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老鼠,竟然滅了一個國家

北京 78℃ 0
摘要:十七世紀中葉的中國是一個大舞臺,晚明時期的各方勢力輪番登場,上演著朝代更迭的戲碼。在這個舞臺上,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草根起義家李自成、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相互對峙,在這種群雄割據的大場面中,我們被這三比特“主角”所吸引,渾然沒注意藏在角落中的小老鼠,它才是影響一切的關鍵角色。大順軍兵臨城下,在內應的幫助下,不費吹灰之力奪下京城,大勢已去的崇禎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以身殉國。

十七世紀中葉的中國是一個大舞臺,晚明時期的各方勢力輪番登場,上演著朝代更迭的戲碼。在這個舞臺上,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草根起義家李自成、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相互對峙,在這種群雄割據的大場面中,我們被這三比特“主角”所吸引,渾然沒注意藏在角落中的小老鼠,它才是影響一切的關鍵角色。

1644年三月,農民軍耀武揚威地跨越居庸關,突破了明朝最後一道屏障。李自成得意洋洋,因為他並未遭到居庸關守軍的抵抗,守將唐通見到大順軍的旗幟後,馬上開關投降,十分痛快。由於在突破居庸關時節約了力量,李自成並未休整,一鼓作氣地朝著京城進發。

接下來發生的事,想必各位都很清楚。大順軍兵臨城下,在內應的幫助下,不費吹灰之力奪下京城,大勢已去的崇禎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以身殉國。

按理說,哪怕是在國力衰弱的末代,皇城的禁衛軍的戰鬥力也不該如此低下,讓李自成入城如入無人之境。實際上,當時李自成所面對的北京,已是一座被瘟疫侵襲過的鬼城。這場瘟疫始於崇禎六年,持續到崇禎十七年。

根據地方縣誌的記載,這場瘟疫爆發的地點越在山西興縣,沿著大同、潞安的顯露傳播,逐漸覆蓋了中原西北,向東方蔓延。崇禎十四年時,瘟疫已傳播到大名、順天府。根據史料的記載,當時多地區都出現了“人死大半,互相殺食”的情况。直到北京城被攻陷的前一年,瘟疫蔓延到京城。

為什麼史學界斷定這場瘟疫是鼠疫呢?

根據明人的描述,當時的老百姓稱瘟疫為“疙瘩瘟”,而這種瘟疫的病狀正是淋巴結腫大。從傳染速度及“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的死亡率來看,只有一種傳染病能造成這樣的效果——鼠疫。當時的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場給百姓帶來比戰爭更多死傷的瘟疫,竟始於一隻微不足道的老鼠。

瘟疫傳入京城四個月,每天京城都會有上萬人死於鼠疫的併發症,甚至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出殯的車馬擁堵在城門口,有五成居民直接死於鼠疫,大街小巷中連沿街叫賣的小販和四處玩耍的頑童都不見了。如果這樣的場景不能給我們直觀的感受,我們不妨再來看一組數據:

崇禎十六年,總共有二十萬戶口是京籍的居民死於非命,而當時北京城裡在籍的居民約為八十萬。也就是說,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死於鼠疫。在迷信的古人眼中,瘟疫是瘟神降下的天灾。當時,有好事者稱在京城中見到了勾魂的白衣人。於是,每個晚上,老百姓都會敲擊銅盆,希望能趕走勾魂的“白衣人”。朝廷自顧不暇,自然沒空理會老百姓的荒唐行為。一時間,京城變成一座鬼氣森森的都市,老百姓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

雖說朝廷無法消弭羣衆的恐慌,但崇禎也出臺了一些治理瘟疫的政策。同年七月,駙馬鞏永革向崇禎彙報了疫情,崇禎立即作出訓示,從國庫中撥款兩萬兩,讓巡城禦史負責收殮屍體,同時派太醫院診治病民。然而,病患和死屍太多,崇禎拿出的那點銀子無疑是杯水車薪。在瘟疫面前,不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都會遭到一視同仁的對待。朝堂上的大臣,也沒能逃過瘟魔的侵襲,一個接一個地倒在鼠疫面前。

起初,宮中每死一個大臣,大臣的家屬就會得到四千錢的撫恤金。到了後來,死的大臣越來越多,崇禎連撫恤金都發不起了。可以想像,當時駐紮在京城的禁衛軍怎能逃過這場浩劫呢?雖說當時京城中的明軍號稱十萬,但在這場瘟疫過後至少九成喪失了戰鬥力。根據明朝遺民張怡所言,大順軍打到城門口時,能够爬上城牆與敵軍對峙的阿兵哥,只有不到一萬人。不論是阿兵哥、長工還是小販,京城的大街上連乞丐都見不到了。

形勢十萬火急,守將不得不低三下四地求老百姓守城,然而用了五六天時間也沒能召集足够的人手。無奈之下,崇禎只能將宮裏的太監派出去,讓他們穿著盔甲拿著武器登上城樓。大順軍抵達北京時,城牆上每五個城垛僅有一名“鳩形鵠面,充數而已”的守軍。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守將拉來湊數的,根本沒有戰鬥力。這些僅剩的阿兵哥,每天能拿到一百文錢的軍餉。這點錢在荒年只能買些清湯寡水。守軍根本無法填飽肚子,更別提與大順軍玩命了。

反倒是那些被崇禎趕鴨子上架的太監,在守城時發揮了一丁點作用,給大順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如果沒有這群太監,大順軍的進京之路會更加暢通無阻。

有史料稱,當時在城牆上守城的明軍,賴在地上不肯起身,軍官用鞭子猛抽才能讓阿兵哥爬起來,可是這個起來那個又臥倒了。以前讀到這段史料時,總覺得明軍怠惰,全無士氣。今天看來,或許這些阿兵哥都是些病入膏肓的將死之人,能爬上城牆已經非常難得了,想讓他們與大順軍拼命,無疑是天方夜譚。

不過,這裡仍有一個疑點:李自成的大順軍開進一個瘟疫肆虐的鬼城,難道農民軍不會被瘟疫感染嗎?

專家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大順軍入城的時機非常巧,他們剛好避過了瘟疫肆虐的高峰期。根據專家的分析,當時明朝蔓延的鼠疫主要有兩種,分別為腺鼠疫和肺鼠疫。大順軍入城時,腺鼠疫已經逐漸平息,而肺鼠疫因為天氣逐漸轉暖,未能大規模傳播。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腺鼠疫與肺鼠疫之間的區別。

按照字面的理解,鼠疫的傳染源是老鼠,實際上,這種瘟疫是由老鼠身上寄生的跳蚤傳播的。由跳蚤傳播的鼠疫杆菌,就是腺鼠疫。相比於腺鼠疫,肺鼠疫就比較可怕了,這種鼠疫是由腺鼠疫變異而來,患有肺鼠疫的患者往往會胸部劇痛、吐血。肺鼠疫並不是由動物傳播,而是通過飛沫傳染。由於肺鼠疫無需老鼠跳蚤作為媒介,所以它的傳播更加迅速。不過,肺鼠疫只能在低氣溫的環境下傳播,囙此經常發生在冬季。

每一種傳染病,都有其機理。腺鼠疫流行到一定程度,便會隨著傳染源的消失(人與老鼠大規模死亡)而平息下來。在此期間,大順軍攻入京城,被鼠疫賦予的天時幫助,短暫佔據了這座城市。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李自成早一段時間攻打京城,大順軍也會被鼠疫消滅。

如果沒有戰亂,或許明朝還有機會解决這場瘟疫。不過,當時的明王朝面臨外虜入侵,為了應對與日俱增的緊迫形勢,朝廷不得不將精力放在遼東防務上。為了籌措軍餉,朝廷又不得不向老百姓徵收苛捐雜稅,以至於社會矛盾激化,老百姓揭竿而起。在外患的基礎上,朝廷又要面對內患,於是又要剝削老百姓徵收軍餉,陷入惡性循環中。

筆者猜測,雖然李自成的軍隊並沒有直接受到鼠疫的大規模侵襲,但他的軍隊中一定有小部分人感染了鼠疫,並在軍隊中緩慢傳播。否則的話,為什麼李自成號稱的“百萬之師”被清軍打得節節敗退呢?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順軍也感染了鼠疫,為什麼與大順軍交戰的清軍逃過一劫呢?莫非滿族人的身體裏,天生具備防禦鼠疫的抗體?

顯然這是不成立的。

這個問題,一度困擾史學界很長時間,直到歐洲學者揭開了這個謎團。歐洲人對鼠疫非常有發言權,早在十四世紀,歐洲地區就爆發了“黑死病”,在這場浩劫中,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於非命。倖存下來的人們,將這場災難記錄到文字和壁畫中。幾百年後,學者對這些文字和壁畫進行研究,發現鼠疫極少感染一種人——騎兵。

為什麼鼠疫不會傳染給騎兵呢?

據說是因為腺鼠疫只能通過跳蚤這種節肢動物傳播,而跳蚤比較討厭馬的騷氣。騎兵與馬為伴,身上自然會有馬的氣味,所以他們躲過了鼠疫的侵害。我們知道,滿人擅長騎射,八旗兵主要由騎兵組成,囙此他們逃過一劫,免於鼠疫的傳染。不過,這種說法的可信度也不高,因為跳蚤也會在馬上寄生,所謂跳蚤討厭馬的騷味,只是無稽之談。

明軍也好,大順軍也罷,他們雖然在這場紛爭中一敗塗地,但他們絕不是最慘的。饑荒、瘟疫、戰亂,1640年左右的中國,在三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江山社稷破落凋零,老百姓叫苦不迭。有一組數據稱,在明清改朝換代之際,非正常死亡的老百姓多達五千萬人。

參考資料:

【《明史》、《鼠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