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土墩墓群考古,有新發現

浙江 70℃ 0
摘要:在商周時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曾出現過一個叫“姑蔑”的小國,附屬於越國,但史料只有零星記載。近日,衢州市衢江區一處西周時期高等級墓葬群的考古發掘,揭開了姑蔑國的神秘面紗。11月10日,在“衢江雲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專家座談會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文博組織的專家基本達成共識,衢江區西周土墩墓群是浙江迄今發現同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王級大墓,極有可能是“姑蔑國”王陵。

在商周時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曾出現過一個叫“姑蔑”的小國,附屬於越國,但史料只有零星記載。近日,衢州市衢江區一處西周時期高等級墓葬群的考古發掘,揭開了姑蔑國的神秘面紗。

專家座談會現場本文圖除署名外均由衢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11月10日,在“衢江雲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專家座談會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文博組織的專家基本達成共識,衢江區西周土墩墓群是浙江迄今發現同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王級大墓,極有可能是“姑蔑國”王陵。

姑蔑國系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出現在現浙江中西部、錢塘江中上游(古稱榖水、現叫衢江)金衢盆地的一個小國,附屬於越國。在我國首部記言體國別史《國語·越語上》也有對姑蔑國的記載,文中寫道“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禦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這說明姑蔑位於越國的最西邊。此外,古史對姑蔑國的記載並不系統完整。

2017年9月,衢州市衢江區雲溪鄉孟薑村的七旬老人邵大爺前往家附近山上鍛煉,到達山頂時他意外發現了幾個深坑,周圍有木炭和石塊,像是盜墓者留下的,隨即報警。衢江區警方會同文廣局工作人員實地調查,確認現場有盜洞,並發現印紋硬陶片、原始瓷片等遺存,立刻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報告。後經國家文物局準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衢江區文化部門進行發掘,先後考古發掘了廟山尖土墩墓和孟薑一號、二號和三號土墩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等器物。

墓群出土了大量玉器。

墓群出土的原始瓷器

墓群出土的青銅器

廟山尖土墩墓,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域內首次發現了西周時期的青銅車馬器。它們造型精美,紋飾獨特。孟薑一號墓出土了我國年代最早的“人字形”木椁結構。這種營建方法是在棺外用木板構成“人字形”的椁,再在椁外先填木炭,後填熟土,其墓葬等級在西周的越地中是最高的,當屬王陵級大墓。孟薑三號墓則是浙江地區同時期最大的土墩墓,它殘留的土墩直徑約70米,出土各類隨葬品約200餘件(組),其中以原始瓷器最為精美。

孟薑三號墓殘留的土墩直徑約70米

“衢江西周土墩墓群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現,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是姑蔑國王陵的可能性極大。”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指出,在衢江北岸考古發掘的4座西周時期土墩墓對於研究西周時期越地一脈的墓葬制度、禮儀制度、早期越文明發展階段特徵等都具有重大價值,尤其玉玦、原始瓷、車馬器、土墩墓值得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常懷穎分析,要把這樣比較純的土全部運上來,再把石頭運上來,建墓工程量是很大的,說明構築墓葬時期,當地社會分層已經到了很複雜的階段,某些人可以有很高的特權,或者他能支配很大的經濟資源。

浙江大學教授林留根長期從事土墩墓考古研究,他表示,修建土墩的葬法一直影響到後世陵墓封土制度。此次發現是土墩墓研究的重要突破,它們當屬高等級的貴族墓葬,換言之就是王陵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元甫研究員表示,和浙江北部的越墓相比,這批墓葬有相同之處,但是也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考慮到其等級之高,應該與當時的姑蔑國有關,屬於王陵級別。

與會專家認為,西周土墩墓群的考古發現,證明歷史上以衢江區為中心的獨特區域文化面貌,不論是從隨葬品的種類、數量還是土墩的營建管道上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區域文化特徵,應是一個單獨的區域文化中心,存在一個明確的古代政治實體。根據考古發現,結合文獻記載,廟山尖、孟薑村等大型土墩墓極有可能為姑蔑國王陵。

據瞭解,衢州市衢江區擬利用遺址及周邊自然環境,把遺址保護與展示結合在一起,打造成一個集遺址展示館、專題博物館和綠化園區為一體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來源:澎湃新聞

責編:左柳丁

稽核:王龍龍

覆核:王岑予

留言爆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