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挖出一石碑,所記載資訊難以相信,專家:原來他真的存在

西藏 67℃ 0
摘要:中國歷史悠久,之所以文化綿延不斷,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古人常喜歡把一些特殊事件記載於石碑、布帛、竹簡之上,而這樣做也便於我們後人更加直觀地瞭解當時的歷史,我們要講的這段歷史源於西藏挖出的一塊石碑,在這石碑上所記載的資訊讓人不敢相信,專家們解讀之後,感慨道原來他真的存在。唐朝時期國富民強,與各國貿易往來頻繁,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王玄策作為一比特使臣,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任務。

前言

中國歷史悠久,之所以文化綿延不斷,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古人常喜歡把一些特殊事件記載於石碑、布帛、竹簡之上,而這樣做也便於我們後人更加直觀地瞭解當時的歷史,我們要講的這段歷史源於西藏挖出的一塊石碑,在這石碑上所記載的資訊讓人不敢相信,專家們解讀之後,感慨道原來他真的存在。

唐朝時期國富民強,與各國貿易往來頻繁,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詩人王維曾經寫過一首《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其中有一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就是在讚歎唐朝盛世,引得四方朝拜之景。

隻身滅國

貞觀15年,天竺城派使節到唐朝覲見君主,從此以後天竺和唐朝之間就逐漸有了貿易往來。隨後唐朝也派出了使節在貞觀17年出使天竺,王玄策就是當時的使臣。他出使天竺對中國與古印度的交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史料記載,王玄策曾經三次出使天竺,貞觀17年出使一次,在貞觀19年又出使一次,到貞觀21年是第三次,在這第三次出了事,當時王玄策擔任正使,他帶領一行30人去往天竺。本來天竺國王也派使者帶了財物,準備和王玄策一起去唐朝進貢。在中途卻突遭變故,天竺王被謀害,國中一時混亂,其大臣順勢篡位,篡位之後就發動了軍隊要搶了王玄策使團,當時王玄策拼命反抗,帶領了30騎兵和敵人大戰一場,無奈敵我力量懸殊,體力不支,失敗被俘。敵人趁機就把王玄策使團所帶的財物全部擄走,王玄策趁亂逃跑,到了吐蕃。

王玄策到了吐蕃之後,遊說當地的吐蕃王,得到了1200名土方阿兵哥和7000泥婆羅騎兵。集結好軍隊以後,王玄策帶兵進攻天竺,和天竺軍隊打了三天三夜,終於成功打敗了對方,把失去的財物奪了回來。因為在戰場上立了功勞,王玄策也被唐玄宗封為朝散大夫,授予了官職。

雖說是打了勝仗,但唐朝實力强盛,人們打勝仗覺得十分正常,並不認為他是一個多麼大的英雄。畢竟在人們眼中,天竺也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在這樣的認知之下,關於王玄策的記載也自然不多。有專家雖然知道這段歷史,但因為無從查證,所以也對王玄策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表示懷疑,甚至有人認為王玄策這個人根本就是虛構出來的,並不存在。

石碑為證

不過,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有好消息傳來。上個世紀90年代,專家們在西藏發現了一塊特殊的石碑,現時位於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北部的一處崖壁上,整個崖壁字面寬81.5釐米,殘高53釐米。在崖壁上方還有一個崖棚,崖脚水渠環繞,由於風沙侵蝕,崖壁下部已經被破壞掉,崖刻上有很多字已經模糊不清楚。不過專家們還是大致瞭解了這篇銘文的內容。

專家們從殘存的文字著手,經過解讀,認出了這塊石碑名為《大唐天竺使出銘》,記載的內容正是王玄策當時帶兵攻打天竺的那一段。這個銘文的出土直接印證了王玄策這位歷史人物的真實存在,也對王玄策曾經率領軍隊攻打天竺的歷史進行了有力佐證。

王玄策作為唐朝的使節出使天竺,也讓他成為了通往印度之路的主要開拓者。這條路的開通更加促進了唐朝和天竺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根據史料記載,王玄策還曾經改進了制糖科技。他曾在印度摩迦陀國學習了制糖法,還把當地的制糖工匠帶了回來。唐太宗專門下了命令,讓揚州送上諸蔗,讓制糖工匠以此作為原料制糖,做出的糖相當不錯,不僅顏色上乘,味道也絕佳,比他們當地制的糖質量還要好得多。

結語

王玄策作為一比特使臣,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任務。在經過與天竺的那次短兵相見的行動後,他不僅維護了自己作為使節的尊嚴,更是維護了整個唐朝的威嚴,而且他的這一系列行為也沒有破壞唐朝與他國之間的發展。人們通過《大唐天竺使出銘》這段記載也發現,正是他的勇敢反擊,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讓他在百姓心中樹立了英勇的形象,他也成了唐朝歷史上一比特精明強幹的使臣。

參考文獻:《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少年嶼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