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此刻,東山由半島變回全島

福建 68℃ 0
摘要:八尺門海堤的拆除,將恢復被截斷的東山灣、詔安灣兩大海灣的自然内容,提高海水的互動和海灣物理的自淨能力。據瞭解,東山已規劃修建紀念館,保留渡槽遺存,收納關於八尺門的影像、歷史資料,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打造“紅色陣地”。除了八尺門紀念館,此次工程施工中機械拆除的石頭被合理利用於海岸的護堤,現時已完成護岸2.4公里。

[新聞頁-台海網]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11月29日上午10時15分

隨著最後一段堤岸的成功拆除

歷經六十年風雨的

八尺門海堤

全線破堤

正式“功成身退”

由此,八尺門海域全斷面通水

東山灣、詔安灣實現海域貫通

東山也由半島變回全島

八尺門海堤的拆除,將恢復被截斷的東山灣、詔安灣兩大海灣的自然内容,提高海水的互動和海灣物理的自淨能力。漳州市東山生態環境局局長李結生表示,此舉有力地促進海洋生態發展,從而提高水產品質量,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

上個世紀60年代,為改變東山島交通不便和生產生活缺水的困境,時任東山縣委書記的谷文昌舉全縣之力修建八尺門海堤。

(八尺門舊照)

經過一年半艱苦奮戰,1961年6月,八尺門海堤竣工,海堤東起東山縣杏陳鎮後林村,西至雲霄縣陳岱鎮礁美村,全長569米,堤面寬7米,是當時進出東山島唯一交通要道。

1973年,八尺門海堤上又築57座向東渠渡槽墩。雲霄淡水通過渡槽,引入東山,不僅解决了東山生產生活缺水的瓶頸,還為近海養殖提供了條件,促進了海島的經濟繁榮。“海堤貫通的那一天,全縣人民都像過年一樣!”79歲的後林村老人協會會長林自田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依舊歷歷在目,“可以說,沒有八尺門海堤,就沒有東山今天的經濟發展。”

歷史照片:八尺門大橋(左上)和八尺門海堤(右下)

進入21世紀後,東山陸續新建了八尺門跨海大橋、大產大橋,八尺門海堤的交通功能日漸弱化。2018年,東山島外引水第一水源改擴建工程完工,可滿足東山縣每日8萬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同時,由於海堤切斷詔安灣與東山灣的水體交換,導致了‘兩灣’海洋動力强度下降,海水交換和自淨能力减弱,八尺門海域水質不斷惡化,泥沙淤積,退堤還海保護生態勢在必行。

2020年11月,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得到了當地羣衆的大力支持。僅用時一個月的時間,便完成對周圍400餘戶漁民漁排清退的簽約。東山縣杏陳鎮後林村村黨委書記林合强表示,“希望隨著海堤的拆除,八尺門的生態能儘快恢復,為我們子孫後代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作為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海域第四期網箱清退的漁民之一,杏陳鎮大產村漁民李平武期待著八尺門海域生態儘快恢復,早日實現碧海銀灘。

曾在谷文昌身邊擔任六年警衛員的老黨員何坤祿,特意在海堤拆除前到現場合影留戀。“為民立海堤、為民拆海堤,這都是谷文昌精神的體現。”他表示,海堤已經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我們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退堤還海。據瞭解,東山已規劃修建紀念館,保留渡槽遺存,收納關於八尺門的影像、歷史資料,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打造“紅色陣地”。

除了八尺門紀念館,此次工程施工中機械拆除的石頭被合理利用於海岸的護堤,現時已完成護岸2.4公里。從海底清理出的淤泥用於種植紅海欖、秋茄等紅樹林品種苗木,現時已種植了4萬多株。

來源:閩南日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