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1時許,雲南哀牢山4名失聯地質隊員遺體被轉運出山。因為山高坡陡,這次轉運用時約38個小時。
21時50分,4名失聯人員遺體移交給失聯人員組織。
24日零時許,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運送4名地質隊員遺體的車輛抵達鎮沅縣殯儀館。隨後,進入殯儀館的道路立刻拉上了警戒線,有多名人員及特警車輛在旁值守。
疑因羅盤失靈迷路
補給不足導致失溫
在現場的國家山嶽救援昆明大隊隊員描述,根據目測,4名遇難者衣冠較為完整,也沒有被野獸侵害的迹象。另據報導,現場搜救人員稱,地質人員疑似羅盤失靈、繞路造成補給物資不够,並導致失溫。
嶽麓藍天救援隊隊員譚章稱:他們4個人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走在山上面,在某一位置打個點,而後下山。但因為山頂上面有雨有霧,他們在找樣點時,機械羅盤出現了故障,囙此他們的行動範圍就圍著窩棚在繞圓圈,一直沒有去到樣點。此外,山上面沒有手機信號,隊員們也未曾攜帶衛星電話,所以無法與外界通聯。
“最初發現的三比特失聯人員遺體,一比特隊員的衣服已經掀開,露出了腹部,臉上還有笑容。”譚章說,這是典型的失溫後出現的症狀。
救援人員講述更多物資攜帶細節
據瞭解,這4名人員此次進山為開展森林資源調查,所攜帶的補給包括:水和食物方面,2包蛋黃派、4個八寶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雞翅、4瓶飲料。裝備方面,攜帶有RTK(實时差分定位)設備、森林羅盤、工兵鏟、鐵鍬等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RTK設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定位儀器,只要打開,就能通過衛星將即時資料傳送至後方指揮中心,後方指揮中心也能够通過相關資料準確定位出設備所在的位置,差別屬於“釐米級”的。然而,據搜救人員介紹說,這4臺RTK設備被攜帶進山后,並沒有被打開過。
不過,有從事地質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訊號,即便打開,後方人員也收不到資訊。參與救援的張先生也給出了同樣的說法。在搜救過程中,他的手機信號時斷時續,經常收不到消息。
此外,在山下等候的駕駛員何映穎擔心他們晚上下不了山,從備用油桶裏給他們倒了1宝特瓶汽油,供生火取暖、防野獸、稀釋油漆用。
11月22日,搜救突擊隊在失聯人員被發現位置找到的背包|雲南消防救援總隊
4名人員中,張瑜背了1個裝吃的和工作工具的迷彩大包,張金榜背了1個盛有羅盤、平板的灰色藍色雙肩包。穿的包括:張金榜(黃色衝鋒衣+保暖內衣),楊敏、張瑜(迷彩服+保暖內衣),劉宇(羽絨服+配發的衝鋒衣)。
據悉,4名地質調查人員均為男性,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都曾當過兵。4人此次進入哀牢山,是執行森林蓄積量調查的任務。原計畫13日進山,並已跟司機約好14日下午4點下山。
戰友得知消息很痛心
22日,曾經的戰友李先生得知了張金榜的死訊。李先生和張金榜是2015年武警黃金部隊新兵連的戰友。
李先生回憶道:“我們是同批兵,一起入的伍,當時在新兵連,我們一起訓練、聊天,他平時非常踏實,訓練也很認真,我記得他是左手寫字,字迹非常漂亮。”
後來,他們各自退伍轉業,分別被分到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的下屬單位,“他是昆明組織,我是成都組織。”李先生表示,他們的工作項目大致相同,都是日常進行森林蓄積量調查。
圖源:中國地質調查局官網
現時,各項善後事宜正在開展,遇難原因也正在調查中。
中國地質調查局官網已換成黑白頁面,對遇難的4名野外地質調查人員致以沉痛哀悼。雲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表示,將慰問遇難者家屬,文宣遇難者先進事蹟,積極幫助家屬子女解决實際困難。
圖源:中國退役軍人公眾號
地質勘探員們常年忙碌在一線。他們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况進行調查研究。他們為掌握全國森林資源狀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代又一代地質人員的默默付出,讓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有理可依、有據可查。
我們對因公殉職的
4名野外地質調查人員致以
最沉痛的哀悼!
我們向在一線展開搜救的
所有工作人員致敬!
我們向所有地質工作者致敬!
來源:央視網、央視新聞、新華社、中國新聞網、北京青年報、極目新聞、澎湃新聞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