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市中心在哪?

河北 67℃ 0
摘要:城市戰爭之前寫過《北上廣深各有幾個市中心》、《7個新一線城市的市中心》,很多粉絲表示對這類問題感興趣,今天來說說另一個典型的多中心都市:武漢。不僅如此,武漢又稱“百湖之市”,市區被大大小小的湖泊切割得零零散散。最近就在網上看到一些帖子,說漢口人和光穀人“掐”了起來,爭論誰是市中心。要說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那必須首推漢口,因為那裡一直是武漢的商業、貿易與金融中心。

城市戰爭之前寫過《北上廣深各有幾個市中心》、《7個新一線城市的市中心》,很多粉絲表示對這類問題感興趣,今天來說說另一個典型的多中心都市:武漢。

地處長江與漢江的交匯點,武漢市區被一分為三,漢口、武昌、漢陽鼎足而立、旗鼓相當。不僅如此,武漢又稱“百湖之市”,市區被大大小小的湖泊切割得零零散散。

所以,“市中心”這個概念對很多武漢人說,從來是模糊的。

最近就在網上看到一些帖子,說漢口人和光穀人“掐”了起來,爭論誰是市中心。

六月份,在光穀一商場開業的微博下,爆發了一場“光穀與漢口誰才是武漢都市C比特”的熱議,起因是這家商場不會有一家蘋果手機專賣店。

十月份,武漢一自媒體號發文說光穀山姆店開業了,裡面僅僅提了下武漢首家山姆店在礄口,沒想到評論區就掐起來了,一些網友吐槽光穀是郊區,另一些網友吐槽漢口是老城區……

起因不同,但互掐的內容是相似的,那就是光穀和漢口,到底誰更能代言大武漢?

要說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那必須首推漢口,因為那裡一直是武漢的商業、貿易與金融中心。

早在明清時期,中國都市便有“天下四聚”之說,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中這樣記載,“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這說明,漢口的繁華一度與北京、蘇州齊名。

站在”漢口中心論“的角度,光穀當然算郊區,這裡距離漢口覈心區接近30公里。但是呢,光穀還真不是普通郊區,它是很有兩把刷子的,這裡彙聚著華中地區最頂尖的大學集羣、最高新的產業集羣、最優美的城中湖……

光穀未來科技城,攝影師@田春雨(圖片來自星球研究所)

這個“郊區”有點類似北京中關村,表面上像郊區,實為高知、高薪、高科技人群集聚的宇宙中心。

所以,光穀人敢說自己是武漢C比特,是有底氣的。近年來,隨著全國產業轉型陞級,光穀因為手握科技重器,被認為是大武漢復興的希望。

於是,“光穀吹”成為武漢網友調侃的一種現象,這就好比廣州有“黃埔吹”、“南沙吹”一樣,每一個新地段的崛起,都會伴隨著急切的“認同感”。

那麼,武漢的市中心到底在哪裡呢?

有網友調侃說“市政府在漢口,省政府在武昌,宇宙中心在光穀,您說哪是市中心?”

還有人調侃道:“武漢的市中心,顯而易見,永遠是長江。”

今天,我們就從武漢國土空間的頂層規劃——《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來找一找,武漢的市中心到底在哪?

01

多中心的國土空間格局

先來看看武漢未來的國土空間格局。

總規2035明確,武漢市行政轄區總面積8569平方公里。《規劃》提出構建“兩江三鎮、六軸六楔、北峰南澤”的國土空間基本格局。

兩江三鎮,即利用長江、漢江“兩江交匯”的獨特條件,加强漢口、武昌、漢陽“三鎮三城”差异化發展和一體化融合。

六軸六楔,即依託區域性交通幹道、軌道交通等複合交通走廊,培育發展武鄂黃黃、武鹹、武仙洪、漢江、漢孝、長江北六條城鎮發展軸;鞏固大東湖、湯遜湖、青菱湖、後官湖、府河、武湖六個放射狀生態綠楔。

北峰南澤,即依託黃陂、新洲等北部山區,以及蔡甸、江夏等南部湖澤。

具體範圍如圖所示

圖源《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重點是這句:“加强漢口、武昌、漢陽“三鎮三城”差异化發展和一體化融合。”

也就是說,總規把漢口、武昌、漢陽放在同等地位,一碗水端平。廣義上,可以理解成漢口、武昌、漢陽都是中心,武漢有三個中心。

02

“一主四副“的城鎮空間格局

再來看看武漢未來的城鎮空間格局怎麼說的。

未來十五年,武漢將構建“一主、四副”城鎮空間格局。

具體來看:

主城做優。大家知道,武漢的主城區有七個,即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

漢口地區包括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地區包括漢陽區,武昌地區包括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

所以說,從城鎮空間格局看,武漢的市中心還是漢口、武昌、漢陽

圖源《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未來,它們將承擔哪些功能呢?

總規2035指出,

武漢主城區主要承載體現國家中心都市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區域共贏發展的覈心職能,形成要素配寘最優、空間效率最高的區域。如優化發展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策源等高端功能,降低都市密度,凸顯都市人文傳承特色功能等。

四副做强。“四副”即光穀副城、車穀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和長江新區副城,按照100萬至200萬人的“大城市”標準,把它們建設功能完善、產城融合、用地集約、生態良好的綜合節點都市。

近年在年輕武漢人中呼聲很高的光穀,被定位成副城,無緣武漢市中心的角逐,出來“單幹”了。

不過說個題外話,光穀未來將是啥分量的副城?

按照《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海口、包頭、佛山、贛州、柳州等都屬於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200萬以下的都市,光穀的人口目標向這些都市看齊。

光穀將承擔哪些城市功能?

總規2035指出,

副城將做强產業主導功能,承載國家中心都市戰畧職能。“四副”產業各有側重,光穀副城强化科技創新,車穀副城强化先進製造,臨空經濟區副城强化綜合樞紐及網路安全,長江新區副城强化未來產業。

此外,武漢十四五規劃也響應了總規2035的城鎮空間格局劃分,提出加快構建“主城做優、四副做强、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空間發展格局。

03

辦公大樓分佈也是多中心

如果說,總體規劃中的“市中心”分佈是政策邏輯,那麼辦公大樓分佈圖就是市場邏輯。

以下是武漢最新的甲級寫字樓分佈圖

圖片來自JLL研究報告《中國辦公樓租賃指南》

從這張分佈圖可以看出,武漢甲級寫字樓最強勢的區域是長江兩岸,和上海、廣州一樣,顯示出濃厚的濱江都市特色。

總的來看,武漢甲級寫字樓共分7個板塊,分別是王家墩、解放大道、建設大道、漢口沿江、武昌沿江、中南中北路、光穀。

武漢辦公大樓的分佈邏輯也很清晰,一個是沿江,另一個是靠大學。

首先是一江兩岸,長江北側的漢口區域,辦公大樓較為集中。長江南側的武昌區域,辦公大樓則較為分散,這可能與武昌湖泊眾多有關,包含了東湖、南湖、沙湖等,就把商務區割裂開了,很難打成一片。

這個結構和深圳有點像,都是多中心佈局,而且各組團獨立發展,沒有連成片。

除了沿江區域,武漢還有一個非常強勢的辦公大樓集羣區域,那就是光穀。

光穀是我國重要的數字經濟聚集區,周邊聚集了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

靠近大學,有利於發展知識經濟,這讓光穀後來居上,正在超越沿江商務區。產業的力量一定會投射到樓市,光穀的房價已經毫不遜色於武漢的一線江景房。

另外,捷運2號線是武漢非常重要的一條捷運,它串聯起光穀、中南中北路、武昌沿江、解放大道等多個商務區。

從甲級寫字樓租金來看,沿江區域最高(漢口&武昌沿江商務區),平均租金約129元/㎡/月,其次是中南中北路商務區、光穀商務區。

總體來看,武漢的甲級寫字樓,也是呈現多中心的分佈態勢,沒有哪一方呈現壓倒性優勢。

04

三鎮與光穀各展所長

“武漢市中心在哪裡?”之所以有爭議,其實跟武漢的歷史、文化有很大的原因。

漢口在歷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在古代,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東方芝加哥”。在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綜合實力一度與上海齊名,現在被後浪追趕,老漢口人自然心有不甘。

而且,武漢人一直有著“不服周”的精神,武漢人的口頭禪就是不服周,“你服不服周?”,意思就是你服不服氣,認不認輸。

學者易中天在《讀城記》中,用“吃軟不吃硬,寧死不服周”,來形容武漢人的性格。

正因為武漢人骨子裡不服周(不服輸)的傲氣,後來武漢三鎮合併成一個都市,卻誰也不服誰。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武漢三鎮,加上現在的光穀,都各有所長、難分伯仲。

武昌,是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是武漢的科教文中心。

漢陽,崛起最早,歷史悠久,是我國的工業中心。

漢口,在明代開始崛起,由於工商業基礎良好,漢口發展成為武漢的經濟金融中心。

光穀,從上世紀末開始崛起,一路成為武漢的科創中心。武漢現在產業最强的就是光穀,相當於武漢的中關村,坐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名校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武漢發佈了《武漢市主體功能區規劃》(草稿公示版),為全市域每個地塊都賦予了相應功能,這一開創性的做法在全國從無先例,成為全國第一個編制市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都市。

“主城11個功能分區主要承載體現國家中心都市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區域共贏發展的覈心職能,以兩江四岸為覈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副城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網路安全、臨空經濟、航空航太、航運物流、未來產業等覈心功能,形成高品質發展重要引擎,引領周邊都市協同發展。”

也就是說,未來主城、副城依然會各展所長。主城將充當都市客廳,發展現代服務業,副城做產業經濟引擎,發展新興、科技產業,錯位發展,依然難分高下。

所以未來,武漢依然不會有唯一的市中心,會繼續呈現多中心的形態。

而從都市發展大勢來看,武漢出現了“光穀吹”,這就和廣州一樣,也有“黃埔吹”和“南沙吹”,都是都市新區對老區的挑戰,這是都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