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宋宴•彭城懷古:真名士自風流

江西 65℃ 0
摘要:徐州,舊稱彭城,自古彭城列九州。李渡酒,經由極盛趙宋文化蘊養而生,秉賦風雅。11月11日至13日,“李渡宋宴·彭城懷古”走進千年彭城,邀請本地合作夥伴、文化名流、企業家等共同參加。文化李渡將傳統文化注入品牌基因,而此次的“李渡宋宴彭城懷古”在徐州張伯英藝術館舉行,也秉承著李渡一貫的人文品格。就此,李渡酒業成為中國唯一擁有2枚大金牌獎的白酒品牌。

文/黃雪梅

那個青瓷酒杯在燈下泛著溫潤的光,就像一個沉靜的君子,安然獨立於世。

這一次,李渡宋宴三天五場,徐州首開。

徐州,舊稱彭城,自古彭城列九州。昔日楚風漢韻,湮迹於龍爭虎鬥的征戰黃塵裏,卻長存於一方人文鼎盛中。

李渡酒,經由極盛趙宋文化蘊養而生,秉賦風雅。11月11日至13日,“李渡宋宴·彭城懷古”走進千年彭城,邀請本地合作夥伴、文化名流、企業家等共同參加。

這,是一次楚風漢韻與宋代風流的因緣際會。

遊園

入夜,館內的“李渡宋宴”四字,散著清光,簡淡至極,正是宋人的品性。

赴宴的人越來越多,幾比特工作人員提著燈籠,引導著他們,遊覽李渡宋宴的開宴之地——張伯英藝術館。

“張伯英先生精通文史、書法,獨創了彭城書派,堪稱民國大家。張伯英藝術館的宗旨,是弘揚傳統文化,館內收集保存了先生大量的書法、碑刻等藝術品,以及民俗器物等文物,”工作人員說,“李渡宋宴,是在元代文物之上,融入宋代文化,我們彼此都有足够的歷史人文底蘊,可以說是不同時代的藝術瑰寶和文化象徵。”

李渡酒,有中國發現時代最早、遺跡最全、遺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且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燒酒作坊遺址——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因其元代窖池,有八百年歷史之久,李渡被譽為“中國燒酒祖庭”。

文化李渡將傳統文化注入品牌基因,而此次的“李渡宋宴•彭城懷古”在徐州張伯英藝術館舉行,也秉承著李渡一貫的人文品格。

李渡宋宴,意蘊都藏在環環相扣的細節裏,其色如瓷、其味似酒,它不動聲色,卻在暗中不斷勾惹遊人,由氣場到景致,由服飾到器物,讓人不由去探尋國寶李渡酒八百年的風姿綽約。

李渡國寶宋宴,被業界總結為“沉浸式體驗”的極致殿堂。原理看似簡單,卻易學難工。畢竟,那些細節,不是造作,而是企業的底蘊、歷史、文化生髮而出,帶著深深的歷史烙印和自我品格。它是李渡與用戶的連接管道,更是審美觀念的投契與價值觀的融合。

宴酣

入座,琴聲漸起,又有清香繞梁。古琴清雅,聲意悠然,可以入酒。

桌上的這瓶李渡高梁1308,金色瓶身,紅色火漆封緘。2019年,這瓶酒在近兩千款酒樣中脫穎而出,拿下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金牌獎。

早在2015的的時候,李渡高梁1955就與53度飛天茅同台競賽,也獲得過此獎項的大金牌獎。就此,李渡酒業成為中國唯一擁有2枚大金牌獎的白酒品牌。

他們中的很多人至今記得當初喝下第一口李渡高梁1308的感覺:純淨的口感讓人驚歎,複雜的香味又讓人訝異。那是李渡高梁1308典型的“一口四香”——端杯聞濃香,沾唇是米香,細品有清香,後味陳醬香。

有人為自己斟下一杯酒,每個人面前都放著一個自斟壺。桌上酒具器皿,皆是宋瓷制式,和李渡酒有著一脈相承的歷史傳承。

酒通神明,但所謂的神明,更像是內心的本我。塵世之中,人之性情,雲遮霧繞,只有酒,這天地間的尤物,才讓人更見赤誠。

“古代文人四雅,焚香、品茗、插花、掛畫。”有人說,“我們是點茶、焚香、美食、美酒,還有琴樂助興,也是風雅一場。”

彼時天色漸晚,秋風又起,好在爐火畢剝,身側又有三五老友,和新交朋友,大家倒也不覺清冷。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不知何時,臺上換了演出。念白從戲曲演員口中念出,無比地纏綿悱惻,有人忍不住停箸傾聽。

臺上演出的昆曲是《牡丹亭》的《遊園》一節。《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正是江西臨川人。他與李渡古鎮、李渡酒同為臨川人文風土之勝。

懷古

為了和全國各地的“國粉”們共同感受宋人極致的生活美學,李渡宋宴還會在南昌、長沙等地開宴。

李渡宋宴,顯然不只是一場簡單的宴席,而是李渡酒業的文化符號。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雖然古窖池斷為元代,但李渡酒,卻由宋文化所蘊養而生,可為什麼就是宋朝呢?

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江西,是趙宋時期最富庶、繁榮的地區之一,也在宋朝進入鼎盛時期。李渡,顯然是宋時江西鼎盛的人文,以及富饒的風物之,而蘊養出的一瓶酒。但說到底,依舊是大時代成就的。

陳寅恪先生曾對宋朝有過極為精妙的評估: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對李渡而言,大概,只有在宋朝這樣的鼎盛時代,才有生長一瓶好酒的土壤。

宋朝,是一個在歷史上被後人嚴重誤解且低估的時代。與歷朝歷代相比,它才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都自豪驕傲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科技最先進、文化最繁榮的一個時代,也是最自由的一個時代。

正是因為這些,僅僅宋仁宗一朝,就出現了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富弼、韓琦、司馬光、王安石、黃庭堅、秦觀、薑夔、米芾、蔡襄、張載、程頤、富弼、韓琦、文彥博等。

這些光華璀璨的人物,集中於一個時期井噴式地出現,在中國歷史上也並不多見。

宋朝,才是秦制以下的巔峰時代。

有人詬病宋朝優待文人,不重軍事,甚至用錢買平安。恰恰是錯了,這是典型的當權者思維——若漢武那般雄才大略,征戰四方,開疆拓土,固然讓人揚眉吐氣,卻忘了“一將功成萬古枯”,忘了時代的一粒沙,落在任個一個個體身上,都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說到底,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只是平凡又平凡之人。

今天的我們,喜歡宋朝。大概,我們喜歡的不止是一個富庶的時代,更喜歡它的和平與安穩。

或許,是因為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大多出身寒門,所以更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更能體會民間疾苦,更清楚黎民百所求之安穩,更能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去探尋家國發展,也更接近今天的普世價值。

我們有很多喜歡宋朝的理由,尤其是登峰造極的審美,讓後人驚歎,但最重要的,應該是宋朝的價值取向,更接近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國家、人民的選擇。

這,不只是李渡生長的基礎,也是李渡價值的選擇,更是我們今天所有人的選擇。

來源|糖酒快訊(ID:tjkx99)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