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420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最初發現的三比特失聯人員遺體,一比特隊員的衣服已經掀開,露出了腹部,臉上還有笑容。”這是典型的失溫後出現的症狀。
據雲南省普洱市哀牢山“11·15”聯合指揮部通報,截至11月23日21時50分,4名遇難人員遺體已由救援人員轉運出哀牢山,並移交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視頻截圖
連日暴雨、山勢坡陡新增了轉運難度,遺體轉運用了2天1夜。有知情人透露,“搜救隊員帶著遺體,22日才走了400米。”
參與轉運工作的當地村民也表示“路非常滑”,共有60多位村民協助搜救隊搬運設備。
圖片來源:中青網視頻截圖
有救援隊員披露,4人是從臨時過夜地前往工作地時出事的,距離終點不過200米。他們使用的是機械羅盤,因哀牢山上有磁力紊亂現象,影響羅盤正常使用,產生錯誤的方向指引,導致他們一直在圍著臨時營地轉圈。有失聯人員被發現時面帶微笑,說明遇難前曾現失溫症狀。
為何專業人員也會失聯?
據報導,此次失聯的4名地質調查人員年齡在25歲至32歲之間,均有部隊服役經歷。進山時,他們攜帶了RTK定位設備、羅盤、工兵鏟等專業工具。按常理,他們遭遇失聯的可能性,較普通人應該低得多。
雲南資深地質調查專家王宇坦言,此次事故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雲南地質工作高峰時期,僅地礦系統就有從業人員2萬多人,也只發生過個別地質隊員在陡崖邊、溶洞裏探測時失足摔落傷亡的事件,從未發生過3人以上地質隊員遇難的重大事件。”
圖片來源:中青網視頻截圖
王宇認為,即便專業人員攜帶了專業設備,也常常會遇到原始森林中沒有通信訊號等情况。一旦沒有訊號,現代定位設備無法派上用場,就得靠作業人員所掌握的傳統技能、野外經驗和常識來脫困,所以野外工作和生活經驗的傳承、各種意外事件的防範、處置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都很有必要。
調查員的遇難地有多兇險?
11月13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隊員從雲南省普洱市者東鎮樟盆村進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業後失聯。在搜救數日後,11月22日早晨,這4名工作人員全部被找到,不幸的是,他們都已遇難。
本次事件讓位於雲南省中部的哀牢山進入更多人的視野。這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山?
公開資料顯示,哀牢山是古哀牢國東界界山,位於中國雲南中部,為雲嶺向南的延伸,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嶺。哀牢山分佈範圍很廣,涉及楚雄州的楚雄市、雙柏縣、南華縣,普洱市的景東縣、鎮沅縣,玉溪市的新平縣,僅在普洱市鎮沅縣的面積就達到13.5萬畝。
搜救人員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據報導,哀牢山是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碰撞和俯衝的產物,與紅河深大斷裂共生,新構造運動强烈。受內外力共同作用,斷裂構造發育,山體隆升幅度大,河流急劇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高中山地貌。“這意味著哀牢山山高坡陡,地形起伏變化强烈,行進困難。”
由於哀牢山山體相對高差大,氣候垂直分佈明顯,從山頂到山麓就有6種氣候類型,包括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氣候複雜,容易遭遇天氣突變。”
哀牢山為世界同緯度生物多樣化、同類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區。這裡有包括綠孔雀、黑長臂猿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內的眾多野生動物,和以“植物活化石”梭羅樹為首的千餘種高等植物,森林鬱閉度極高。“人一旦進到密林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和遭遇毒蛇、螞蟥、野獸等。”
此外,哀牢山原始森林霧氣重、無道路、無通訊訊號,都給野外活動帶來困難。
來源丨澎湃新聞、北京日報、中新網等
編輯丨張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