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國祁連山地區,當地人在雪地上發現了一些近年來很罕見的身影——“馬彪”。據稱,這種動物在過去數量很多,從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突然就開始越來越少了,一直到後來,在野外就很少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如今,由於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馬彪”在祁連山的種群數量,也開始漸漸得到恢復,比方說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當地居民也曾經看到14只“馬彪”成群覓食的身影。
此外,在當地人眼中,雖然“馬彪”個頭不大,但是卻是一種比狐狸還要精明的動物,而且就連老虎,都不是它們的對手。
那麼,究竟什麼是“馬彪”?它們又有多厲害呢?
“馬彪”只是祁連山地區當地人的一種俗稱,而它們的學名,則是“亞洲豺犬”,簡單來說,就是“豺狼虎豹”中的豺。
豺是一種犬科動物,它們看起來好像是狼和狐狸的結合體,體長在1米左右,體重最大約為60斤,可以說,從猛獸的角度來說,豺並不算是一種大型的猛獸。
但是,它們的生活習性,是有點類似於非洲鬣狗的,它們喜歡成群結隊生活,而且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很强,往往都是8-10只,甚至數十只組成一個團體,這樣一來,雖然它們單打獨鬥不占優勢,但是“以多欺少”卻是非常在行的。
囙此,即使是有著“百獸之王”之稱的老虎,在遇到成群的豺狼,也不會主動發起進攻,畢竟“單拳難敵四手”,一向喜歡獨來獨往的老虎,即使在兇猛,也是很難在成群的豺狼面前全身而退的。
比方說同樣有著豺分佈的印度,就曾經多次發生過豺群和老虎“狹路相逢”,最終孟加拉虎被豺群咬死的情况,光是野外拍到的就有3起,所以說,豺能够咬死老虎的說法是真實存在的,而並非是“空穴來風”。
當然,正常情况下,豺群雖然集體覓食,但是,它們也不會看到大型猛獸就撲上去,畢竟它們仍然需要遵守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它們的主要食物仍然是處於食物鏈低端的食草動物,比方說鹿、山羊等有蹄類動物。
不過,如果豺群的數量在4-5只以上,那麼,它們也會敢於去捕殺一些難以捕捉的大型動物,比方說野豬、黑熊之類的,所以,在民間,豺也被稱作“野豬殺手”,特別是在如今野生豺群數量不斷恢復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認為,或許南方的“野豬成灾”未來有可能會被豺群所解决掉。
那麼,豺群是如何成為“野豬剋星”的呢?
說起來,野豬氾濫成災,一方面是因為過去20多年來,野豬成為了國家保護動物,另一方面,其實也與自然環境中,野豬的天敵數量越來越少有關。
因為雖然對於人類來說,成年野豬是很兇殘的,而且一旦發起狠來攻擊力也非常强,不過,在自然界中,野豬作為雜食動物,在食物鏈中並不是頂級生物,而只是處於中游的位置,所以,野豬在自然界中天敵是有不少的。
我們熟知的食肉動物,都可以捕殺野豬,而成群結隊的豺,自然也就是“野豬剋星”之一。而且在過去,豺在南方的山林中分佈很廣,一定程度上也壓制了野豬數量的快速新增,一直到後來,豺等猛獸數量越來越少,才會導致野豬越來越多。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豺非常狡猾而且兇猛,同時,它們的習性和非洲鬣狗很相似,而作為“非洲小霸王”之一,非洲鬣狗有著一個令人不齒的本領——掏肛,作為非洲鬣狗的近親,豺也有著掏肛的本領,並且在狩獵、對戰的時候,也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囙此,作為“野豬剋星”,豺群在對付野豬的時候,雖然個頭上不佔優勢,但是架不住它們聰明,而且會四面包抄,讓野豬“顧前不顧後”,很容易就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在豺的面前,於是,豺就會通過掏肛的管道,直接讓野豬無力抵抗,最終短時間內就能結束戰鬥。
同時,在面對老虎等猛獸的時候,豺也會採取這種管道,自然,再强大的對手,遇到成群的豺也都會很難取勝了。
不過,雖然豺群在自然界中也是“一霸”,但是,它們卻從不攻擊人類,迄今為止,也不曾有過豺群傷害人類的記錄,反而是人類對於它們的捕殺,導致它們的數量一度瀕危,如今即使恢復之中,也很難重新恢復到原有的種群數量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