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堅守為雪域牧民看病——記第二届青海省改革創新獎先進個人果洛州甘德縣青珍鄉中心衛生院院長德桑泰

青海 57℃ 0
摘要:26年來,如果每天按行進1.8萬多步計算,他相當於一共走了12.5萬多公里,在甘德縣青珍鄉這片只有1310平方公里的地方,他的脚印可以說是層層覆蓋。他就是果洛州甘德縣青珍鄉中心衛生院現任院長德桑泰。
26年來,如果每天按行進1.8萬多步計算,他相當於一共走了12.5萬多公里,在甘德縣青珍鄉這片只有1310平方公里的地方,他的脚印可以說是層層覆蓋。

26年來,他親手醫治過大約1.2萬多名牧民羣衆,而青珍鄉戶籍人口只有6091人,相當於他一人就為全鄉每人看過兩次病。

他就是果洛州甘德縣青珍鄉中心衛生院現任院長德桑泰。

10月的青珍鄉已經進入寒冷的冬日。15日,為趕在可能出現的大雪封山之前,德桑泰正在安排冬季大規模的巡診活動。面對記者的採訪,他總是說:“稍等一會兒,來了比特病人我得先看下。”就這樣,採訪斷斷續續地進行著。

距離青珍鄉中心衛生院50多公里外,是海拔5000多米的龍尕爾村秋窩子。66歲的牧民鬥巴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接受德桑泰的巡診。“年事高又患有肝包蟲、心臟病、肺心病等慢性病,每次巡診她是重點。”量完血壓,帶好準備回去檢驗的血樣,因為一周後還要來,所以出門前德桑泰留下了用量足够的常備藥。

“冬天了你多留點藥,再別來啦!”鬥巴是擔心德桑泰冬季行路的安全。據說,1997年11月,騎馬去龍尕爾村巡診的德桑泰,在過山谷的冰灘時摔成骨折,上演了一出“病人”給病人看病的場景;2000年夏,德桑泰騎摩托給牧民送藥,蹚河時機車後輪打滑掉進半米深的河裡,衛生院老醫生公保回憶,當時他全部被浸泡在河裡,藥箱卻被雙手舉出了河面;2012年大雪,牧民多旦妻子腎結石疼痛難忍,爬上半山坡找到訊號後撥通了德桑泰的手機,抹黑爬過最深處足以齊腰的深雪地,德桑泰步行50公里前去就醫……

“光學會了打針開藥,不會看病也是白費!”德桑泰立志不僅要讓牧民看得了病,還要讓他們看好病。

從自學藏醫開始,到掌握雙指定比特法的中醫傳統孕檢、接生,再到西醫學、藥理學以及醫學儀器的使用,在20多年的時間裡德桑泰不僅自學取得了臨床醫學的文憑,還成為了藏醫、中醫針灸療法、西醫內外科都精通的全科醫師,一個人充當著問診醫生、助產護士、婦幼保健員、計生文宣員等多個角色。

“在基層幹醫療工作,必須一專多能,這是為了治病救人。”德桑泰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影響著青珍鄉中心衛生院的所有醫護人員。

在德桑泰2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兩個書架中從1985年出版的藏漢雙語藏醫學書到近期發行的醫學刊物都能找到。但這些書籍沒有塵土的附著,也被翻得是褶皺盡顯。和德桑泰共事了三年的青清告訴記者,在德桑泰的影響和帶領下,全院形成了濃厚的自學氛圍,德桑泰的書架成了公共借書處,衛生院老醫生、民間的老藏醫成了他們的“私塾先生”。如今一專多能已經成為衛生院所有醫務工作者的基本能力。

不僅如此,德桑泰還讓醫務工作者們收起了“天使”光環,食起了“人間煙火”。

2006年上任之初,德桑泰發現青珍鄉寄宿學校和青珍鄉中心衛生院僅一牆之隔,就醫卻要繞道走十多分鐘路程的刻板;羣衆對疾病預防、急救等知識的匱乏;衛生院公共醫療服務意識的缺乏、文宣和培訓的工作的落後,引起了德桑泰的擔憂。

對外,衛生院醫務人員輪流擔任學校衛生健康老師;組建巡診組輪流不間斷下鄉巡診;傳播傷口包紮、骨折簡單固定、心肺復蘇等急救基礎知識。對內為全鄉慢性病患者建檔造册;施行患者優先有病先醫制度……

幾年下來,衛生院不僅醫療服務意識得到了增强,率先在全省衛生院開創集防、治、保、康、中藏醫藥治療一體衛生服務體系,成為了周邊縣、鄉衛生院爭相來取經學習的觀摩點。而且自身硬體也實現了現代化的更新,聽診器、壓舌板、手動測壓儀老三樣,被彩超、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醫療儀器取代,建成了查、治、預防為一體的健康體檢中心。

德桑泰算過一筆賬,以前牧民掏路費、住飯店去州醫院或省城醫院做檢查,一趟下來開銷不低於3000元。德桑泰告訴記者現在體檢衛生院就能搞定,節省下來的錢累計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基礎醫療水准的提高對牧民來說就是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保障。(李興發)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