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日軍攻打3年,葬送11萬日軍精銳,鎮守此地的名將到底是誰?

湖南 82℃ 0
摘要:1938年的6-10月,在長江的南北兩岸,日軍與國軍集結百萬兵力,俱都以悍不畏死之勢,打響了“武漢會戰”。以40餘萬的傷亡為代價。大大的消耗了日軍將近26萬的有生力量,為蔣公政府遷都重慶,也為大批的兵工廠,工礦企業西遷爭取了時間。阻擋日軍背上的三大重鎮,兩房已經失守。在這時候進攻長沙,成為了日軍控制中國中南部的一道重要戰役。日軍動用40萬精銳集結在外,以11萬傷亡的代價才拿下長沙。

1938年的6-10月,在長江的南北兩岸,日軍與國軍集結百萬兵力,俱都以悍不畏死之勢,打響了“武漢會戰”。以40餘萬的傷亡為代價。大大的消耗了日軍將近26萬的有生力量,為蔣公政府遷都重慶,也為大批的兵工廠,工礦企業西遷爭取了時間。

但是武漢依舊還是失守了,再此之前廣州也已經失守。阻擋日軍背上的三大重鎮,兩房已經失守。在這時候進攻長沙,成為了日軍控制中國中南部的一道重要戰役。因為廣州和湖北之間,阻擋的就剩了一個長沙。

拿下了長沙,日軍便可以打通南北兩條鐵路線,並進而控制中國的整個中部,劍指重慶。而作為中國大後方所在的四川以及陝甘寧等地,也由長沙這一道防線防守。這時候能不能守住長沙,長沙能守住多久,直接關係到中國整個抗日戰爭的持久性。

而長沙也不負眾望,自1939年日均攻陷先重鎮岳陽開始,長沙保衛戰就已經打響。一直到1944年的6月,長沙整整抵抗了三年。日軍動用40萬精銳集結在外,以11萬傷亡的代價才拿下長沙。

在長沙會戰以前。我軍節節敗退,只要日軍想要攻下哪座都市就一定可以攻下,而長沙三次守住了城,使得長沙在中國軍民中早已具有了特殊的象徵意義。這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氣勢,也證明了日軍的攻擊極限所在。

同時對整個二戰戰場的局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盟國的軍隊也囙此受到了鼓舞。而這一切,都要感謝那個堅守在長沙,獨創“天爐戰法”的戰神薛嶽將軍。薛嶽坐鎮長沙之後,便結合湖南多山水的獨特地形,設計出一種特殊的“後退決戰”戰術,也就是“天爐戰法”。

他利用長沙以北的山林水網,分散兵力佈置於內,一段路一段兵力。隨之將來犯的日寇以引誘,以伏擊,以側擊,以尾擊的管道層層消耗,再將莫名其妙被擊打到的日軍“拖、逼、引誘”到提前設定好的決戰區域,集中主力部隊將其一舉擊敗。

這樣的戰術實施之後,日軍連續三次的大規模進攻俱都被擊退。尤其是第三次的長沙會戰之中,各路部隊都對長沙城下的日軍實施了反包圍政策,成功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在日軍因補給被切斷被迫撤退之後,全線對其反攻。最終取得了擊斃5萬日軍的輝煌戰績。

也囙此薛嶽獲得了蔣公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甚至美國也破例向其頒發了一枚獨立勳章。之後1944年,日寇第四次集中兵力對長沙開始猛攻。日軍兵力較之以往多了一倍有餘,中部戰場大量兵力俱都調往此處。

薛嶽的“天爐戰法”失效。同年6月16日,嶽麓山失手,負責長沙守備的軍長張德突然率眾逃跑,雖說其最終被薛嶽槍決,但最終長沙依舊失守。但私以為,這場戰爭依舊是打出了中國的大國地位,他讓史達林放弃了他否定中國的想法。

1942年元旦簽署的聯合國四大發起國中國能有一席之地,就是靠著長沙上萬軍民的浴血奮戰的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廢除,也有著長沙會戰輝煌戰果在其中的作用。當然,在中國戰場之上其他奮勇抗日的軍民們,也是中華之所以可以崛起的底氣所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