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蓮花臺:尋奇探勝的祭天第一壇

甘肃 90℃ 0
摘要:奪天地之造化,顯自然之神工。地處關山林海深處的華亭關山蓮花臺,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種繁多,草原如畫,湖泊澄澈……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趙時春遊覽華亭蓮花臺後寫下了這樣的慨歎。聲名在外的華亭關山蓮花臺如今已是平凉市八大人文生態景區之一,是甘肅東部人文生態旅遊重要潜力景區,更是國務院準予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漢武帝把在“畤”舉行的祭祀活動推向高峰。

華亭蓮花臺:尋奇探勝的祭天第一壇

吳正楠

奪天地之造化,顯自然之神工。地處關山林海深處的華亭關山蓮花臺,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種繁多,草原如畫,湖泊澄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造就了一個個亘古與美麗融合的大美景觀,留下了一個個不朽和神奇交相輝映的歷史故事和傳說。

這裡揭開了秦始皇2000多年前西行祭天的千古之謎,傳承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祭祀文化,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尋奇覽勝的足迹。

“西岩地鎮山川壯,祠祀天開禮秩崇。主檢封泥連華嶽,雲車訪道亞空同(崆峒)。”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趙時春遊覽華亭蓮花臺後寫下了這樣的慨歎。

自然風光野樸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聲名在外的華亭關山蓮花臺如今已是平凉市八大人文生態景區之一,是甘肅東部人文生態旅遊重要潜力景區,更是國務院準予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古老的文明遺產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從古到今,“敬天法祖”的信仰,讓祭祀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理念之一。與國外其它文明的祭祀相比,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更突出天的理念,祭天即是祭地、祭人,期盼天、地、人能和諧共生。

自商周以來,祭祀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祭祀有嚴格的等級,天神地只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對此,我們可以從熟知的中國傳統婚禮儀式中窺見一斑。“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自古到今,無數男女通過這樣的婚禮儀式開枝散葉,傳承延續著一個又一個的家族。

家國一理,站在國家的層面來看,當一個地方成為祭祀之地時,註定了其中掩映著厚重的歷史印迹。華亭關山蓮花臺就是一個因祭祀而具有厚重人文歷史,備受學術界關注的地方。

蓮花臺距華亭市區35公里,景區範圍118.8平方公里,自然景觀以奇、險、峻、秀、妙為世人所稱頌。

有關史料記載,黃帝曾祭天於蓮花臺。遠古時期,華亭是西部兩大氏族集團炎帝和黃帝共治的屬地。黃帝曾在蓮花臺作下畤祭祀炎帝,炎帝神農氏是農耕發明者。當時,黃帝的祭祀其實是對農神的祭祀,是對農業文明的祭祀。正是黃帝的祭祀掀開了蓮花臺祭天的開端。

史書記載,秦人先祖非子是周孝王的馬官,因在汧(qiān)渭間牧馬有功(汧水由今華亭西南部五臺山南麓發源),周孝王便將這塊牧馬地封給他,稱“秦地”。這塊封地大致的範圍在今天的天水張家川及清水縣北部、華亭市西南部、莊浪縣東南部和秦安縣東部。

春秋時期,華亭成為秦人的居住地。有了封地的秦人,依託這一水草肥美的地方,勵精圖治,在秦襄公、秦文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的帶領下,逐漸發展强盛了起來,稱雄諸侯。日益强大的秦人認為,秦國的發展離不開上天的庇佑,於是仿效黃帝祭祀炎帝的先例,將一度廢掉的華亭蓮花臺“上下畤”恢復了起來,開始祭祀華夏始祖“炎黃二帝”,使“上下畤”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座祭祀“炎黃二帝”的祭壇。

蓮花臺上下畤是秦靈公三年(前422)年建立的。《史書·封禪書》載:“秦靈公作吳承上畤,祭炎帝;作下畤,祭黃帝。”吳即吳山,今華亭關山主峰五臺山。吳陽即今五臺山之陽的蓮花臺。

天造地設的“上下畤”

在關山蓮花臺,最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是上畤和下畤。

何為畤?畤是中國古代帝王專門用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指神到此止之意。既然是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那建畤的選址一定是非常講究的。“當建在大山之下,小山之上,於澤之中園丘上。”大意就是畤要建在四面高山環繞的高爽之丘,並且要溪環水潤。

蓮花臺上畤。

蓮花臺的上畤在關山南麓一個兩邊環抱如箕的山彎裏,山灣右側有一座陡壁石質孤峰兀立於深壑之中,秀峰陡插雲天,看上去如刀削斧鑿,上面立著2米多高的小石柱,一塊重達數噸的石塊神奇地偏躺在石柱頂端,石柱邊有兩棵挺拔的蒼松,周邊奇特的地形,在葱鬱的蒼松翠柏的簇擁下,形似一朵蓮花盛開,蓮花臺由此得名。

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爬而上,只見遠山蔥蘢,陣陣松濤耳邊迴響,潺潺溪流激蕩穀底。放眼望去,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左手邊的山崖上,有著一座座相連的廟宇。這中間最有名的莫過於殘存的“千佛洞”。洞內雕塑歷經歲月的滄桑,已經殘缺不全,四周的遺跡依舊可見殘存的雕像。“千佛洞”邊上,還有被當地人稱為“神泉”的一眼清澈的泉水,據說飲用後有祛病延壽的功效。

蓮花台下畤。

從這裡轉過一個山彎,沿著陡峭的石階走下山梁,也有一個石柱,如一根挺拔雄偉的通天柱,高架在萬丈懸崖之上,撐雲托月,與其下方的八仙臺一高一低構織成“雙塔競秀”的奇觀,這就是下畤。下畤北崖石窟中原有一多臂佛,原像為北魏孝文帝時期所造,宋、元、明、清各代幾經偽造,現僅存殘身。這裡還有著名的“佛爺頭”“八仙臺”等景觀。繼續前行還有眾多的小石窟,以及仙人橋、藏虎崖等景觀。

蓮花臺四面高聳的山巒形成一個凹地,潺潺溪水萬丈懸崖下蜿蜒流去,正好將山包圍在水中,完全符合古代帝王四周山高、中間山低,大澤之中的建畤條件。

秦皇祭天第一臺

作為古代帝王裏的傑出代表,秦皇漢武親自出巡祭祀上天,祈求福祉的行為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秦國建“五畤”,分別是鄜畤、密畤、上畤、下畤、畦畤。西元前220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的第二年,首先幸雍祀“五畤”以告謝五帝神靈,保佑他統一華夏大業。

景區的秦始皇雕像。

《史記·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於二十七年巡隴西北地,出雞頭過回中。秦始皇這次西巡祭祀,是經北地西至隴山後,再沿隴山東麓下入朝那縣(今寧夏隆德東南部及涇源全境,華亭市西南部),踏入歷史上有名的“雞頭道”,進入古汧縣境(今華亭市山寨鄉紅崖山),沿汭水到今馬峽鄉車場溝(古遺址),登隴山主峰“吳山”(今華亭五臺山),翻山至西側沿南麓下至蓮花臺“上下畤”祭祀炎黃二帝及其先祖的。

畤,在秦漢時由奉常統管。奉常之下在雍地管理機構專設雍太宰、太祝令丞。上、下畤各有一武官負責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事宜,而太宰負責畤內祭祀用的熟食,太祝負責主持祭典。

祭天文化是中國古代沿襲時間最長,發展變化最豐富,禮制最嚴,規模最大的皇家祭祀。秦始皇祭天儀式的規模之大、規格之高、陣勢之威、影響之遠,是歷代皇家祭祀儀式所無法比擬的,堪稱皇家祭祀活動第一。

秦始皇祭祀炎、黃二帝之舉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此後,漢高祖、漢武帝等帝王均仿效秦始皇,先後登臨蓮花臺進行祭祀活動,祈求炎黃二帝保佑當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民安國泰。

關山蓮花臺“上、下畤”作為秦始皇及其先祖的祭天之處,已是表徵秦始皇及其祖先奮發圖強、嘔心瀝血、開疆拓土、統一六國的實物象徵以及秦始皇一統山河、宣揚威福,表示自我實現的一種標誌。

蓮花臺成帝王祭祀之地

當地文史工作者王學禮經過考證撰文指出,蓮花臺“上下畤”在西漢時,祭祀活動進入了鼎盛時期。

當時,漢高祖劉邦認為,秦在雍所建的“五畤”只祠青、白、赤、黃四帝,且“上下畤”在一地,就稱秦只有四畤,他在北郡又增建了個“北畤”,以祀所缺的黑帝。可北畤與原秦五畤相距甚遠,無法連接祭祀活動,於是仍以秦的原“五畤”為祭祀地。

漢武帝把在“畤”舉行的祭祀活動推向高峰。從元光三年(前133年)開始祭祀。元狩元年,漢武帝在祭祀活動中獲得一怪獸,改年號為“元狩”以示慶賀。從這年起,改祭祀活動為一年一次。為了方便龐大的祭祀隊伍的住行,於元封四年(前106年)在秦禦道的基礎上又擴修了回中道,又在元封六年(前104年)修了首山宮,恢復了文帝十四年被匈奴燒掉的秦回中宮,以做行宮。

到西漢後期,一些朝臣提出,秦建畤時身份為諸侯,諸侯建的祭壇,天子是不適合去祭祀的。這樣“畤”的祭祀活動才逐漸冷落下來。東漢因遷都,距“畤”途遠,再加上連年戰爭,“畤”的祭祀活動基本停止。

前秦苻堅及北魏孝文帝一度恢復過“畤”的祭祀。到了隋代祭祀雖然恢復,但帝王不親臨,並因為秦始皇的原因,祭祀地不用秦“畤”的名稱,而恢復周以前的“吳山”。隋文帝在開皇十四年(594年)、十六年(596年)兩次下詔“准西鎮吳山造神廟”,“吳山取側近巫一人主灑掃”。

唐王朝建立後,李淵不僅恢復祭祀,而且恢復了封禪。到武則天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唐玄宗於天寶五年(747年)又封西鎮吳山為“得成公”,並派大理少卿李稹代他去祭祀。安史之亂平息後,唐肅宗李亨未等回到長安就在鳳翔行宮加封吳山為“吳嶽”。

廣德元年(西元763年)吐蕃大肆入侵,戰火延及隴山周圍,使這一帶變成了人烟稀少的戰區,耕地荒蕪,城、村成為廢墟,“西鎮吳山”的祭祀終止,從那時往後的史籍再也沒有“吳山”及“畤”的記載。再加上元和初又將“吳山”作為山名東移到今寶雞西境,造成“西鎮吳山”和“上下畤”的失蹤之謎。

根據歷史典籍,經過王學禮等文史工作者的考證,確定今關山的五臺山即古“吳山”後,再從五臺山的南面(即其陽)尋找“畤”的遺跡。在山南麓10公里左右處有一個今稱“蓮花臺”的古遺址,在距這裡5公里的一個山溝中,又發現了廢墟中完整地隱藏著從唐到清末歷時千年的多塊石碑。

蓮花臺現存石碑21塊,其中字迹清晰較完整最早的為唐元和十二年(西元818年)石碑,其它多數為清康熙、雍正、乾隆之石碑。唐元和十二年石碑為憲宗李純敕封碑,他封其山為“西隴名山之主山,群山要朝主山。主山居中為黃帝仙山”。這與《封禪書》“上畤”祀黃帝吻合。碑文又曰:“其山一山連二水”,與《朱詩》吳山出汧水吻合。從唐代碑文中證實了,今華亭五臺山即古吳山,今蓮花臺即古上、下畤。

梳理歷史的脈絡可以看出,華亭關山蓮花臺始建於秦漢,興盛於唐代,衰落於元朝,沉寂於明清。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源遠流長的祭天文化讓山清水秀、風景綺麗的華亭關山蓮花臺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已成為華亭全力打造的旅遊風景區。

蓮花臺景區一角。

蓮花臺在不同季節呈現出的是多姿多彩的變化。春天,這裡山花爛漫,林海波動,置身其中讓人感歎的是生機勃勃的自然百態。夏天,這裡是林蔭如蓋,蝶飛鳥鳴,是難得的避暑休閒勝地。深秋,這裡又是層林盡染,移步換景,猶如一幅絕世的丹青畫卷,讓人流連忘返。隆冬,這裡是枯葉遍地,松柏蒼翠,玉樹瓊花,一片奇特的冰雪世界款款而來。

1995年,關山蓮花臺被省政府準予為省級森林公園,是以大自然原始景觀為主,相容道教人文景觀的風景名勝區,有觀賞保護區域118.8平方公里。區內峰巒競秀、岩壑幽深、百鳥和鳴、風光秀麗,動植物資源豐富,有9個系列400多個品種,被稱為黃土高原上歎為觀止的“動物園”和“植物園”,西北地方不可多得的生物資源基因庫。

2004年,關山蓮花臺被準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華亭從2012年10月啟動了關山蓮花臺國家風景名勝區創建工作,編制完成了《關山蓮花臺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綱要及近期建設項目詳細規劃》,在蓮花臺風景區二級和三級保護區範圍內新建觀景亭臺、祭天廣場、七雄驛站、鳳凰穀、鳳舞九天、百鳥朝鳳等景觀節點和遊客中心等配套工程,建成了玄鳳山景區和秦皇文化廣場兩個覈心景區。

2014年12月,蓮花臺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7年3月被國務院準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為我省繼崆峒山、麥積山、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後,第四家獲此殊榮的旅遊景區。

為發展旅遊產業,華亭市全力推進體育與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以此來提升關山蓮花臺旅遊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第四届甘肅·華亭“關山大景區杯”山地自行車比賽在華亭市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350名專業或非專業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近年來,華亭市委、市政府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大景區建設的重大機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實施意見》,牢固樹立“大融合、大發展”理念,用文化包裝旅遊,用旅遊承載文化,已成功舉辦了以“關山大景區”為主題的山地自行車、越野摩托車、休閒垂釣比賽等系列活動,使旅遊與文化、體育相得益彰、各展風采,實現了體育與文化旅遊的無縫對接和深度融合發展,正探索走出一條集觀光、文化、運動、休閒、探險、養生等為一體的現代山地旅遊發展新路,努力把關山蓮花臺風景名勝區打造成西北有影響的旅遊休閒養生福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