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四川首富,一年賺了620億

四川 84℃ 0
摘要:2018年,四川省川商總會召開了一個經濟形勢研討會,一眾川商領袖齊聚一堂,討論下一個風口。當時,身為川商總會會長的劉永好,談了一下企業轉型和年輕化的問題,希望5年後再造一個新希望。這位小弟叫劉漢元,現年57歲,是通威集團的創始人。據最新的《2021胡潤百富榜》顯示,劉漢元以1250億身家,結束了劉永好20多年的“壟斷”,成為新任四川首富。僅過去一年,他的個人財富便增長了大約620億元。

作者:張霞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2018年,四川省川商總會召開了一個經濟形勢研討會,一眾川商領袖齊聚一堂,討論下一個風口。當時,身為川商總會會長的劉永好,談了一下企業轉型和年輕化的問題,希望5年後再造一個新希望。

但沒想到的是,5年時間未到,一直在做多元化佈局的劉永好,被當時在同一張會議桌上的一比特小弟給逆襲了。

這位小弟叫劉漢元,現年57歲,是通威集團(600438)的創始人。據最新的《2021胡潤百富榜》顯示,劉漢元以1250億身家,結束了劉永好20多年的“壟斷”,成為新任四川首富。僅過去一年,他的個人財富便增長了大約620億元。

他是如何崛起的?

雖然年齡相差13歲,但劉漢元和劉永好的起家之路頗有相似之處。都是辭去公職下海,都起步於改革開放全面起步的上世紀80年代,都是從養殖業開始。

唯一不同的是劉永好兄弟養的雞和鵪鶉,劉漢元則是養魚。這與劉漢元最初的教育和工作經歷有關。劉漢元1964年出生於四川眉山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因家境一般14歲國中畢業後,他選擇了就讀高職,讀的是四川水產學校的淡水養殖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了眉山縣水電局兩河口水庫漁場做技術員。

雖然這份工作的月薪只有33元,不過經常有被抽調到外地做水資源調查的機會,他養魚的科技也囙此被鍛煉出來。他創業的念頭,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產生的。

據《財富之上:劉漢元和他的商業哲學》一書,1983年初,劉漢元考察養魚“萬元戶”時發現,四川的養殖戶大多是在池塘裏養魚,養殖出來的魚也帶有一股土腥氣;水庫養殖出來的魚新鮮許多,價格也要高,不過生長速度慢,而且只能散養不易形成規模。

這個技術難題很快被他攻破了。靠著翻閱專業雜誌,他發現德國已經有網箱養魚的成熟科技,很適合在水庫這樣的水域進行規模化養殖。靠著自己攢下的200元和家裡賣掉的兩頭猪,他踏上了下海創業之路。

次年,20歲的他將自己研製出的“通路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法”投入實踐,短短半年就遠超當時全四川的最高畝產,賺回了2000多元的現金。

出人意料的是,小賺一筆之後,他很快就將這項科技毫無保留地教授給了當地村民,並免費向全國農民推廣。

這看似犯傻的舉動,恰恰是劉漢元敏銳商業頭腦的展現。他認為,網箱養魚科技並不具備覈心優勢,很難壟斷,還不如擴大養魚群體,自己轉行上游的魚飼料生產——只能說,成功的企業家都有相似之處,在這一選擇上,他和劉永好又幾乎如出一轍。

經過兩年的努力,他終於研製出魚飼料的,並在老家永壽鎮成立了科力飼料廠(通威前身)。

劉漢元的飼料生意一直做的不錯,資料顯示,因品質過硬,開張初期科力飼料便大受歡迎,行情好的時候要排7天隊才能買到。

4年後,積累了不少財富的劉漢元將公司規模擴大,創立了四川通威飼料有限公司,並把公司總部前到了成都。

他善行銷的特質也在這一時期展現。通威成立之後,劉漢元便花了十萬元在《四川日報》持續兩周刊登招聘啟事,創下四川第一個整版廣告的記錄。“科技能使衛星上天,科技能使你養魚致富”的廣告語,迅速在四川流傳,通威也借此名聲盡顯。

賣飼料的過程中,劉漢元多還嘗試與養殖戶合作,以高出市場1-3元的價格進行回購,把回購的魚再放到通威自己的特殊水環境裏,對魚淨養,再以“通威魚”的品牌上市。通過文宣“無公害”的理念,通威魚的價格比普通魚高出了50%左右。

這期間,劉漢元也不斷攻城拔寨,接連在昆明、安嶽、西昌等十多個都市開設了子公司。據說,當時國內每三條魚中,就有一條食用通威飼料。

2004年,通威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年後銷售收入便超過200億,市值也近100億的大關。

企業發展壯大之後,繞不開從多元化佈局之路。在這方面,劉永好兄弟的步伐要早一些。1998年,劉永好旗下的新希望六和集團在深交所上市,借著資本,劉永好開始向金融和地產進軍,之後在乳製品和化工領域也有涉獵。

相比之下,劉漢元要“專注”一些,飼料業務之外,他選擇了光伏發電作為自己的第二條創業之路。

關於他進軍新能源行業的原因,有兩種傳聞。一種說是,2002年,38歲劉漢元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就讀EMBA期間,認識了新能源前輩、比亞迪的老闆王傳福,受他指引開始向能源行業進軍;另一種說是,受巨星集團董事長唐光躍的鼓動。

事實上,真正吸引他的,應該是行業的前景。據《財富之上:劉漢元和他的商業哲學》,在進入該行業前,劉漢元曾數次前往德國考察,1995年還差點並購了一家德國電晶體企業,但因市場前景也不明,最終放弃了合作。

2004年,德國政府頒佈了《新能源法》,並對光伏發電進行補貼,在此帶動下,全球光伏市場大爆發,作為太陽能電池主要資料的多晶矽價格一路飆升。

2004年9月,唐光躍找到劉漢元,希望他投資一個新上馬的氯鹼化工項目。氯鹼化是多晶矽的上游市場,錯過了多晶矽料生產熱的劉漢元,和唐光躍一拍即合,受讓了唐光躍持有的永祥樹脂50%的股份。

嘗到了做上游供應商的甜頭後,2006年12月,劉漢元又宣佈“全力以赴進軍多晶矽產業”,並於次年5月與樂山市政府簽署協定,與四川巨星集團共同在樂山設立四川永祥股份。

在這條賽道上,劉漢元並不算一帆風順。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光伏行業受到重挫,多晶矽變成了“燙手山芋”。劉漢元也受到了影響,不少工程被迫停滯。2011年美國又啟動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2012年歐盟也加入了該行列。當時的光伏龍頭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相繼破產重組。

危機之時,劉漢元挺了下來。他認為,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將是中國經濟的必由之路,光伏產業肯定還存在壯大的可能。他頂住壓力,用賣飼料的錢補貼光伏項目,發展多晶矽。同時,選擇在中下游尋找,建立光伏電站,收購企業,還結合了新舊業務,開創了漁光一體的發展模式,即水下養魚和水力發電。

2015年,隨著行業復蘇,煎熬了數年的劉漢元終於挺了過來。這一年,他重新啟動四氯化矽冷氫化技改項目,並在年底宣佈多晶矽年產能突破7萬噸。不久後,他又在包頭投資建設了年產5萬噸高純晶矽及配套新能源項目,一舉將多晶矽年產能提高到12萬噸,躍居世界第一。

不過市場很快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相對單晶矽,多晶矽的生產成本和門檻更低,一直是大多數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的優先選擇。但2015年之後,單晶矽因為成本優勢和政策優勢後來居上,一躍成為市場寵兒。2017年,“單晶矽型”太陽能電池板的出貨量,首次超過了“多晶矽”。

劉漢元不得不再次做出改變,於2017年與單晶矽龍頭隆基股份及天合光能組建合資公司,共同投資單晶矽棒項目。根據通威股份今年年7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回復,公司現時單晶料占比已達到98%。

與隆基股份相比,通威股份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並不突出。隆基與通威在光伏產業鏈的定位也略有不同。前者正在奠定自己全連結的龍頭地位,而通威股份是全球矽片大戶,中下游業務略有涉及。與此同時,光伏產業只是通威股份的主業之一,水產飼料業仍在其企業發展投入之中,佔據了公司部分研發投入和經營力量,這也與“一心一意”做光伏研發的隆基股份形成鮮明對比。

現時,隨著碳中和概念來臨,光伏產業又將面臨新一輪技術革新。未來,通威股份是否還能在這個領域力壓群雄,尚未可知。

不過,時代的風口終於吹到劉漢元身上。據《2021胡潤百富榜》顯示,去年中國財富增長最多的十比特富豪中,有6比特從事電動汽車,光伏也有2比特。相比之下,房地產、教育、猪肉、互聯網行業下降明顯。

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通威飼料及產業鏈業務營業收入98.95億,同比增長16.59%。光伏業務半年實現收入約164億,業績持續向好。並且在2020年,多晶矽的產量也高達8萬噸。截至11月13日,通威股份市值達2203億元。

風水輪流轉,這位常年被劉永好碾壓的四川富豪,終於問鼎首富。

參考資料:

1.《財富之上:劉漢元和他的商業哲學》

2.《從500元起家到身價近千億,劉漢元憑什麼?》,光伏全球

3.《同業的隆基與通威,不同路的李振國和劉漢元,誰能率先突圍?》,華夏時報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