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最大“睡城”華南板塊,是如何形成的?

贵州 98℃ 0
摘要:1992年5月,番禺撤縣設市,成為廣州代管市。2000年7月,番禺正式撤市設區,成為廣州一個區,從此“南番順”不再。行政規劃的變動,是番禺華南板塊成為“睡城”的一個契機。華南板塊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廣州睡城的?從鄉野之地到超級大盤,再到新廣紮堆的睡城,華南板塊的形成有著複雜的歷史因素。聚集了大量新廣的華南板塊,也就慢慢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睡城。

1992年5月,番禺撤縣設市,成為廣州代管市。

2000年7月,番禺正式撤市設區,成為廣州一個區,從此“南番順”不再。

行政規劃的變動,是番禺華南板塊成為“睡城”的一個契機。

但讓華南板塊成為睡城的始作俑者,是一比特祖籍番禺的香港地產商。

華南板塊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廣州睡城的?時間還要倒回更久遠的80年代。

一個港商帶來的改變

當番禺區還是番禺市的時候,香港的地產商彭磷基、孟麗紅夫婦回到了故鄉番禺,並看上了鐘村佛子嶺周圍的一大片荒地。

夾在廣州市中心和番禺區府之間的鐘村,那時候還是妥妥的“鄉下地方”。

用彭氏夫婦的話來說,“過了晚上八點,這裡餐廳東西都沒得賣了”。

佛子嶺大片未開發的土地面積,幾乎相當於整個香港尖沙咀,這讓彭磷基他們感到十分激動。

以極低成本拿下這些土地之後,一個日後在廣州名聲大噪的超級大盤——祈福新邨隨之被開發出來。

華南板塊項目分佈

華南板塊“八大金剛”:祈福新邨、華南碧桂園、廣州雅居樂花園、廣州星河灣、錦繡香江花園、南國奧林匹克花園、華南新城、廣地花園,逐一登上廣州樓市的舞臺。

這些前無古人的超級大盤,在新世紀的頭二十年,逐漸形成了一個北往廣州市中心,南往番禺市橋的“睡城”。

番禺樓市基本面由此形成:大盤遍地,性價比高,新廣紮堆。

華南板塊睡城往事

從鄉野之地到超級大盤,再到新廣紮堆的睡城,華南板塊的形成有著複雜的歷史因素。

1980年代,珠江三角洲大規模工業化開始啟動,都市政府要加快經濟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改善基礎設施以吸引投資。

通過推進城市化獲得土地財政以支持招商引資就成為大都市周邊地區發展的共同選擇。

當時番禺縣政府為爭取資金建設大橋,打通與廣州的聯系,就採用了“以土地換資金,用空間換發展”的模式。

這就給開發商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機會。

不過,“華南板塊”真正形成還要到2000年後幾年。

華南板塊睡城的形成與番禺“撤市設區”以及廣州都市空間的南拓戰畧有著重要的聯系。

華南板塊項目一覽

2000年以前,番禺是縣級市,由廣東省政府委託廣州市代管。由於廣州市對原番禺市(縣級市)只有代管權,沒有財政管理權。

1990年代末,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在即。

由於擔心原屬縣的一級財政管理權將會因“撤市改區”而“上收”,原縣級番禺市政府利用政策尚未明確的時機,通過協定管道將番禺北部地方大部分村鎮建設用地以極低的價格“突擊”轉讓給開發商,為縣級財政爭得了巨額土地出讓收益。

這些原本為產業發展騰挪更多空間的建設用地,但在行政區劃突變的情形下,被政府為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變成“突擊”賣地。

早期低至4萬-5萬元/畝的廉價土地,使得縣級市政府與廣州市政府之間的利益博弈,給開發商做了嫁衣。

另外,番禺與香港親近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以及九七香港回歸帶來的利好,也吸引了不少返鄉置業的港人。

相比寸土寸金的香港,物美價廉的內地新型別墅備受追捧。

祈福新邨

1991年11月26日,祈福新邨首次預售,客戶有八成是香港人。開盤當天,祈福新邨便售出500多套別墅,收入高達一個億。

緊接著,2001年4月28日,番禺大橋脚下的星河灣正式開盤。5月1號,碧桂園精心打造的華南碧桂園也正式開盤。

再往後,南國奧林匹克花園、錦繡香江、華南新城、廣州雅居樂、廣地花園紮相繼落地,華南板塊初代睡城形成。

二代“睡城”與遺憾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華南板塊成為睡城是各級政府利益博弈下的產物,那進入2005年乃至10年代往後,這裡成為睡城更多是新廣們的主動選擇。

隨著開發日漸成熟,以祈福新邨為首的大盤內部補齊了教育、醫療和商業各種完善的生活配套。

超級大盤走到最後,形成了一個自洽的居住生態。番禺傳統的繁華中心,也逐漸北移到南村萬博這一帶。

南村萬博CBD

新一代打工人想在廣州安居樂業,要考慮的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相比九十年代祈福瞄準的香港度假客,華南板塊的主流住戶此時已變成操著一口標準普通話的新廣。

與中心城區高昂的房價相比,華南板塊的大盤不僅價格相對低,而且社區配套也很完善,關鍵是通勤距離還在忍受範圍之內。

祈福繽紛匯

囙此不少新廣積攢了首付之後,用脚投票選擇了性價比不錯的華南板塊。

另外,在歷經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的衝擊後,廣州樓市處於歷史低點,華南板塊這種郊區盤更是如此,這給了廣漂們難得的“上車”機會。

新廣和老廣最大的區別除了語言就是居住-生活的分離:白天珠江新城、金融城或者琶洲,晚上回到住處。

聚集了大量新廣的華南板塊,也就慢慢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睡城。

洛溪大橋

社畜們每天南來北往,也造就洛溪大橋、番禺大橋、新光快速上等進城要道的堵車大軍。

其實按照最早得城市規劃,華南板塊是不會成為睡城的。

2000年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出臺後,廣州南拓的最佳選擇就是從天河CBD,沿既有的城市交通主軸廣州大道、華南快速、新光快速延伸到海珠,再到華南板塊、最後到番禺市橋。

不過正如前文所言,華南板塊原先的產業建設用地被開發商建成了超級大盤,廣州戰略規劃不得不跳過這個地區。

新的南拓中軸變成了:以捷運4號線、南沙港快線、廣珠高速東線等軌交串聯起的科學城、奧體中心、琶洲會展中心、生物島、大學城、亞運城、南沙港區,用以支持高新產業和港口工業發展。

南拓中軸的東移,番禺片區從華南板塊到市橋這個地帶被定義為“南部轉移軸”,被廣州都市發展、公共治理和財政“邊緣化”了。

番禺最被高山族所公認的覈心地帶,就這樣被“南拓”戰畧劃入次要之地。

這最終成為了華南板塊的遺憾。睡城的烙印一旦打上,就難以回到從前了。

- End -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