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新鎮裏的美好鄉村愛情

宁夏 81℃ 0
摘要:謝絕彩禮,“愛情”更有面兒。郭剛,是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塔橋村村民,他不要彩禮的做法,一度成為了村裡的“紅人”。截至目前,大新鎮各村、社區共勸導白事58起,紅事39起,紅白理事會成員共61人,安排部署移風易俗工作92次,開展移風易俗文宣146次,發放宣傳單3200餘張,開展道德紅黃藍榜10次,評選榮譽榜人員12人,黃榜6人,藍榜3人。

謝絕彩禮,“愛情”更有面兒。“不要彩禮了,把錢留給他們,他們自己的小日子過好比啥都重要。”郭剛,是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塔橋村村民,他不要彩禮的做法,一度成為了村裡的“紅人”。

“兩個人能組成一個家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別讓彩禮成了年輕人的負擔。”郭剛說。

在過去,彩禮的金額成了“面子”的直接反映。過高的彩禮,令適婚青年望而卻步,不僅給農村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也對鄉村風氣造成了不良影響。

為了讓“鄉村愛情”更美好,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以紅白理事會為依託,全面宣導移風易俗,通過文宣教育、限額規定等一系列辦法,引導農民羣衆“為愛減負”。

互助守望,“鄰里”更溫情。“他們倆口子經常對我噓寒問暖,幫我收拾家務,陪我聊天,有個頭疼腦熱還送我上醫院,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真是遠親不如近鄰啊!”86歲朱璋珠口中的“兩口子”,是住在同一社區的閆樹本夫妻。

“朱璋珠老姐姐年齡大,子女又不在身邊,我們就幫著照顧,都是鄰居,也都方便。”從2009年開始,閆樹本、李巧雲夫妻二人就成了朱璋珠家的“常客”。採購物品、清洗被褥、繳納水電費等等,他們都是隨叫隨到,無微不至地關懷着獨居老人朱璋珠,用自身的行動踐行著鄰里互助的新風尚,這一干就是12年,也帶動了更多的志願者投身到互助養老中。

贍養老人,“榜樣”更動人。“原本是來照顧懷孕的女兒,不料現在成了她照顧我們。”家住大新鎮碧桂園的曹淑玉回想起10月份的車禍時,不禁濕潤了眼眶。

一場意外的車禍讓曹淑玉夫妻倆受傷住進了醫院,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一下落在了有孕在身的女兒楊娟娟身上。楊娟娟的丈夫李志生在惠農電廠上班,一周只能回來一次,楊娟娟只能每天在醫院和家之間來回奔波,悉心照顧著臥床養傷的父母。

“我和他爸最嚴重的時候下不了床,女兒和女婿一直在身邊照顧我們的日常起居。”回想起當時的情况曹淑玉告訴記者:“看著挺著大肚子的女兒,既心疼又擔心,都說女婿是半個兒,我有這樣的女兒和女婿感到很自豪。”

“作為女兒,我有責任和義務去照顧父母。”楊娟娟說,從小到大父母對自己付出了很多,現在懷孕後更加能體會父母的不易。

截至目前,大新鎮各村、社區共勸導白事58起,紅事39起,紅白理事會成員共61人,安排部署移風易俗工作92次,開展移風易俗文宣146次,發放宣傳單3200餘張,開展道德紅黃藍榜10次,評選榮譽榜人員12人,黃榜6人,藍榜3人。

“我們利用公開欄、大喇叭、文化牆等文宣陣地,廣泛宣傳移風易俗新風尚、好做法、好經驗,教育引導村民弘揚文明新風,營造移風易俗的濃厚氛圍。”大新鎮精神文明專幹虎攀攀告訴記者,下一步大新鎮將結合各村實際,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喜事簡辦成為村民的廣泛共識,讓文明新風吹拂在鄉村中,讓鄉風文明綻放出新活力。(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胡冬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