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盤活農村閒置資產助力鄉村振興

陕西 77℃ 0
摘要:處於秦巴腹地的安康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出現了不少撂荒地和閒置農房。如今,通過旅遊項目的引入和推進,多條精品旅遊路線相繼問世,漁灣村鄉村旅遊火爆,截至目前,營業總收入已達20萬元。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漁灣村的風景實在太美了。我喜歡這裡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讓我感覺很放鬆。”

11月12日午後,在寧陝縣漁灣村,英國人托尼悠閒地倚靠著“家”門享受冬日的暖陽。

放眼望去,藍天白雲下造型別致的現代化民宿點綴大地,遠處的百畝稻田裏偶爾掠過朱鹮靈動的身影,還有三三兩兩的遊客在駐足拍照。

托尼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居住在漁灣村,他在村上的“家”是通過流轉村上一戶閒置農房改造而成的。

漁灣村位於秦嶺北麓腹地,距離寧陝縣城11公里。早年間該村囿於交通閉塞等原因,勞動力大都選擇外出務工,有的還定居在外,也囙此,村裡留下了大量閒置農房。

處於秦巴腹地的安康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出現了不少撂荒地和閒置農房。這些長期沉睡的冷資產,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被盤活利用,逐漸變成農村的熱產業?日前,記者走進了寧陝縣漁灣村和漢濱區程東村尋找答案。

漁灣村的答案

——規劃先行、明確主體、統一流轉

2018年,漁灣村對全村閒置土地、農房等集體資產進行了充分摸底後,引進西安海和田文創發展有限公司,將這些集體資產流轉入股,並再投入300萬元的集體收益作為資金入股。村集體獲得保底分紅,公司正常運營後還可獲得一部分疊加收益。

“我們還將一座廢棄的水電站設計改造成漁灣村生態社區中心,天空下自然書店、放電美術館、漢唐驛山居青旅等,都是網紅打卡地。”漁灣田園逸穀綜合體專案負責人胡興兵介紹。

為了完善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設施,公司有序盤活村民閒置宅基地17處,整治撂荒土地100餘畝,並將流轉來的空置老宅進行保護性設計改造,修舊如舊,在展示漁灣村特色建築原始風貌的同時,發展康養民宿產業。

如今,通過旅遊項目的引入和推進,多條精品旅遊路線相繼問世,漁灣村鄉村旅遊火爆,截至目前,營業總收入已達20萬元。

不僅如此,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與漁灣田園逸穀達成勞務輸出合作協定,幫助當地羣衆走上園區農耕管理員、民宿保潔員、餐廳服務員等崗位。現時,園區直接吸納就業人數超20人;同時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將基礎設施等固定資產折股投入園區,每年還會進行資產收益分紅,使周邊羣衆從旁觀者、局外人變為參與者、受益者。

“以前在廣東廠裡上班,一年難得回趟家,父母年紀大、病痛多,在外打工總不是長久之計。前年,家門口建起了產業園,園區流轉了家裡土地,我就在園區當農田養護工,工作不是很累,還能照顧父母,一年算下來也有20000元的收入。”從外省返鄉務工的漁灣村村民黃太建告訴記者。

程東村的探索

——堅持問題導向,把空心村變成藝術村

而程東村,卻有著不同的現實考量。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提升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需要同步提升。

漢濱區程東村是個典型的城郊村,與漁灣村不同,這裡因為鄰近城區,區位條件相對較好,加之毗鄰牛蹄嶺戰役紀念碑、香溪洞等景區,具有發展近郊旅遊的先天優勢,村裡開了不少農家樂。如今,程東村東西溝的一處農房成了村民最喜歡的地方。它是村民閒暇之餘進行繪畫創作的鄉村藝術工廠——“南色51號”。

步行從公路轉向農房所在的山坳,沿途的彩色石頭散佈路旁,整齊羅列的紅色油漆桶成一道別致的風景線。走進農房,夯土外牆上掛著一幅幅成品畫作,粗放的線條、隨性的運筆、大膽的色彩……這些作品均出自程東村村民之手。

今年60歲的張笑是藝術工廠的締造者,退休前他一直在珠海教授兒童畫。張笑2020年回到安康,看到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便有了把藝術種子播撒在鄉土的想法。

他從村民手中盤下了一戶老宅,一邊進行裝修,一邊教村民畫畫。在這裡務工的幾乎都是村裡上了年紀的留守村民。他們晴天做工,雨天作畫,不僅掙得額外收入,還培養了興趣愛好。

“文化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是持久的。老家雖然與珠海有很大差距,但是村民對藝術和美的追求是相同的,是可以培養和塑造的。我想以這樣的形式,讓藝術在農村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張笑告訴記者。

作為一個公益項目,藝術工廠得到了不少企業以及愛心志願者的支持,更重要的在於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喜愛。

“張老師的項目確實給我們利用閒置資源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思路,藝術不僅可以扮靚村容村貌,還能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未來我們也可以在文化創意、教育研學、鄉村旅遊等業態進行融合探索。”程東村黨支部書記李海軍說。

張笑表示,今後將會考慮把這些村民的作品帶到珠海等地進行展覽,讓更多人認識新時代的農民畫。同時,如果條件允許,他也將把鄉村藝術工廠開到更多村莊,讓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開滿藝術的鮮花。

充分發揮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程東村探索的農民畫帶動鄉村文化振興模式,為農村閒置資源再利用開闢了新的思路,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豐富了農村文化業態,對於構建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全社會參與的鄉村文化治理體系建設,激發農村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無疑能够發揮重要作用。(記者:陳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