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說藥酒,治病?保健?品鑒?藥酒的千年發展史

江西 96℃ 0
摘要:酒與藥的結合是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重要創舉。酒浸就是中藥材軟化方法之一,系取淨制或切制的藥物置適宜容器內,加入多量的酒,浸泡或浸漬藥物一定時間,使其得以充分吸收的炮製方法。在唐代孫思邈論著中記載的眾多方藥中,藥酒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涉及內、外、婦、五官諸科。清代的藥酒除了用於治病外,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於養生保健較為盛行,尤其是宮廷補益藥酒空前興旺發達。

酒與藥的結合是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重要創舉。

酒浸就是中藥材軟化方法之一,系取淨制或切制的藥物置適宜容器內,加入多量的酒,浸泡或浸漬藥物一定時間,使其得以充分吸收的炮製方法。

秦漢之際,《黃帝內經》記載的13首藥方中有治療臌脹的雞矢醴和治療屍厥的左角發酒,《素問·湯液醪醴論》篇講了醪醴與防病治病的關係,《素問·血氣形態》篇中還具體記載有“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醪藥”,認為經絡運行不暢時宜用藥酒治療。

現存最早的方書——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以方藥與酒結合治病的藥酒方多達40餘首,且用酒種類各异,方法多樣,十分考究,開創了酒與藥結合治病的先例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用酒的方劑也頗多,除有紅藍花酒方、麻黃醇酒湯、瓜蔞薤白白酒湯外,尚有很多方藥均是以酒煎煮,或以酒和水混煎,借酒以加强藥效。

可見時至漢代,將酒用於醫療方面已非常豐富和普遍,故班固在《前漢書·食貨志》中稱酒為“百藥之長”。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對藥酒的釀造方法,特別是對浸藥專用酒的製作,從曲的選擇到釀造步驟均作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在卷七還總結性論述了當時的制曲釀酒科技、經驗及原理。

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則記有桃仁酒、猪胰酒、金牙酒、海藻酒等治病藥酒。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提出“酒可行藥勢”,尤其是對藥酒的浸制方法論述較詳,這一時期對藥酒的制法經歷了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唐代孫思邈論著中記載的眾多方藥中,藥酒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涉及內、外、婦、五官諸科。

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卷七“酒醴”,卷十二“風虛雜襯酒煎”中涉及疾病有婦人、風毒腳氣、諸風、傷寒等,《千金翼方》中涉及疾病有中風、傷寒、痔漏等。

宋元時期的藥酒有了很大發展,藥酒的種類和應用範圍均有了明顯的擴大,其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於補益强身的養生保健藥酒漸多,有些藥酒不但具有治病養生的特點,而且口味純正,成了宮廷禦酒。

北宋陳直《養老奉親書》和元代勿思慧《飲膳正要》等書中也收載了許多適合老年人服用的養生保健藥酒

明代的醫藥學家在整理繼承前人經驗的同時,又創制出許多新的藥酒方。民間作坊已有藥酒出售,如薏仁酒、羊羔酒等,老百姓自飲自釀的酒中也有不少藥酒,如端午節的菖蒲酒、中秋節的桂花酒、重陽節的菊花酒等。

至清代,藥酒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又創造出許多新的藥酒配方,藥酒的種類大為新增,“露酒”即為其中一例,如玫瑰露、茵陳露、蘋果露等。

清代的藥酒除了用於治病外,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於養生保健較為盛行,尤其是宮廷補益藥酒空前興旺發達。

夜合枝酒、龜齡酒、松陵太平春酒、椿齡益壽酒等補益延年藥酒備受乾隆皇帝喜愛。

其中,龜齡酒屬於補腎助陽的上等藥酒,椿齡益壽酒具有舒筋活血、潤腸通便、清熱止血的功效。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則偏愛具有除風祛濕、化食止渴、疏通血脈、强筋壯骨的如意長生酒

我是小鷹,致力於為國人提供更通俗易懂,簡單有用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