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又地震,小地震釋放了能量,大地震真會變少?

四川 134℃ 0
摘要:2021年11月17日,四川宜賓在8個小時內三次地震,其中兩次發生在深夜,最小2.9級最大的一次4.7級,電視機被晃倒、人們被從床上搖醒。但這個級別的地震對於四川人來說算不了什麼,打掃完地上的碎玻璃接著睡。有朋友說,小地震經常發生是件好事,小地震多,就不會發生大地震。地震是由地殼岩石板塊運動造成的。四川地震多發,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係。

四川又地震了。2021年11月17日,四川宜賓在8個小時內三次地震,其中兩次發生在深夜,最小2.9級最大的一次4.7級,電視機被晃倒、人們被從床上搖醒。但這個級別的地震對於四川人來說算不了什麼,打掃完地上的碎玻璃接著睡。

有朋友說,小地震經常發生是件好事,小地震多,就不會發生大地震。

果真如此?

地震是由地殼岩石板塊運動造成的。我們脚下的地殼板塊有幾十公里厚,當板塊相互擠壓、拉扯、錯動,應力達到一定限度時,堅硬的岩石會突然發生破碎,瞬間釋放出的强大能量堪比核子弹爆炸,震動波傳遞到地面並且向四面八方擴散開來,就是地震。

應力是岩石內部抵抗形狀變化的內力,如果變形緩慢發生,應力一點一點釋放出來,我們能感到一連串小地震,甚至感覺不到震動;要是地層突然“啪”地一下斷裂,應力就會突然釋放出來,就是大地震了。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小地震越多,大地震就少,這是有道理的。

四川地震多發,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係。

大約4億年前,四川這塊地方還是汪洋大海,隨著地殼不斷變化,這裡在2億年間幾度起伏。到了1.9億年前三疊紀時,四川盆地升高變成了一個陸地湖泊,隨著湖水乾涸,最後形成陸地。在大約5500萬年前,印度板塊以每年18~19.5釐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衝撞歐亞大陸板塊,並且斜著插進歐亞大陸板塊下邊,製造出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地球板塊不斷運動

由於西、南方向激烈的造山運動,四川盆地受到推擠,四周山地隆起,同時在地下產生許多斷層。

幾千萬年以來,印度板塊始終沒有停止移動,它現在每年都要向北推擠4.5釐米,强大的應力在地下岩層中積累,這就是中國西南區域地震多發的直接原因。

我們通常以“震級”來衡量地震强弱,大多數人對附近小於裡氏2.5級(M2.5)的地震沒什麼感覺,在2.5~4.7級之間的叫有感地震。震級大小與震源釋放能量的多少有關,但不是倍數關係,有人以為2級地震比1級强一倍,這是錯的。

在裡氏震級表裡,3級地震波的幅度是2級地震波振幅的10倍,能量約新增32倍,同樣地,M4是M3振幅的10倍,能量又强32倍,以此類推。

8級地震釋放的能量是3級地震的多少倍?大約3300萬倍!

如果某個地區地下能量不斷積聚,未來可能會發生一次8級强地震,你想通過小地震將其“化解”,就需要連續發生3300萬次3級地震,或者至少100萬次4次地震。假設每1秒鐘來一次4級地震,大地會像篩子一樣搖11天半!很顯然,地球不會這樣幹。

由此可見,如果某個地區將來可能發生大地震,那就必然會發生大地震,因為地下岩石斷層積累的强大應力必須通過大地震釋放出來,寥寥幾次小地震不足以對應力有明顯削减。

與我們所希望的相反,小地震常常是更大地震發生的前兆。在所有中到强強度的地震活動中,大約40%都發生了較低強度的前震,前震與主震間隔的時間有長有短,短的僅幾秒或幾分鐘,長的會延遲幾天甚至幾年。有地震學家認為2002年印尼蘇門答臘地震(M7.4級)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M9級)的前震。

小地震不是大地震的“安全閥”,它或許可以稍稍減輕一點板塊間的壓力,拖延或者降低下一個大地震的嚴重程度;更多時候它是大地震的誘因,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地震學家至今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如果一個板塊活躍的地方發生了比較小的地震,你不能掉以輕心,做一些預防措施,確保生命安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