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週末08|史上最好的酒宣文案與作者、以及他的精神酒友

江西 115℃ 0
摘要:週末居家,疫區半裏之遙。避禍於紙墨桃源,其美其腴,不敢專擅,分而享之。作為史上第一有趣、有才、有德、有品、有腔調的人物,蘇東坡不僅在浩瀚詩文中酒香四溢,也專門寫過許多酒賦,講品飲、講釀造,講酒中趣事,講醉裏風情,洋洋灑灑,美不勝收。其中有《濁醪有妙理賦》,開篇即言:“酒勿嫌濁,人當取醇”。它指的是人們對於飲酒的終極態度。曹參的酒名不僅可與他“清靜無為,良治天下”的功名並提,且二者之間密不可分。

文/ R.C

週末居家,疫區半裏之遙。避禍於紙墨桃源,其美其腴,不敢專擅,分而享之。

【引子】

作為史上第一有趣、有才、有德、有品、有腔調的人物,蘇東坡不僅在浩瀚詩文中酒香四溢,也專門寫過許多酒賦,講品飲、講釀造,講酒中趣事,講醉裏風情,洋洋灑灑,美不勝收。其中有《濁醪有妙理賦》,開篇即言:“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這裡的“人”,顯然並不指釀酒的“人”,“取醇”更不指工藝流程。它指的是人們對於飲酒的終極態度。短短八個字,就把酒與人的關係描述得如此深刻絕妙又清晰可鑒,這真是語言的化境。我覺得酒與人的關係,就是酒文化的一切,囙此這八個字,和更早五百年《古詩十九首》中“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一起,就成了我個人定義酒文化的圭臬。

單從文字之精彩和內容之豐實而言,我奉這篇文章為古往今來酒業第一文案。人但凡能讀,很難不受到他筆下酒、筆下醉的蠱惑,旋而生出不可遏制的消費衝動。林語堂說“即便不解杯中趣的人,讀了他描寫陶然微醉的快樂,也會為之神往。”

懇議大家有時間定去找來學習,尤其品文宣媒者,閑攬即大受裨益,深讀必精進文思。在此摘錄斷章如下,以證我言不虛。

“酒勿嫌濁,人當取醇。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疑神……稻米無知,豈解窮理?曲蘖有毒,安能發性?乃知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並。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聖。湛若秋露,穆如春風。疑宿雲之解駁,漏朝日之暾紅……酷愛孟生,知其中之有趣。猶嫌白老,不頌德而言功。兀爾坐忘,浩然天縱。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座中客滿,惟憂百榼之空。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惟此君獨遊萬物之錶,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藥?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又何必一石亦醉,罔閑州閭。五鬥解酲,不問妻妾。結襪庭中,觀廷尉之度量。脫靴殿上,誇謫仙之敏捷……”

通篇文字輕盈生動,節韻靈妙有秩,絕無艱深晦澀,難為讀者的意思。這裡要多嘴的只是其中幾個典故,順便說說所涉及到的史海中幾個有趣的人物。

1

一是曹參。即賦中“齊相”,也就是憑藉成語“蕭規曹隨”而留名青史的西漢開國功臣曹相國。曹參的酒名不僅可與他“清靜無為,良治天下”的功名並提,且二者之間密不可分。當時有些人妄想改變蕭何製定的法規,但政治說客每次上門都因為被曹參不停地灌酒,以至于連開口提案的機會都沒有。據說身邊隨從官員為使曹參親身感受醉酒失態的不堪,曾特地拉著他到一處園子欣賞酒鬼們狂奔亂叫手舞足蹈的場面,結果引得老先生酒興大起,命人設席加座,拉著那些官員一起加入酒鬼隊伍,觥籌交錯,歌舞相呼。

聯句中與“齊相”對仗的“徐公”,則是指三國曹魏重臣徐邈。這位爺在禁酒令最嚴苛的時代常常頂風作案,不分場合地酩酊大醉,並差點因酒喪命。校事趙達找他商討軍政,結果他胡言亂語不知所云,還狂妄地自稱“中聖人”。曹操得知大怒,幸虧鮮於輔在旁邊勸解,說人們喜歡把清酒稱為“聖人”、濁酒稱為“賢人”,所謂“中聖人”不過是藉此而生的醉言醉語罷了。這才讓徐邈得以免刑,但一度謫守凉州。許多年後新領導曹丕曾笑問他還做不做“中聖人”,徐邈回答,許多古代賢臣良將因酒誤事,遭了刑罰,而自己和他們一樣有無法遏制的酒癮,卻還能得到重用提拔。言下之意無外是“酒不負我”。結果曹丕大笑,說他“名不虛傳”——他由此也留下了一個比“蕭規曹隨”流傳更廣、使用率更高的成語。

蘇東坡《濁醪有妙理賦》中提到這二比特爺,說“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聖”,其實是在比喻自己,大致意思就是雖然我一生跌宕,忽而廟堂之高,忽而江海之遠,但不管怎樣,老子就是要喝。

2

賦中隨後提到的人物是“孟生”與“白老”。

東晉名士孟嘉,世人曉之寥寥,但他有個外孫卻是婦孺皆知,那就是中國田園精神的旗手陶淵明。孟生善酣,曾在桓溫門下供職,老闆問他酒有什麼好喝讓你如此癡迷?他說“公未得其中之趣耳”,就差直接說“領導你懂個屁”。世人評估他酒德好,說“愈多不亂”、“不愆其意”,且為人機智,才名遠播。可見史上有幸出現一個陶淵明,於文於酒於性情,這位外公的基因大概是功不可沒的。

“酷愛孟生,知其中之有趣。猶嫌白老,不頌德而言功。”蘇東坡在這裡嫌弃了一下大名鼎鼎的白居易,說他蹭劉伶《酒德頌》流量的那篇《酒功贊》寫得很爛,立場就錯了——順便說一下,蘇東坡的這個觀點深得我心,有意者可對照開篇那句”酒勿嫌濁……稻米無知,豈解窮理?曲蘖有毒,安能發性?乃知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並”去對照思索,細品尋味。

3

接下來蘇東坡又笑古人矯情,說“何必一石亦醉,罔閑州閭。五鬥解酲,不問妻妾。”

齊威王曾問大夫淳於髡的酒量,他回答“一鬥亦醉,一石亦醉”。王不信,說一鬥就醉怎麼能喝到一石?髡解釋說,我在大王面前喝酒緊張害怕,一鬥就醉了;若在家裡招待敬奉至親長輩,拘禮恪制,兩鬥基本搞定;發小哥們好久不見約個串兒,吹吹牛逼輕鬆喝到五六鬥;要是鄉里鄉親擺酒隨份子,人多熱鬧,劃拳起哄,喝七八鬥也沒啥事兒;等酒酣耳熱控制不住去了二場,有美女在座,我就不知道姓什麼了,一石也喝得下去。所以說人呐,酒後亂性,酒後失德……蘇東坡說你算了吧你,自己就那副德性不要怨東怨西,你人性的鍋,酒堅決不背。

“五鬥解酲”又是劉伶廣為人知的故事,傳說老婆恨他酗迷,於是毀酒搗具,斷他念想。劉伶假裝認慫,說好吧,那我要在鬼神面前發誓戒酒,但你得弄點酒菜,不然鬼惱神怒,戒不成別怨我。傻老婆果然上當,興高采烈地去採買烹煮。等酒菜端來,只見他賭咒發誓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兒之言,慎不可聽。”說罷狂吃海塞,醉至人事不省。

於是蘇東坡靈魂追問,老婆不傻你咋整?

4

斷章末聯為“結襪庭中,觀廷尉之度量;脫靴殿上,誇謫仙之敏捷。”

李白脫靴調戲高力士的故事自然無需贅述,而前半聯用典則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後世稱“王生結襪”或“王生襪”,便是指這樣一段賢達間互敬互重的佳話。

王生作為漢代黃老學派名家順理成章的必須是個酒仙,但他醉到在朝廷之上當三公九卿之面,讓功高德盛的廷尉張釋之為其系鞋帶的地步,則未免讓人覺得過分了。但他私下解釋說自己一介布衣,人輕比特卑,不能為自己喜慕的張廷尉做點什麼,只能通過這種行為,讓世人更加敬佩廷尉禮賢下士的寬廣胸懷和非凡氣度。

5

《濁醪有妙理賦》題引杜甫名句“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大約創作於蘇東坡被貶謫惠州的宋哲宗紹聖年間。

據林語堂《蘇東坡傳》,到了惠州的蘇軾發現這個地方並沒有實行官方壟斷的酒類專賣制度,幾乎每家每戶都在釀酒,由此他自己也從一個單純的飲者變成了釀造工匠。那段時間他沉迷於酒體的研發設計不能自拔,實驗過多種匪夷所思的配方。但今天看起來,其成果也許並不如他用自己絕世文彩P過的那樣美好,更不像一些後世蘇粉們標榜的那樣“影響了後世釀造工藝的發展”,好像有些朋友被他誆到家裡做小白鼠之後,記錄下了因喝過蘇府自釀的蜜酒而造成嚴重腹瀉的食品安全事故。

其實,蘇東坡的酒量同樣也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麼好,在《東皋子傳》中,他就承認自己“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北宋時的五合即半昇,換算現代組織大約為300多毫升,且當時酒度低下,基本就等於在說整整一天也沒喝完一罐啤酒。而他身邊師友同黨如歐陽修、張叔平等人則大都以海量著稱——傳說張副宰相每次喝酒從不以幾盞、幾壺、幾鼎來論量,問的是:“這次咱喝幾天?”

但即便如此,蘇東坡留給我們有關酒文化的寶貴遺產和豐盈美意,仍然不輸於歷史上任何一比特賢達詩家,不能不說這與他秉持始終的美酒觀有著深刻關係,而這種美酒觀的形成又與他高逸聖潔的人生理想和人格品行一脈相承、密不可分。

為酒、為酒人,我們從他身上或可受到真正的酒文化的感召,引領我們超越唯物的羈絆、超越工藝的偏見,超越市場的界域、超越時空的促狹,讓美酒從我們指尖流出,以永恒的詩意滋養人世間所有的生靈,正如蘇東坡此刻滋養著我們。

來源|糖酒快訊(ID:tjkx99)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