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都市都會像青島現在這樣面臨一個問題:老市區飽和、新城區擴大、老市區面臨都市更新、年輕人隨著房子往郊區遷移,如我在《最新資料:青島2020年新增18萬人口,但已有3個區市人口淨流出!》所寫的,市南區2020年相對2019年减少了1.08萬人,人口流出量位居青島7區3市之首。
教科文衛體,這些公共服務設施也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優質資源處於老市區,面積不大、設施陳舊,隨著服務人口的增多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而且新城區的新市民因為距離遠也不易得到這些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
此時,公共服務設施要麼原地擴建,要麼搬遷,擴大規模成為必選。因為歷史規劃限制,這些老公共服務設施擴建的可能都不大,大多只能异地搬遷。
然而在青島這些老公共服務設施的搬遷過程中,卻充滿了諸多無奈。
01教
在青島這些公共服務設施外遷的過程中,教育的外遷是最成功的。
在高校上,海大先是在浮山前建校區,然後是嶗山脚下,再然後是古鎮口,校區變多了,學生新增了,只是現時全國排名還有待提升。
和海大一樣,石油大學新建古鎮口校區,青島大學新建嶗山、膠州等校區,青島科大新建嶗山校區,青島理工新建黃島校區,青島農業新建平度校區,等等。
在高中階段,58中先後開建高新區、西海岸校區,二中開建李滄、西海岸校區,青島9中外遷黃島。
在義務教育階段,多是通過建分校、集團化辦學的管道擴大規模。像青島39中,除了市南本部外,還有城陽高中校區,同時捕手41中辦成了市北分校,現在又傳要在高新區中歐國際城附近建高新區分校。
之所以說教育的外遷還算成功,是因為青島學校眾多,單一學校的搬遷影響範圍不大,而且大部分還是通過建分校的管道。
教育資源的公平,一直是市民的普遍需求,學校的外遷是符合大部分人的意願的。
02科
青島市科技館位於市南區的中山路3號,毗鄰風景秀麗的棧橋海濱,位置絕佳。但隨著青島常住人口的新增,建築面積只有3000平米的科技館已經不能滿足需要。
棧橋附近寸土寸金,已經沒有擴建的地方,要想擴建只能异地選址。
經過詳細甄選,青島早在2014年5月就對新科技館正式立項,選址在紅島經濟新區紅島街道,占地132畝,總建築面積15萬平米,比原來大了50倍。
後來新科技館一期於2016年開工建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年,仍沒有投用。
刨除其他原因,以紅島現在發展的現狀,我們更應該想一想在這裡建這麼大一座科技館給誰用。紅島附近仍然是城鄉結合部的狀態,附近住民不多,青島市區、城陽、西海岸甚至於膠州過去都不方便。
當初新科技館選址紅島,或許是源自紅島處於大青島地理中心,以及下麵這張終極幻想圖:
在這張幻想圖中,科技館、博物館、大劇院、圖書館等公共設施都位於紅島灣沿岸,儼然
一副青島新服務中心的樣子。
如今有了科技館的前車之鑒,博物館、圖書館的選址已經發生了變化。
2020年7月時,青島市博物館擴建工程進行公示,博物館最終沒有外遷紅島,而是原地擴建。青島市博物館的新建面積達5.7萬平方米,加上原有的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改擴建後,青島將迎來一座總建築規模達超8.2萬平方米的多元化博物館
03文
青島市圖書館位於CBD附近,雖然位置繁華,但面積不大,設施也有點陳舊。因為距離較近,我以前經常去圖書館自習,但搶到座位的機會不大。
如科技館、博物館一樣,新圖書館也曾計畫選址紅島,但如今已經發生了變化。
2021年11月16日,青島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在回復網友提問時稱:近期,我局配合市文旅局開展了圖書館選址論證工作,初步確定於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啟動區範圍內。
消息一出,網上一片譁然,蓋因國際郵輪港區位於膠州灣內海沿岸,偏離大青島市中心,周邊交通堪憂,無論市區還是郊區的過去都不太方便。
但市區土地有限,並沒有多少合適的選擇。國際郵輪港區,或許就是在郊區和市區之間綜合考慮的無奈選擇。
04衛
如教科文一樣,青島的醫院分佈也不均衡,市區集中了絕大部分的醫療資源,郊區卻沒有什麼好醫院。
近些年來,青醫附院、婦幼醫院、眼科醫院等三甲醫院通過建分院的管道紛紛佈局郊區,郊區也通過引進省外醫院,改善了郊區的醫療水准。
但要說這些年青島在醫療上最大的動作,還要數青島市民健康中心。
按照規劃,青島市民健康中心占地面積約400畝,包括青島眼科醫院、青島市殘疾人康復中心、青島市市民健康中心三大部分,其中,市民健康中心占地面積最大。未來市胸科醫院、青島眼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將共同入駐。建成後將是島城占地面積最大的醫療綜合體,打造島城的北部醫療中心。
和新科技館一樣,市民健康中心也位於紅島,同樣也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身”,建設了N年沒有建成。
05體
青島市民健身中心算是紅島諸多大項目中能够率先落地的典範了。
青島市民健身中心場館規劃總占地面積36.5公頃,總建築面積達21.8萬平方米,是青島最大的體育場館。2018年投用後,已經舉辦過第24届山東省運會主會場。
經過市民健身中心時,我總感覺它立在一片城鄉結合部中,孤零零的有點落寞。周邊配套的缺乏,以及農田、平房的既視感,總感覺拉低了市民健身中心的逼格。
第24届山東省運會後,已經鮮少有市民健身中心的新聞了。明星大腕來青島舉辦演唱會,也會優先選擇市區的體育館。
市民健身中心面積大、配寘高端,市區的體育館面積小、配寘落後,可待遇迥異。或許,只有時間能够改變這種位置上的無奈。
06會
在青島提到會展中心,大家肯定會想起嶗山區苗嶺路的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現時,青島大多數的會展業務都在這裡舉辦。
其實,單論面積,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在青島已經不是NO.1了。
同樣是位於紅島的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展館面積達14.5萬平方米,約為嶗山區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面積的3倍。其規劃地位,是要取代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的。
結果也如市民健身中心那樣,紅島國際會展中心2019年投用後,江湖上已經很少有它的傳說了。
其實,西海岸新區也有一座大型的會展中心,即中鐵世界博覽城。中鐵世界博覽城擁有總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的國際會議中心和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國際展覽中心,都是超大規格的存在。
但在名氣上,中鐵世界博覽城遠沒有它開發的房子有名。
除了上述公共服務設施外,這些年也有青島動物園外遷平度、青島植物園選址西海岸等的傳聞。但無一意外,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落地的過程總是漫長又充滿不確定性的。
很多都市,都是把公共服務設施集中放在一處建成公共服務中心,把大學放在一處建成大學城。鮮少有青島這樣天女散花式的分配公共資源的:
以後,別的都市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市級文化藝術類場館都在一起,一上午就參觀完了。青島的孩子們要參觀個遍,那就要滿青島跑了。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有一個想像,要是真如當初那樣規劃的,這些公共服務設施都集中在紅島,然後把這些年在藍穀、西海岸、自貿區、上合等的精力拿一部分放在紅島,那麼紅島的拆遷、城建如今是不是已經完成了,已經建成的市民健身中心、紅島國際會展中心也不會落寞了,在建的科技館、市民健康中心也不會總是在路上了,圖書館、博物館也不會不來了,一個市級的市民服務中心早已經建成了。
可現在,外遷郊區的這些公共服務設施,不管是建成的、在建的、未建的,都充滿了一絲絲無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