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匈奴人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們又是現在什麼地方的人?

内蒙古 74℃ 0
摘要:有個民族,他們驍勇善戰,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為了生存,他們曾無數次率領著麾下鐵騎踏入中原王朝的疆域,對中原百姓實行殘酷、血腥的資源掠奪。“匈奴人”是現在的哪裡人呢?曾經的“匈奴人”,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有個民族,他們驍勇善戰,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為了生存,他們曾無數次率領著麾下鐵騎踏入中原王朝的疆域,對中原百姓實行殘酷、血腥的資源掠奪。他們通過“全民皆兵”的軍事制度,以“以戰養戰”的方法,是一次又一次的沖出蒙古高原,擊敗了許多比本身都强大的部落和國家,如西漢、東胡、烏桓等等,並且一度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讓之後的歐洲人是聞風喪膽。

這個民族就是“匈奴”。

這個昔日北方最為剽悍的民族,曾經在馬背上是叱吒風雲,盛極一時,除了被比他更為强大的大漢帝國擊敗過,他們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打得敵人是叫苦不迭。但就是這麼一個無比强大的民族,最終他們卻是離奇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就連曾經讓歐洲聞風喪膽,殺得歐洲各國軍隊丟盔棄甲的西遷匈奴一支,也在泱泱的歷史長河中消逝的是無影無踪。可以說,匈奴這個民族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是留下了太多讓人疑惑的未解之謎。

“匈奴人”是現在的哪裡人呢?

匈奴,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麓。全盛時期,匈奴王朝疆域以蒙古高原(今蒙古全境和中國內蒙古部分地區)為中心,東據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控河套(今內蒙古和寧夏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以南地區)及鄂爾多斯(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一帶,西垮阿爾泰山,直達蔥嶺(今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共和國東南部和阿富汗東北部地區)和費爾幹納盆地(今烏茲別克、塔吉克共和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的交界地區),北達貝加爾湖(今東西伯利亞南部,在布裡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

囙此,若以匈奴王朝全盛時期的疆域來說匈奴是現在哪個地方的人,那匈奴人可以說是內蒙古人、寧夏人、新疆人,也可以說是中國人、蒙古人、塔吉克共和國人、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斯坦人、布裡亞特人、俄羅斯人。

曾經的“匈奴人”,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匈奴人的穿。根據文獻記載,匈奴的服飾多是皮毛加工品,他們將自己所獵殺的動物的毛髮加工成皮革,做成皮衣、皮褲、皮靴子,或者將毛髮撚成毛線,製作各種毛織衣物。這種資料所做出的服飾,雖沒有中原王朝用絲綢做的衣服來得華麗,但卻是很實用,它既堅韌耐用,又能適應於北漠那嚴寒多風的自然環境,有效地對抗蒙古高原嚴寒的天氣,很好的做到防風保暖。

同時,這種衣服也十分方便於匈奴人那畜牧狩獵的生活,畢竟匈奴就是風餐露宿的民族,越華麗的衣服反而不實用,對於他們而言,堅韌耐用,防風保暖才是最重要的。

如前文所說,匈奴的服裝遠沒有中原王朝來得那麼的華麗,他們講究的就是實用、防寒。囙此,匈奴服裝的樣式遠沒有中原王朝來得多,其服裝的形式就是“上褶下袴”。其上衣為“褶”,有別於中原上衣多以衣襟別至右腋下系帶,匈奴的上衣開襟是向左的,有圓領和交領的樣式,身長過膝或者更短一些,上衣袖口較窄,不似中原那樣的寬大,且少有紋飾和圖案。下衣為“袴”,樣式為小腿以上寬鬆的褶褲,有與足套和襪子連在一起的,也有上面肥大,下麵窄下束口的束口長褲。

當然,在匈奴後期,也就是與漢初相近的時代,因匈奴與中原王朝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原王朝絲制的衣服開始傳入匈奴,當時匈奴的一些上層階級就十分喜好絲制的衣服,如《漢書·匈奴傳》就曾載:“單于好漢繒絮食物”,而現代考古學家在匈奴大貴族的墳墓中也發現了諸多的絲製品,如在諾彥烏拉M6匈奴貴族墓葬中,就出土了多件精美的繡品,上有錦雲、龍紋、鳥獸和神仙騎鹿的場景,繡品上還繡有“新神靈廣”等字元。

其次,我們來說說匈奴人的吃。眾所周知,匈奴是一個以畜牧狩獵為主的草原文明,囙此匈奴人的食物主要就是依靠畜牧和狩獵。

首先是“畜牧”。如《史記·匈奴列傳》所載:“(匈奴)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扆、驢騾、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遷徙”,匈奴人是沒有固定的居所的,他們以畜牧為生,因此是跟隨著水草遷徙,哪裡水草豐盛就遷徙到哪裡,而他們所牧養的牲畜多以馬、牛、羊為主,有時還會牧養些駱駝、驢、騾等動物。

再是“狩獵”。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曾言:“(匈奴)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為了更加適應漠北的環境,匈奴人在兒童時期就可以騎著羊去打鳥、老鼠,少年時期就會打狐狸、兔子,成年後,更是可以直接獵殺飛禽猛獸。對於匈奴人來說,在無戰事時,他們的習慣就是隨意遊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為職業。

對於匈奴人來說,狩獵就是他們除“畜牧”以外最重要的生計來源,適時進行狩獵,不但可以訓練匈奴人的軍事水准,同時還可以補充肉食來源,避免大量屠殺自己所牧養的牲畜,畢竟牲畜可以隨時吃,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度過灾荒,而野生動物在灾荒年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就獵殺到了。

據現時史學家對於匈奴的研究,時匈奴的主要狩獵地是在陰山地區,也就是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一帶。當時陰山山脈氣候宜人,草木茂盛,再加上又有大片森林的存在,囙此在這裡是棲息著大量的野生動物,而從陰山岩畫,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生活在陰山山脈的野生動物就有狐狸、狼、虎、豹、黑熊、野馬、野驢、岩羊、盤羊、北山羊、羚羊、藏羊、黃羊、梅花鹿、馬鹿、麋鹿、馴鹿、麅、野豬、駱駝等多達40餘種。

如此,自匈奴人佔據陰山以來,陰山就是匈奴的天然獵場,為匈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肉類資源。此外,陰山除了能提供肉類資源,因其獨特優越的自然環境,匈奴人還能在這裡獲得野菜、野果、植物根莖、菌類等食物。

此外,匈奴人除了靠從自然界獲得食物外,他們還知道自己製作食物。當時,匈奴人還知道利用烤、烘、煮等多種烹飪管道,來將生肉製作成醬肉,或曬乾製成肉乾。同時,匈奴人在牧養牲畜的同時,還會將畜乳製成起司、奶酒、忌廉、奶皮、奶酥等乳製品。

再是,我們來說說匈奴人的用。在日常保暖上,匈奴人除了知道用動物的毛來製作保暖的衣服外,他們還知道用羊或駝的皮毛來製作氈帳、氈席、氈毯等保暖用品,匈奴所製作的氈,其工藝十分複雜,需經過濕、熱、擠壓等多個步驟方能製成,當然這麼複雜才做出的氈,其具有良好的回彈、吸濕、吸震和保暖性。此外,為了加强氈的美觀性,匈奴人還知道在氈繪製各種圖案,或繪製條紋、渦旋紋這樣簡單的圖案,或繪製雙頭的怪物、鷹攻擊鹿、牛和獅子搏鬥等較為複雜的圖案,如在諾彥烏拉M6匈奴貴族墓葬中就曾出土了一批刺有椰子樹、花鳥走獸、風景的毛毯和氈毯。

同時,在日常所需要的生活器具中,匈奴人曾長期使用銅所製造的青銅器,比如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俄羅斯外貝加爾的伊沃爾加城以及蒙古國的諾彥烏拉等匈奴墓葬內,就都有發現爐、炊具、鏡、鈴、壺、三足香爐、三脚燭臺、鐘、爐、勺、銅鼎(煮肉或盛肉的器具,有圓腹三足和方腹四足兩種,腹下可燒火,鼎口有耳,可方便抬舉)、銅釜(底部為半圓形,無足,可直接安置在類似於爐灶的支撐物上,底部可燒火,以此來進行煮、燉、煎或炒食物)等種類繁多的青銅生活器具。

而對於這些青銅生活器具的來源,從現時的考古來看,多為匈奴人自行製造,在林西縣大井古銅礦遺址(為匈奴時期遺址)中,就發現有採礦用的工具和冶煉設備。同時,匈奴的青銅器製造技術,在當時已與中原無異,在現有發掘的匈奴青銅器中,考古學者就發現當時匈奴人為了不讓青銅器生銹,就採用了當時先進的表面鍍錫科技,即在青銅器的表面鍍上純錫、鉛錫合金。

此外,對於當代女人最喜歡的金銀器物,匈奴亦也有。在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准格爾旗玉隆太、伊金霍洛旗石灰溝、准格爾旗西溝畔等匈奴貴族墓葬中,就都發現有金銀器物。其所發現的金銀器物以項飾、耳飾、腰飾居多,其中項飾有方形金屬珠、鑲金邊蚌飾等種類;耳飾有耳墜、耳環等種類;腰飾為飾牌、飾扣等種類。

同青銅器一樣,匈奴的金銀器物多為自己製造,且科技雖不能與西漢相比,但實屬不低,正如林幹先生所說“從能包金、鍍金、壓片、錘揲、鑿孔、抽絲、焊接等科技觀之,其(匈奴)工藝水準已屬不低”,包金、鍍金、壓片、錘揲、鑿孔、抽絲、焊接等金銀器的製造技術,匈奴都能熟練掌握。

同時,作為陶器這種古代中原百姓生活中最不可物品,匈奴亦有用之。匈奴陶器一般用於盛器和炊具,相對於青銅器這種較為昂貴的物品,陶器是匈奴百姓最為常用,也是最能用得起的物品,在匈奴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處處能做到陶器的身影,包括陶罐、陶碗、陶鬲、陶瓶、陶壺、陶缸、陶碗、陶盤等等,他們將它是用於煮器、盛物等諸多方面,如當時匈奴人儲藏穀物的方法,就是將穀物裝在一個下部有孔的大型陶器中,然後將它放進地下室或一個專門的房間裏。

再是,我們來說說匈奴的住。時,匈奴所住的房屋,名曰“穹廬”,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氈帳。匈奴製作穹廬的資料主要是木材,他們以木質結構為主要支撐,牆架、天窗、椽子和門全為木制,同時穹廬的頂為拱形,以氈為帳幕。而因如前文所說,匈奴是“隨畜牧而轉移”的民族,所以這種穹廬最大的優勢就是易搭易拆,便於攜帶。

最後,我們來說說匈奴的出行。匈奴雖然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但隨著中原的文化日益影響著匈奴,匈奴的出行除了用到馬,也會用到車。匈奴的車輛主要有運輸車、戰車、篷車等類型,如篷車就是一種帶有車廂的車輛,當時匈奴人會在車廂的上部用木棍和氈帳搭出帳篷,以此來方便乘坐,或是充當遷徙時的臨時住所。

匈奴時期的車輛數量是很龐大的,一點不比西漢少,這點從桑弘羊在鹽鐵會議上曾說過:“(匈奴)胡車相隨而鳴”,就可看出,同時在漢與匈奴的戰爭中,西漢每次獲勝時都能繳獲數量龐大的車輛亦可看出,如109年,漢軍擊敗南單于,繳獲車輛數千;134年,車師戰役,漢軍獲北匈奴車千餘輛。

綜上所述,其實在當時匈奴人的生活條件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差,雖然他們不能與中原相比,但相對於周邊其他國家來說,他們已屬於“已開發國家”,其生活水準已屬優越。

當然,因匈奴所處的環境並沒有中原那麼好,是時常有凍災、旱灾等灾害出現,而因匈奴是一個“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就是不搞農業活動的民族,他們僅僅只是靠畜牧和狩獵,也就是以肉食為主,囙此一旦出現旱灾、凍災,隨著牲畜的大批量死亡,匈奴自然就出現了食物匱乏的問題,如此正因匈奴需要糧食,但卻不會種糧食,最終也就促使匈奴人對肥沃的中原是虎視眈眈,是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想將中原占為獨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