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的經濟實力很强大,十三個地級行政區都居全國經濟百强之列。安徽省雖然經濟總量還在上升中,但就存在感而言,在全國也是能排在前面的。江蘇和安徽的關係,是很多人熱議的話題。比如有個段子說安徽省有四個省會,除了本省的合肥,江蘇徐州帶跑了淮北和宿州,宣城跟著浙江杭州跑,馬鞍山、滁州、蕪湖跟著江蘇南京跑。還有就是安徽的天長縣像一隻大拳伸進江蘇的肚子裏,江蘇和安徽因為洪澤湖換縣,徐州受傷害最大等。
江蘇和安徽的淵源非常深。這兩個省是親兄弟,不但山水相連,而且是“一母同胞”。蘇皖兩省共同的母親是誰呢?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祖籍江蘇徐州,生在安徽鳳陽。朱元璋起家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並最終將元順帝打回蒙古高原,統一中原。明朝初年的國都是今江蘇省會南京,安全問題是朱元璋必須要考慮到的。如何保衛南京?一個簡便的辦法,就是以南京為中心的省級行政區,直隸越大越“圓”越好。
南京作為國都,需要大量的錢糧,而南京以東就是富甲天下的鎮江、常州、常州、松江(上海)等府,這些地方自然要劃歸直隸的。朱元璋是鳳陽人,他稱帝之後將鳳陽昇為中都鳳陽府,在全國全省的地位僅次於國都南京。鳳陽位於淮河南岸,從軍事角度來看,鳳陽是南京的北大門。朱元璋的邏輯就是:守長江必先守淮河,守南京必先守鳳陽。如果鳳陽不劃給直隸,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軍事意義都是不合適的。
而朱元璋一出於光宗耀宗的考慮,二出於守衛南京的考慮,鳳陽作為府,地盤非常大。鳳陽府的轄區,基本上包括安徽省今省會合肥以北地區,還包括現在江蘇的洪澤湖附近(泗洪、盱眙),以及“大拳頭”天長。還有合肥(時稱廬州)、安慶、甯國(宣城)等府,為什麼一定要劃歸直隸呢?
南京的西線需要戰畧縱深。合肥自古以來就是南京在陸地上的東大門,所以古人說合肥是“江南之唇齒”,如果中原勢力控制合肥,就可以扼住江南(南京)的咽喉。三國東吳不惜代價也想拿下合肥,不從北伐的角度看,也是為了守住國都建業(南京)。安慶、池州、太平等府(治今馬鞍山市當塗縣)則是南京長江沿線的西大門,同時也是擴大南京西線的戰畧縱深。
朱元璋把今江蘇和安徽兩省的區域設為直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後,北平所在的省級區域設直隸,原來的直隸變成了南直隸。不過只不過換塊牌子而已,南直隸的轄區沒有發生變化。
清軍入關後,以南京為中心的江南地區反抗清朝極為激烈。即使是清軍平定之後,以南京為中心的南直隸因為綜合實力太强,依然是清廷的心腹大患。起家於東北的清廷要控制江南,勢必要降低南京的地位,折開南直隸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清順治二年(西元1645年),清軍剛攻佔南京,清廷就取消南直隸的名稱,改稱江南省。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江南省正式折開,江南右布政使司是江蘇省前身,江南左布政使司是安徽省前身。不過,南京還不是江蘇省會,江蘇布政使司衙門駐蘇州。有意思的是,南京不是江蘇省會,卻是安徽省會,安徽布政使司衙門駐南京。民間把南京戲稱為安徽省會,實際上,南京確實當過安徽省貨真價實的省會。
至此曾經合體近三百年的江蘇和安徽兩兄弟分家單過,但兩省的關係一直以來都非常特殊,堪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提出過一個假設,如果明朝不滅亡或是清軍不入關,南直隸將極有可能存在至今。論面積即使江蘇安徽相加也不算太大,約24萬平方千米,也只有四川的一半,我國湖南、陝西等省面積也都在20萬以上。如果江蘇和安徽不分家,這個南直隸省的綜合實力可不得了。
江蘇省號稱十三太保,個個牛氣沖天,誰也不服誰。安徽實行的則是强省會戰畧,重點將合肥打造成一個大都市,從而帶動全省發展。不要說現在的蘇皖兩省經濟實力強勁,就是明末清初,當時的江南省也是一個“恐怖”的存在。南直隸都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超級大省,清初治河名臣靳輔說:“江南省(南直隸)是各省之首,疆域廣闊,形勢堪稱龍蟠虎踞,襟帶長江而北控大河(黃河),文物、財賦、物產,甲於天下!”
如果現在還存在這個南直省,省會是基本確定放在南京的。南京現在發展有一個問題,就是距離蘇皖省界太近,而且是北、西、南三面近省界,發展空間有限。這個問題也存在於徐州,徐州也是三面近魯皖省境,北近山東,西和南皆近安徽。因為洪澤湖換縣,原屬徐州的蕭縣、碭山劃入安徽,直接堵死了徐州向西發展的空間。如果還存在南直隸省,這兩個問題都不復存在了。
江蘇是經濟大省,安徽則是農業和人力資源大省,如果二省不分家,安徽的農業和人力資源將有效地補充江蘇,江蘇則利用經濟上的優勢反哺安徽。二省不分家,綜合實力將是全國第一,就是現在各過各的,江蘇省的綜合實力僅次於廣東。廣東雖然是經濟總量第一,但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區域,省內還有很多不發達地區。相比之下,江蘇省的發展更為均衡,個個都是強龍。
有人戲言:如果還存在南直省或江南省,現在兩省共二十九個地級市,有二十八個會喜笑顏開,只有一個不太高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