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四平:對戰雙方都是名將,一場勝券在握的戰役,為何慘遭失敗

吉林 111℃ 0
摘要:四平之戰在歷史上打了四次,第一次是蘇聯撤兵後的一次解放戰爭,東北民主聯軍奪取了四平;第二次是守衛四平的保衛戰,攻城部隊是鄭洞國指揮的新1軍和71軍,都是國民黨精銳部隊。雙方激戰32天,均損失慘重,林彪决定放弃四平。四平保衛戰失敗。林彪調集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所有精銳部隊,兵力部署為兩部分。雙方兵力懸殊,林彪之所以將四平作為夏季攻勢的收官之作,也必然是勝券在握。此戰,國民黨軍傷亡1.6萬人,革命军傷亡近4萬。

四平之戰在歷史上打了四次,第一次是蘇聯撤兵後的一次解放戰爭,東北民主聯軍奪取了四平;第二次是守衛四平的保衛戰,攻城部隊是鄭洞國指揮的新1軍和71軍,都是國民黨精銳部隊。雙方激戰32天,均損失慘重,林彪决定放弃四平。四平保衛戰失敗。

1947年夏,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發動了夏季攻勢,勢如破竹,接連攻下數十。部隊勢頭正旺,為了一雪前耻,林彪將夏季攻勢的最後一戰選在了四平,决心拿下四平。這也就是三打四平。

一、戰前局勢:雙方兵力懸殊。

林彪調集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所有精銳部隊,兵力部署為兩部分。攻城部隊為1縱、7縱、6縱第17師,外加五個炮兵營共計7個師7萬多人,李天佑任總指揮。林彪親自指揮6個縱隊,外加7個獨立師共17個師,負責打援。合計兵力達到了24個師。

守城部隊是陳明仁71軍2個師和13軍1個師,共計3個師。另外城內還有5個地方保安團和一個警衛大隊。

雙方兵力懸殊,林彪之所以將四平作為夏季攻勢的收官之作,也必然是勝券在握。但陳明仁畢竟是一員能征善戰之將,在抗日戰場上從未吃過敗仗,此戰他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二、近乎完美的防禦工事。

既然是兵力懸殊,如何新增兵力就是關鍵。戰鬥開始前,陳明仁將城裡的政府官員、治安警詧、鐵路警詧、兵站、醫院、車站等所有公職人員編入部隊,使作戰人數達到了3.5萬。

儘管如此,兵力懸殊仍然巨大。但這是事實無法改變,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在防禦上做文章了。

大戰前,陳明仁獨立把四平城摸了個便,全面瞭解了四平的地形,他突然發現日軍留下的東陽建築及沙俄留下的哥特式建築竟然非常符合現代戰爭的防禦要求。這些都可以成為天然的防禦屏障,他馬上下令部隊晝夜不停的修築工事,將這些建築利用起來。

在林彪下令攻城前,陳明仁已經完成了防禦工事。市區四周部下了魚鱗式的地堡群,用鋼筋水泥和土木鋼板鑄成,堅不可摧。在地堡之間,以各個大樓做支撐點,大樓之內遍佈火力點,地堡和大樓之間又打通牆壁,作為交通溝,運送彈藥。在覈心陣地都構築了地下彈藥庫、指揮部,備有發電照明設備。在覈心陣地前又布下衛星陣地群,設定七道障礙:陷脚坑、絆脚架、鐵絲網、鹿砦、土圍、護城河以及散兵地堡。

另城內設有五個守備區,配備重炮和各種輕機槍形成交叉火力網,互為支撐。全城幾乎每幢建築都布下火力點,形成立體多層次防禦體系。並且為了避免被各個突破,每個點上都可以獨立作戰,所有連隊步步為營,層層設防。

三、關鍵時刻,林彪指揮失誤。

1947年6月14日,東北民主聯軍向四平城發起猛攻,幾百門大炮怒吼,榴彈炮、日式山炮、野炮齊上陣,彈如雨下。很快城牆在猛烈的炮火下,被炸出一個缺口。城內的高樓也被炸毀。

炮擊足足持續了17分鐘,林彪強調炮不但可以摧毀敵軍工事,還可以給敵軍心理上形成震懾。所以,大戰之前,林彪將能運到的炮全部運到四平城外,並且連12門高射炮都調往四平。

戰後,陳明仁感慨:革命军炮火之猛烈,是他在八年抗戰中都不曾遇到的,但炮火過去分散,不是集中突破,對我們危害不大,陣地不曾受到影響。

炮擊停止,東北民主聯軍的突擊隊便發起衝鋒,剛到城牆跟前,破敗的射擊孔裏仍然突出火舌,突擊隊紛紛倒下。爆破組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後,拔除了城牆上的火力點,沖向城內。

巷戰開始了。

同樣先是炮擊,民主聯軍的炮口瞄準了目標區域的建築,一陣炮擊,步兵就沖了上去。但正如前文所述,成內的防禦工事太完美了,每幢樓都是火力點,需要一個個打掉,而拔除每個點都是一場血戰,每幢樓前都成了停屍房。

由於工事過於堅固,要炸掉一個火力點,需要反復爆破,犧牲成倍新增,一支完整的部隊剛沖上去,瞬間就只剩下一半人。林彪不得不命令部隊輪番上陣。但每條街、每幢房、每面牆都需要突破,推進艱難而緩慢。

激戰四天后,林彪不得不補充兵力,雙方展開近身肉搏。

苦戰七天后,民主聯軍佔領了四平道西地區,道東攻擊戰開始,但1縱和7縱傷亡太大,基本失去了戰鬥力。不得已調用阻援部隊6縱參戰。

此時,陳明仁部隊也傷亡過半,胞弟陳明信被俘,指揮部也被佔領,退守道東。已經到了强弩之末,但仍苦苦支撐。如果這時,林彪發起總攻,一個衝鋒陳明仁的部隊就垮了。

但就在這個千鈞一髮之際,林彪指揮出現了重大失誤,他沒有發起總攻,而仍然是一個師一個師的投入戰鬥,將戰鬥打成了“添油戰”。以至於拉上去一個師就被打殘一個師。

戰鬥仍在繼續,對雙方都是一個考驗。

四、激戰中,陳明仁撒豆成兵。

道東覈心陣地是一座水塔,林彪以一個團的兵力發起猛攻,塔上守軍是71軍遠征緬甸的老兵,經驗豐富,槍法極准,善於抓住戰機。革命军連續四次發起衝鋒,均告失敗,塔山堆滿了屍體。最後採用十幾挺機槍封鎖住槍眼,才爆破成功,拿下水塔。

突破鐵路天橋時,天橋上懸吊著兩隻大麻袋,當時革命军並沒有在意。當部隊剛剛沖上天橋時,兩個麻袋突然敞開,黃澄澄的黃豆傾瀉而下,一下子撒滿了街面。革命军猝不及防,很多人滑倒,武器摔出很老遠。由於路太滑,一爬起來又摔到,根本就站不起來。國民黨部隊抓住時機,拿機槍掃射,革命军想撤卻走不了,死傷無數。

戰鬥越來越慘烈,打到6月26日,革命军才佔領了道東四分之一的地區。雙方都到了精疲力盡的時候。

五、援兵來了。

就在這時,蔣介石調集4個軍分南北兩路增援四平,林彪不得不回兵阻擊,戰役的重心由攻城轉向阻援。

阻擊戰打響,林彪準備分割包抄,但國民黨軍數量太多,效果不大。29日,國民黨93軍和新6軍抵達四平,革命军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不得已下令撤退。

陳明仁死裡逃生,從到處廢墟的陣地上爬了起來,但守城成功了。此戰,國民黨軍傷亡1.6萬人,革命军傷亡近4萬。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