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契约、查業主大會資料、看帳戶查詢密碼是否已向業主公示……11月25日,彭州市天彭街道朝陽中路社區躍進苑社區走進了一群特殊的“评审”,他們來自彭州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治委、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對該社區“信託制”物業服務模式導入情况進行現場驗收,最終高分過關,成為彭州第4個“信託制”物業社區。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當地首個由物業服務企業主動提出“轉制”的社區。物業自我“革命”,為哪般?
願望與現實有落差誰占理
躍進苑社區過去是彭州躍進煤礦的家屬院,2011年竣工入住,迄今有居民346戶,大部分為老同事關係。過去10年,社區經歷過兩家物業。“第一個物業於2015年撤場,同年8月19號福田物業進駐社區。服務模式與上一家一樣,依然是包乾制。”朝陽中路社區黨委書記龔乃波告訴記者。
“福田時代”這6年並不平靜,居民與物業之間屢有“波瀾”。這種“波瀾”累積多了便掀起了一朵大“浪花”——福田物業主動提出想要“轉制”,由包乾制改為信託制。物業革自己的“命”?沒聽錯吧!居民最初都表示不信。而事實的確如此,福田物業主動提出想換個服務方式。
踩著傳統走,跟著慣例做,按說最省事。其實雙方都表示“有苦說不出”。
“交了物業費,但不曉得他們做了些啥,社區綠化還是那個樣子。壞了的設備沒見及時修,舊的該換也沒有換。還是把利潤看得太重了,沒有為業主著想。”一比特居民表示:“大家心裡憋著一股火,想沖物業發。”
不過,福田物業則表示自己是“啞巴吃黃連”,“包乾制居民都以為收了物業費,社區的大事小情都要料理起走。全然不顧收支實際。其實這筆賬是很好算的,5毛2的物業費,想多賺錢也不現實啊。”躍進苑專案經理舒萍告訴記者。
居民不領情,物業有委屈,如何破解?福田物業主動提出“變招”,採用財務公開化的物業服務模式——信託制,“帳戶公開透明,收支一目了然,隨時査詢掌握,對我們的‘誤解’應該就少些了吧。”
轉制服務不為漲價為了啥
主動提出“轉制”是不是攜信託制“自重”?給漲物業費找個“藉口”?一開始,這樣想的居民不在少數。但最終這種擔心並沒有發生,單價依然是5毛2分。“轉制”到底為了啥?“為了發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讓每個人都成為主角。”負責提供項目支持的金牛區鴻路物業服務中心羅慶蓉告訴記者:“信託制物業是促進社區治理的一種手段。它不是靈丹妙藥,但可以讓社區物業服務收支暴露在陽光下,通過公開化讓居民方和物業方相互理解。物業掙有尊嚴的服務費,居民也沒必要多加揣測。兩方的信任關係得以重塑。”
今年3月,朝陽中路社區組織相關人員外出學習考察,5月相關流程正式啟動。中間幾經反復,今年9月選出了業委會,完成了導入信託制物業最關鍵的一環。此後,雙密碼帳戶開通,成功注册成都市信託公開平臺,啟動査詢功能,10月底完成了所有流程。11月25日迎來最後的驗收並一舉過關。
信託制新模式尚未“滿月”,但社區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硬化了破損路面、栽種了花草、髒亂的雜物間清掃出來改造成活動室……社區門崗、保潔、綠化、電工、客服人員,樣樣不少。錢雖然花了,但居民心裡跟明鏡一般,不必猜來猜去。“每個單元樓棟入口、社區顯眼位置都張貼了社區帳戶查詢說明,不管用天府市民雲還是用手機微信掃二維碼都能馬上査詢用了好多錢,用在哪裡的。”居民張興泉告訴記者。
過去,居民對物業存在“不理解”,訴求與服務之間總有落差,這條“鴻溝”似乎總也填不滿。實行信託制物業服務模式,居民參與其中,人人都是主角,瞭解了資金流向,誤解也就少了。公開透明的財務管理,讓雙方彼此都接受。
以信託制解治理難題路還長
乍聽“信託制”物業會感覺太“專業”。其實它和傳統“包乾制”的區別在於,“信託制”物業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告訴居民。通過開通業主大會名下信託財產的“雙密碼”帳戶,賦予業主對所有財務資料的隨時查閱權,保證每一名業主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做到所有物業費和公共收益“收得明白、花得清晰”,物業公司也必須公開財務明細,居民與物業公司之間的信任關係得以建立。
“這個錢是業主大家的錢,相當於一個公共基金一樣。物業公司做的事透明的,他們所用的錢也是公開透明的。所以長期以來衝突產生的基礎——互相猜忌、財務不公開這個衝突的根源就不存在了。”金牛區鴻路物業服務中心羅慶蓉表示。
如今“轉制”後,福田物業以社區物業交費及公共收益的8%作為酬金。對他們而言,8%的酬金雖算不上暴利,但也細水長流,比較穩當。而且角色清晰,少了很多踢皮球的事。“除了該拿的酬金,其他錢物業公司是拿不走的,這就斬斷了公司通過降低維護品質獲利的想法。”金牛區鴻路物業服務中心羅慶蓉說,“物業公司回歸到了管家的身份,他們也知道只有做好服務提高交費率,才能實現利潤提升。”
近一個月來,社區環境的改變使得躍進苑居民對“信託制”物業的好感與日俱增。現時,彭州已有4個社區成功導入“信託制”物業服務模式,為更多社區提供了可操作的案例參攷。不過,彭州市委社治委副主任王一詞表示這條路依然漫長,“接下來,我們還將擴大信託制物業服務模式的適用面,在條件成熟的社區積極推行,並且嘗試在農集區試水。形成共治善治好局面。”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李玥林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