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用好“打分器”推動“高品質”

上海 81℃ 0
摘要:如何用好這些“打分器”,真正提高醫療效率、提高服務質量、提高醫護待遇?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高品質發展”已然成為對現時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總要求。其中,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行業的主體,推進高品質發展是必然要求。自2020年2月以來,10餘個有關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面預算管理、價格改革等方面的檔案密集出臺,最終形成了今年10月公佈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如何用好這些“打分器”,真正提高醫療效率、提高服務質量、提高醫護待遇?日前,上海市衛生經濟青年論壇暨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雙月講座上,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由“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到“看得好病”,無疑對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市衛健委醫改處四級調研員王賢吉指出,患者醫療安全質量提升、診療結局改善,醫務人員獲得感强,都是此輪改革的重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評估‘高品質’”。

  王賢吉舉例談到,國家試點醫院6項覈心名額中,以2019年數據和改革目標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如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應達到60%,現時為28.5%;高水准醫院四級手術占比應達到60%,現時為34.2%。他表示,針對價格形成機制、支付方式改革、市區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等,還會有相應細則陸續出臺。“高品質發展不僅要關注結構和過程,更要關注以羣衆需求為導向的結果。”

  按病種付費(DRG)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作為支付方式改革的有效抓手,自2018年12月國家出臺相關試點方案檔案後,正逐步被廣泛熟識。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衛生政策研究部研究員馮旅帆闡明了實施DRG和DIP付費監管考核制度的意義,“為了避免並遏制可能存在的醫療機構選擇輕病人住院、推諉重病人、陞級診斷和服務不足等現象,保證參保居民受益水准,醫保經辦機構應儘快建立相應制度。”

  通過借鑒國外相關領域經驗,馮旅帆認為,需靈活調整DRG實施效果評估方案,針對醫院、參保者、其他醫療服務提供者、其他支付方以及醫保自身進行全面效果評估,對於重點關注的問題,如藥品器械、檢查檢驗、滿意度等,還可進行專項研究。他還建議完善醫保資訊系統智能化建設,促進醫院運行和監管的標準化、透明化、效率化和責任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