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既要強壯的體魄,也要健康的心理。昆明市高度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後出臺了《昆明教育現代化2035》、《昆明市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教育規劃和部門工作計畫,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續發展。同時,結合實際印發了《昆明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為各地規範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確了方向、舉措和任務。在政策體系、教育機制、多元管道的驅動之下,昆明構建了較為和諧穩定的教育發展環境,心理健康教育正加速融入學校教育的肌理之中,為中小學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條件。
名師導航培育壯大專業師資隊伍
“名師工作室將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向上學習的‘脚手架’。”2020年底,中華小學專職心理教師田源通過選拔、培訓後加入仵雲霞名師工作室。田源說,通過搭建平臺,邀請高校教師進行授課,在課程教育設計、教育理念、課堂授課技巧、活動選擇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訓,不但有助於營員教師更加全面、科學、規範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也讓大家深度瞭解未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兼具專業性與前瞻性的培訓內容,讓我受益匪淺。”
心理健康是一門專業性較强的學科,為進一步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專業素養,昆明市組建了仵雲霞名師工作室、彭華軍名師工作室和劉佳敏名師工作室3個“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積極開展“造林”工程,著力打造一支專業貭素高、奉獻精神强的優秀心理教師隊伍。
名師工作室由昆明市教育體育局組織面向全市選拔營員,名額向農村教師傾斜,按照名師工作室的不同類型,一個培養週期分為3年或5年。結合專家講座、教學觀摩、自主研習、分組研討、互幫互學等學習方式,採取“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呼應的形式培養營員。
“名師工作室把一群有想法、有追求的老師緊緊聯系在了一起,也讓非心理學專業出身的老師學習到更多心理學專業知識。”昆明師專附小的教師趙玉雯分享著在彭華軍名師工作室參訓的體會,“之前從事了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同時兼任的心理教育課卻上得非常忐忑。現在,不僅能開展專職心理教育,還能以心理老師的身份去其他學校送課、開展團隊輔導。”專業貭素的提升讓趙玉雯可以更從容、高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趙玉雯表示,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範和指導作用下,營員們通過課例研討、輔導案例研討及專題培訓等形式,加强心理學基礎知識及心理輔導科技等專業培訓,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成長與技能發展,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真正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能獨立開展師生心理輔導活動。
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精進,名師工作室的培養管道將理論與實操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輻射作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活動。以彭華軍工作室為例,在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金源鄉中學、嵩明縣嵩陽二小、安寧市實驗學校、富民縣永定小學等,工作室團隊通過案例展示、主題講座、諮詢互動活動等為當地師生帶去了別開生面的心理教育課。
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是昆明市教育名師領航專業團隊成長的一個具體實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提質的有益探索。如今,其培養對象涵蓋了從幼儿園到中等職業學校各個學段,專業的心理教師隊伍從這裡“起飛”,帶著更新的理念、更全的知識儲備、更多的教育管道,為學子們點亮“心燈”,陪伴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全”育人將心理健康貫穿教育全過程
青少年正處於一個身心快速成長的階段,心智培育工作尤為關鍵。為此,昆明注重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要求各學校開齊心理健康課程的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浸潤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提升“三全”育人的質量。
“做好研究分析,才能確保課程質量。”官渡區東站實驗學校校長陳慧介紹,在九年一貫制心育體系建構中,學校立足自身實際,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通過大量的研究分析,學校從認識自我與尊重生命、人際交往與情緒調適、升學擇業與人生規劃、學會學習與適應社會生活4個維度,細化了小學低段、小學中段、小學高段、國中4個不同學段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在具體實踐中,針對每個年級的不同特點開設相應課程,引導學生增强調控心理、自主自助、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比如,一年級注重入學適應調試,三年級側重學習適應主題,七年級聚焦青春期心理健康,九年級則更多關注職業規劃方向。
同樣,在華東師範大學昆明實驗學校,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環節,並上升為校本課程。校長陳文斌表示,建校伊始,學校便引進了一名專業心理教師,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本課上,該校心理教師楊璐會加入更多易於學生理解的心理基礎知識和體驗活動,讓大家在輕鬆的氛圍之中有所收穫。“心理健康進入學校校本課程序列之中,除了每個班每週一節的常規課程外,對心理課題有興趣的同學還可選修這門課程,現時選擇該科的學生已超過在校生10%。”楊璐說。
陳文斌說,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著墨於諮詢和矯正層面,“是一種事後的處置機制,我們嘗試跳出傳統的教育範疇,通過開展腦力訓練營這一活動,提升學生的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抗壓力,前置心理健康關懷與教育。”希望通過科學的培育和引導,讓學生們掌握提升學習效率的辦法和面對壓力的心理調適能力。
家校互動形成促進健康成長的合力
接近那一點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昆明以學生需求為中心,著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協同的機制,形成合力共同促進青少年快樂成長。
“學校教育如同陽光,社會教育如同空氣,家庭教育如同土壤,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校長助理金晶表示,學校努力架設家校溝通的橋樑,致力實現家校合作的“三贏”價值,即學生發展、學校發展、家長發展。在每個教育改革的重大節點上,學校都會第一時間通過發佈“致家長的一封信”、開設主題講座等全方位解讀國家政策,文宣政策意義,圍繞“為何要做”、“怎麼樣做”、“學校已經做了什麼”、“家長可以做什麼”4個模塊,層層深入說明、科學理解新政策,既緩解了家長的疑慮,又明晰了家校共育方向,攜手共進呵護學生成長。現時,學校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心理健康工作體系,3年來無因學校責任造成的心理健康原因輟學、傷亡等現象。
“高品質教育取決於親子關係。”盤龍區金康園小學校長李雪菲介紹,學校不定期組織校內外學生實踐活動、家長學校活動等,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並聘請專業講師及“專家型”家長團隊傳授與孩子相處的心得妙招,解答家校合作過程中的困惑。今年3月,學校還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考試,學生、家長互換身份,在體驗中增進理解、密切親子關係、拉近家校距離。
為更好護航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盤龍區金康園小學還與雲南省民政廳合作,引入協力廠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專業社工服務,建立全省首個小學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站。除了提供解决問題式的小組、個案、信件服務,社工站還會在固定時間為孩子們舉辦主題活動,幫助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和解决問題能力等。同時,面對孩子們日常遇到的小困擾、小煩惱進行及時的疏導,清理心靈的垃圾,通過日常諮詢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