;泰國總理巴育專門錄製視頻,為中國加油打氣;馬來西亞第一時間捐贈1800萬只手套,支援武漢抗疫……在中國人民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東盟國家給予了寶貴支持和無私援助。
廣西、雲南與越南邊境省份近年來建立多層級溝通協調機制,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去年前兩個月最緊張,防疫物資淩晨一兩點到達口岸查驗是常態。月黑風高,我和越南同行在北侖河橋上相互問候鼓勵。”廣西防城港東興市口岸服務中心主任陳曉說,東興實現長時間境外疫情零輸入、零輸出、零傳播,率先恢復互市貿易。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在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後,中國也向東盟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提供物資和科技援助,及時開通雙方人員和物資往來“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
2020年3月23日,為協助高棉應對疫情,7名來自廣西的抗疫醫療專家乘包機抵達金邊。一起抵達的,還有N95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服、紅外線體溫槍等高棉急需的抗疫醫療物資。
這支由中國向東盟國家派遣的首支抗疫醫療隊,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洪森首相在社交媒體帳號上直播醫療隊抵達過程,吸引超過60萬高棉網友觀看,他們紛紛點贊,向中國表示感謝。
今年11月17日,中國援高棉第七批新冠疫苗運抵金邊國際機場。至此,高棉疫苗接種率已接近90%,為恢復經濟社會生活增添了底氣。“只要疫情一天不結束,中國對柬的抗疫援助就一天不會停止,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中國人民將始終與柬人民站在一起。”中國駐高棉大使王文天說。
疫情肆虐之時,雲南也多次向老撾、緬甸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援建核酸檢測實驗室。
今年10月以來,老撾疫情出現反彈。11月25日,中國政府向老撾援助新冠疫苗及抗疫物資交付儀式以視頻連線管道舉行。隨後,中方援助的疫苗及抗疫物資從雲南磨憨口岸、猛康口岸啟運前往老撾。
截至今年8月,中國已向東盟十國提供了1.9億多劑新冠疫苗,中國疫苗成為東盟構築“免疫長城”、彌合“免疫鴻溝”的重要依靠。
不懼山海,共克時艱。中國與東盟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理念,日漸深入人心。
互利共贏:
跨越山海系牢經貿紐帶
把泰國廚房“搬進”中國,是貫穿泰國靚女陳美妮旅居廣西南寧11年的事業主線。在她開辦的“泰上頭”東南亞美食館,原汁原味的泰國原料為食客帶來了獨特的泰式美味。
“10年前跑遍本地菜市找不到稱心的新鮮檸檬,現在隨時隨地採購各種東南亞食品調料。”在陳美妮看來,細微的生活變化,折射出中國與東盟日益密切的經貿合作。
從1993年首届昆交會舉辦,到中國—南亞博覽會、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到已經連續成功舉辦18届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雲南,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找到了東南亞合作夥伴,東盟國家客商也擴展了更加廣闊的中國市場。老撾啤酒、高棉芒果、馬來西亞猫山王榴槤……如今,這些東盟商品對國內消費者來說,早已不再陌生。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並於2019年推出“升級版”。現時,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內已取消7000種產品關稅,90%以上商品實現零關稅,給區域經濟注入强大活力,惠及億萬群眾。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試驗田,讓中國與東盟雙邊關係更為密切,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行程。”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說。
三十而立,中國東盟合作走出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
1991年,中國與東盟對話行程正式開啟。那一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僅僅79.6億美元。
2020年,雙邊貿易額在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逆勢增長,達6846億美元,實現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突破。
今年9月11日,海關總署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首次發佈的中國—東盟貿易指數顯示,2020年中國—東盟貿易指數為241.09點,較2019年上漲19.64%,較2010年上漲141.09%。
“中國願同東盟把握大勢、排除干擾、同享機遇、共創繁榮,把全面戰畧夥伴關係落到實處,朝著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邁出新的步伐。”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擘畫中國東盟關係發展藍圖。
受益於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瀾湄合作論壇等平臺,中國與東盟合作不斷陞級:從最初的貨物貿易“長”、投資和服務貿易“短”,到現在各種貿易形式齊頭並進;從最初的以農產品、大宗貨物為主,到如今大數據、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合作方興未艾。
2019年8月30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同日掛牌。2021年9月,雙方簽署《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制度創新框架協議》,聯動探索融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隨著中國東盟共同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成功簽署並即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實施,廣西和雲南再次迎來新機遇。
回望30年,這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格局深刻演變的30年,是中國和東盟把握時代機遇、實現雙方關係跨越式發展的30年。雙方擺脫陰霾,促進共同發展繁榮,讓20多億群眾過上了更好生活。
雲南依山,廣西傍海。得益於與東盟山水相連的獨特區位優勢,兩省區滿懷開放合作的熱情,共赴山海,攜手逐夢,奔向更美好的未來。(董文鋒 魏恒 陳貽澤 張若穀 韓成圓 劉子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