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辦報”,開好融合之門

海南 71℃ 0
摘要:“開門辦報”是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透過史實可見,“開門辦報”方針直接體現於“全黨辦報、羣衆辦報”,解决了報紙“誰來辦、怎麼辦”這一問題。如今,時光流轉、歲月變遷,但“開門辦報”的理念同樣適用。事實上,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隨著媒介科技的迅猛發展,“開門辦報”相比於以往,顯得更為重要且緊迫,且迎來提質陞級的黃金期。

張成林

學黨史:

“開門辦報”是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上世紀40年代,一些報紙“脫離群眾、脫離生活、脫離實際”,毛澤東衕誌對此作出訓示,提出“排新聞的時候,應以本地為主,國內次之,國際又次之”,並告誡報社的衕誌,“不是給新華社辦報,而是給晉綏邊區人民辦報,應根據當地人民的需要,聯系羣衆,為羣衆服務,否則便是脫離群眾,失去地方性的指導意義。”1948年4月,毛澤東在談論“如何辦報”問題時指出,“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這一訓示成為“開門辦報”方針的直接來源。

悟初心:

透過史實可見,“開門辦報”方針直接體現於“全黨辦報、羣衆辦報”,解决了報紙“誰來辦、怎麼辦”這一問題。“全黨辦報”,說的是,我們的報紙應該體現黨的主張,表明黨的立場,文宣黨的方針,需講政治、守導向;“羣衆辦報”,強調的是,“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要反映羣衆的訴求,讓羣衆想看、願看、看有所得,及時瞭解、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果單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就會脫離群眾,流於空談。換言之,“開門辦報”覈心要義就是聯系羣衆,是新聞工作者走好群眾路線的重要路徑,既要面向羣衆,也要動員群眾參與辦報實踐。

如今,時光流轉、歲月變遷,但“開門辦報”的理念同樣適用。2020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創新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大興‘開門辦報’之風,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手段結合起來,强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以開放平臺吸引廣大用戶參與資訊生產傳播。”透過這一要求可見,“開門辦報”非但沒有過時,反而被提升到“創新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高度,足見其重要性。

事實上,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隨著媒介科技的迅猛發展,“開門辦報”相比於以往,顯得更為重要且緊迫,且迎來提質陞級的黃金期。在傳統媒體時代,受限於科技、媒介、平臺等,羣衆對辦報工作的參與極為有限。而今,隨著輿論生態的變化,新技術、新媒介不斷湧現,媒體准入門檻大為降低,資訊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界限日漸模糊,媒體與用戶的互動,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超過以往。諸多有利因素無疑給新時代的“開門辦報”打開了方便之門。反過來看,在用戶至上的當下,誰“開門辦報”做得好,誰就能留住用戶,搶佔媒體融合的先機。為此,對“開門辦報”好傳統,需一如既往傳承好。

可見,媒體融合時代,“開門辦報”不僅是政治要求,同樣是轉型之需。就新聞媒體而言,大興“開門辦報”之風,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不僅要深入群眾、面向羣衆,解决好“懂你”的問題,更要突出“開放”内容,敞開懷抱、主動破壁,“以開放平臺吸引廣大用戶參與資訊生產傳播”,融入辦報各環節,解决好“有你”的問題。這就需要突出用戶思維、福斯情懷,加快構建開放的生產體系、開放的互動平臺、開放的傳播通路,在高品質開放互動中新增用戶黏性、推動融合陞級,進而實現由“平面媒體”到“立體媒體”“沉浸式媒體”的轉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