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群家庭農場紅薯基地的紅薯收穫了。豐興漢攝
□本報記者韓春光本報通訊員豐興漢張旭
立冬過後,唐河縣沃野田疇上麥芽萌動、新綠初綻。
城郊鄉黨坡村振群家庭農場裏,老把式喬振群正忙著察看小麥苗情。“今年小麥比往年晚播十幾天,影響不大。不過,從今年的氣候特點看,要想打好豐收的底子,種地管理時機把握不住、技術含量達不到還真不中?”言談間,喬振群充滿自信,自信來自他深耕的沃土和心儀的職業。
說是老把式,其實喬振群今年50歲,年富力强。
國中畢業後,當大部分農村青年外出打工時,喬振群看著不少土地撂荒,十分惋惜。種地辛苦,但種地真的是窮路一條嗎?喬振群站在田埂,挺了挺脊樑。
2009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遷安工程基本完成。搬來的移民羣衆大多不擅長耕種,都想把耕地包出去外出打工。喬振群順勢而為,和7人聯合,以每畝520元的價格把幾千畝地承包下來,第一年就收入80萬元。
2013年,家庭農場成立,個人流轉土地達1400多畝。可低谷隨之而來,受極端天氣和糧價低迷影響,2016年至2019年基本沒掙到錢,但他依然堅持。
到2020年,玉米市場價達到每斤1.2至1.3元,回歸質優價高的正常軌道,喬振群意識到大展拳脚的時候到了。
“現在2600畝地,2400畝種小麥,其餘種其他作物,產量總體上穩中有增。”喬振群說,“靠土壤改良、耕作科技提升,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能降到最低限度。”
農場醒目位置掛著幾個亮眼的招牌:“唐河縣湯紅農業科技職業培訓學校實操基地”“南陽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訓基地”“唐河縣專項職業能力實操考試基地”……
與之匹配的是,他珍藏的職業證書和培訓資質。他進修了中專學歷,被評為省產業科技指導員、南陽市最美農業人,任南陽市農民田間學校副理事長。他的農場成了培育新農人的搖籃,全省各地的農民一來學習就是幾百人。
喬振群說:“學無止境,技無上限。我每年都參加學習培訓10次以上,種植技術、新品引進、經營管理、智慧農業等,學一次有次收穫、有次提升。”
最近的學習是在夏天,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他印象最深的是智慧農業。他大開眼界,歸來就付諸行動。喬振群這兩天正計畫外出參觀取經,在精細管理上再搞一次突破。
喬振群雙眼閃爍:“智慧農業真好,裝上遠程控制系統,大棚裏的風向、濕度、溫度、病蟲害等,一部手機就能掌握,要通風透光,輕輕一按就能實現,省心省時省事。”
“咱的新型農機都裝了北斗系統。比如播種,用手機就可隨時掌控播種深度、寬度、播種率。”喬振群滔滔不絕,“深耕、深松都有GPS,能精准監控;無人機可選擇工作時段,精准自動噴施。”
有科技支撐,傳統的種糧讓喬振群種出了新意。2400畝小麥中1600畝“鄭麥113”直供釀酒企業,每斤高出市場價8分到1毛錢;剩下800畝“新麥45”强筋小麥專供麵粉企業,每斤高出市場價5分到8分錢。
女兒喬鑫、喬淼更忙,不停地指揮工人將收購的“唐河紅薯”入庫,為電商平臺備貨。
“倆閨女都本科畢業,當過企業高管,取得縣第一代農業無人機操作證書,是杭州一扇門電商集團等機构培訓出的電商營員。”說起女兒喬振群很自豪,“她們是我的接班人。”
春夏時節,住在縣城的兩姐妹每天8點準時回農場上班;收穫時節,待在電商公司銷售紅薯、黃桃等,喬淼一人開了6個店鋪,招聘8名員工,兩人一年的電商收入都在百萬元以上。為保證貨源,姐妹倆現在又建3個保鮮庫,僅儲存紅薯就100萬公斤。
能吃苦,接受新事物快,具備新型職業農民的潛力。這是喬振群對女兒的評估。農場兩臺無人植保機是她們的親密夥伴,不僅能快速完成自家病蟲害統防治任務,有次還轉戰淅川縣,一天打藥1000多畝。
喬鑫說:“我們要親眼看著農村變成令人嚮往的地方,農業變成充滿希望的產業,農民變成讓人羡慕的職業。”
現時,唐河縣高素質農民已達3366人。他們都像喬振群父女一樣,用心耕耘廣闊天地,努力承載金色希望!
【來源:河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