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馬蜂蟄了47下,女子住進ICU兩次“換血”

四川 55℃ 0
摘要:11月13日,家住新都的張女士(化名)終於出院了。“感覺自己像到鬼門關走了一圈,真的要感謝醫護人員,把我拉了回來。”原來,10月21日,張女士被一群馬蜂圍攻,頭頸部多處被蜇傷,隨後她趕到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室就診。時間就是生命,郭川主任醫師根據患者病情,當即決定為患者進行血漿置換。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

11月13日,家住新都的張女士(化名)終於出院了。“感覺自己像到鬼門關走了一圈,真的要感謝醫護人員,把我拉了回來。”她激動地說。

原來,10月21日,張女士被一群馬蜂圍攻,頭頸部多處被蜇傷,隨後她趕到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後簡稱成醫附院)急診室就診。

值班醫生仔細查看了張女士傷口,頭頸部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紅點,有些地方甚至還滲出了鮮血,一共有47處蜇傷。本以為就是個小傷,但經過系列檢查,醫生發現:張女士已經出現了急性腎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衰竭,急性橫紋肌溶解,急性溶血等症狀,生命危在旦夕。

“當時,患者也是第一時間被轉到了ICU,而此時患者的小便已經成了醬油色,甚至一度無尿,意識也逐漸模糊,出現了休克等症狀。”成醫附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郭川表示。

由於張女士病情危重,郭川主任醫師立即帶領科室醫護人員對其傷處進行了檢查,發現蜇傷處沒有蜂刺,考慮張女士是被胡蜂(俗稱馬蜂)蜇傷,並且在這47處蜇傷中有30餘處屬於重度蜇傷。

時間就是生命,郭川主任醫師根據患者病情,當即決定為患者進行血漿置換。血漿置換科技就是將患者血液中血漿成分在體外分離出來,再將新鮮血漿輸入人體內,這樣能把患者體內的“毒血”有效清除出去。但此項科技需將大量血液引出體外至CRRT機中,具有一定風險性,而張女士已處於休克狀態。

為了確保患者安全,郭川主任醫師又聯系了腎病科、血液科、心內科、藥學部、皮膚科專家進行會診。經過周密商討,郭川主任醫師很快製定出來治療方案。

CRRT機開始運轉,張女士的“毒血”逐漸被分離出來,顏色仍是醬油色。晚上,張女士因為肌肉溶解,紅細胞破壞進一步加重,導致醫生無法檢測出血紅蛋白、凝血功能等名額;張女士的血壓也越來越低了。

這就預示著張女士的情况並未好轉,還有加重的趨勢,需要大量的血漿、血細胞和冷沉澱。於是,郭川主任醫師立即為其聯系血液,連夜派車從中心血站拿回了血液用品。

通過一夜的搶救,張女士的血壓逐漸上升,但因為凝血功能障礙,身體多處開始出血。顧不上休息的郭川再次對其治療方案進行了調整。第三天,張女士的小便開始排出,顏色也逐漸變淡,身上出血慢慢停止,意識也慢慢恢復,身體的各個器官又重新開始“運轉”起來。

尿液逐漸由醬油色轉變為正常色

重症醫學科共為張女士進行了3次血漿置換,置換血漿6000餘毫升;血液灌流6次,使用紅細胞懸液1200餘毫升,相當於張女士全身的血液被“換”了兩次。

置換出的血漿逐漸由醬油色轉變為正常色

郭川主任醫師提醒廣大市民,胡蜂(俗稱馬蜂)遍佈全世界,長約16毫米,觸角、翅和跗節橘黃色,身體烏黑發亮,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具有群體攻擊性,十分危險。胡蜂的尾針刺破人體皮膚後,能釋放毒素,毒液侵入人體引起的中毒,其實質為生物毒素中毒。被蜂蜇傷後,皮膚局部會出現顯著的燒灼感或痛癢感,周圍潮紅腫脹,中央常有一個刺蜇所致的淤點,較重者形成水皰。少數可伴有全身中毒現象,受蜇皮膚立刻紅腫、疼痛。

如果被成群的蜂蜇傷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嚴重時可出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囙此建議大家如果被蜂蜇傷,即使只有一處也應儘早到正規醫院就診。

标签: 胡蜂 icu 蜇傷 郭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