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對外公佈考古新發現,考古人員在一項目工地發現距今5000多年的仰紹文化遺址,因距龍山文化時期的鎮城遺址僅約500米,囙此這兩處遺址為探討史前人類遷徙、聚落形態變遷、史前生產力發展等問題提供了新資料。遺址內共發掘仰韶時期灰坑98座,陶窑11座,房址2座,明清墓葬6座。出土大量陶片以及石器、骨器、獸骨等。其中,陶片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灰陶為主,石器有單孔石刀、石斧等,獸骨主要包括狗、猪、鹿等。考古人員在該遺址還發現葬人灰坑1座,坑底有人骨兩具,一具為成年男性,年齡約28歲左右;一具為幼年女性,年齡約2歲。兩具人骨疊壓略呈“十”字形,人骨周邊有少量夾砂灰陶片、小塊猪骨、石塊。仰紹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西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佈在從甘肅省到河南省的黃河中游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稱之為仰紹文化。100年前仰紹文化被發現,也開啟了考古學家探尋中華文化起源的尋根之旅。(中新網,澤塔)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