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農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緊。中國有超69萬個行政村、超260萬個自然村,如何讓如此大規模的村莊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探索出一條條不同的路子出來。鄉村如何振興,農業如何產業化,農村資產如何盤活,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如何新增?一系列問題需要結合各地實際予以解答。
澎湃新聞調研採訪了浙江仙潭村、江蘇美棲村、吉林孫家屯村、江西進順村4個不同發展模式的村莊,探尋其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實踐,同時專訪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以期對上述問題的解答提供參攷。
作為民營經濟强省,浙江在城鄉差距、區域發展以及富裕程度等各項名額上都走在全國前列。“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賦予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大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兩山”理論的誕生地,浙江湖州在今年8月提出,在全國率先打造“無差別城鄉”。
共同富裕的重要議題是,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共亯。早在2015年底,湖州就率先打破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同時土地入市等其他城鄉體制改革也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湖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7244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66:1,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今年上半年更是縮小到1.58:1。
湖州德清鄉村的諸多舉措,具有極高的研究和借鑒意義。德清的“莫干山現象”,又格外引人關注。莫干山何以成為民宿的“黃埔軍校”?民宿大火之後,如何實踐共同富裕?能否可持續發展?澎湃新聞記者深入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鎮仙潭村調研,探訪湖州德清的“無差別城鄉”共同富裕之路。
村莊開始發生變化:老房子盤活成了民宿
仙潭村位於莫干山北麓,是莫干山風景區毗鄰村域,也是莫干山民宿覈心集聚區之一。在民宿產業興起之前,村民一直以毛笋粗加工、牲畜養殖等傳統農業為營生,村裡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缺資本,更缺人才。
仙潭村竹林茂密,滿眼綠色圖彭豔秋
2013年前後,村莊開始發生變化。
“2013年的時候,很多人打我電話,問我山裡的房子租不租,當初的價格已經漲到20年70萬元一次性付清。”沈蔣榮是高端精品民宿“莫梵”的創始人,17歲在村裡開理髮店,19歲將理髮店搬到縣城,後來經營著一家餐館。直到2013年,不斷有人詢問他農村的老宅是否要出租。
沈蔣榮對整個莫干山進行了考察,發現很多的外來投資者租老百姓的房子改造之後開辦民宿,而當時本地人只是跟隨模仿做低端的農家樂。整個市場考察下來後,沈蔣榮得出一些結論,外來投資者花了租金,又投入很多錢改造,也可以盈利。而本地人不需要租金,使用期也是永遠的,隨便怎麼算,即使生意比他們少一半,也不會虧本。
抱著這種理念後就下定决心,沈蔣榮將縣城的餐館交給妻子打理,自己回到山裡改造老屋準備開民宿。
“2014年我回來的時候,家門口雜草叢生,破爛的無可想像,那時候我們村就是個空心村、老年村,很多道路都雜亂不堪。我和鄰居一談,我們要致富,得先把路修好。我花了9個月時間,就地取材,改造我的民宿取名莫梵,取意沒有煩惱的清淨之地”。
“莫梵”圖受訪者提供
顧衛兵是沈蔣榮口中的早期外來投資者中的一比特。
2012年,顧衛兵和一比特老同事,來爬莫干山,爬山下來有點晚了,想找地方住,一個四合院全部住滿了,而且全是老外。思考之後,他發現這裡有商機。2013年,顧衛兵再次來到仙潭村,和村委談合作,村裡也願意盤活農村的資產,一拍即合。這家占地頗大的民宿,取名“漫時光”,是村裡第二家開的民宿,沒想到幾年以後仙潭村風風火火,顧衛兵見證著這個村莊的變化,從幾家民宿發展到現在的近兩百家。
“漫時光”圖受訪者提供
長三角是全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而莫干山幾乎處於這個金三角的中心,加上莫干山自帶歷史與文化基因,環境清幽,成為眾多消費力强的遊客的首選地。彼時高端住宿的巨大需求,未被滿足。
在這樣的背景下,“莫梵”2015年5月1日開業後,常常一房難求。兩年時間裏,沈蔣榮相繼租下了4棟村民的老房改造成民宿,在仙潭村開張。
返鄉創業成潮流:成立創業協會互助共亯
隨著“莫梵”的成功運營,帶來一種效應:很多和沈蔣榮一樣出去打拼的年輕人,紛紛向“老沈”取經。年輕人自己也在交流,本地人做的這麼高端,生意這麼好,是怎麼經營的?民宿的特色在哪裡?
沈蔣榮把他走過的一些彎路,注意事項、客人需求,無保留地分享給年輕人,幫他們把賬一算,年輕人心裡有底了。民宿行業協會在沈蔣榮的組織下迅速成立起來,協會對已開的民宿開展交流培訓,很多要來投資的民宿業主,也前來諮詢走訪。隨著莫干山越來越多的民宿開辦起來,改造的經驗、投資的成本等資訊愈加豐富。
2018年2月,仙潭村的返鄉創業基地正式掛牌,成為全國首個村級返鄉創業協會,幫助回鄉創業的青年,抱團發展。資金困難的情况下,協會聯系銀行,以最低的利息來彌補虧損,前期有經驗的民宿業主,指點後來者,幫扶他們創業。
先行成功案例加上互助共亯,仙潭村打開了返鄉的潮流,幾年時間,村裡開起了158家民宿,民宿又帶動了系列業態落地,大大小小的餐廳開到10家,農場5家,咖啡館2家,奶茶店1家……
在記者調研中,無意去到的一家民宿,正是網紅“蘚園山居”,其創始人是南京林業大學畢業的郎成傑,2016年,本在縣城做園林設計的郎成傑將自家宅基地重新修整,打造的這家精品民宿“蘚園”成為德清縣特級民宿之一。
“之前的朋友客人無意間聊起,說你們莫干山的民宿很火,你有沒有在搞,我說我已經在找人設計了,過幾年就能開起來了。那時候是個謊言,但是客人見一次問一次,感覺自己都編不下去了,就乾脆和合夥人合計了一下,兩個人就真的回到家鄉,開始創業”,芷水的創始人徐郎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看到莫干山的民宿市場火熱,徐郎躍前期做了很多調查,準備差不多之後,就回到仙潭村開始改建老屋。
徐郎躍在“芷水”的頂層露臺上圖趙子易
山裡擁有一座現代極簡的房子,是徐郎躍的夢想。原先做外貿時,滿世界跑,徐郎躍說自己的心態有點浮躁,想讓自己靜下來,喝喝咖啡看看書,民宿取名“芷水”,意為心靜如水,但創業的辛苦程度,也並不能真的“止水”。
從選設計師,選方案,到後期整個民宿的建造,要晚上過來比對圖紙有沒有搞錯,客人來了忙不過來,半夜維修設備,陪客人聊天……“這個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徐郎躍說道。
加上前期資金的投入比一般民宿要大,並且剛好準備開張時,疫情爆發了,徐郎躍有時也會焦慮。“還銀行貸款的壓力,還是可以承受的。通過與客人交談,分析客人的消費理念,我是有信心的。”等到店裡的大學生管家能够自己解决問題,徐郎躍就準備再出去做點別的事情。
“生命不停,折騰不止”,徐郎躍笑著說。
沈蔣榮盤算了下這幾年整個村的資金回流,將近4個多億,這些年輕人去外面打拼的資金帶回到鄉村,打理自家院子,村莊整體環境都得到了提升。仙潭村先後獲得國家3A級景區村莊、市美麗鄉村精品村等榮譽。“民宿村”變成了一個真正全域旅遊的村莊。
如今,村裡的常住人口已達2100多,與七八年前相比,新增了超過一倍。
營造資源分享氛圍:客人成為了群裏的粉絲
近十年來,環莫干山民宿數量逐年增長,空間分佈範圍不斷擴大,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為實現民宿提質控量,德清縣編制了《德清西部地區保護和開發控制規劃》。根據該規劃,莫干山國際旅遊度假區不斷完善民宿初審環節,讓審批效能靠前服務,變盲目投資為事前告知、變事後稽核為源頭稽核。
由於莫干山的民宿集聚,品質精良,很多外地人來這裡的民宿打拼,回去之後自己開辦民宿。
“其實這是有利的,但有時就把這家民宿的粉絲帶走了。”
沈蔣榮提出給管家配備手機,用這部手機加客人微信交流,這樣,客人走了但粉絲還在。圖新鮮是消費者的特性,往往這次來這家民宿下次會去另外一家民宿,莫干山恰好有風格各異的民宿。沈蔣榮說,“簡單一個案例,5月1日很多的民宿業主都會滿房,客人會打電話來問,你還有房間嗎?民宿主沒有這種理念的時候,會說,不好意思,我們已經滿房就掛掉電話了,我說你們千萬不要掛斷電話,因為這個客人打你電話,他想要入駐你這個品牌是對你這個品牌的認可,這時候你掛了電話,就把後面的可能性也掛掉了,應該怎麼做呢,應該說,我已經滿房了,你需要怎麼樣的房間,我幫你去找。”
“這時候,帶來的效益就是不一樣的。首先,粉絲在群裏了,並且幫他把這個房間找到的時候,他有一種感恩,這次沒做成,但變成了一個朋友,再然後,就是互相幫扶,當我們把客戶群體的需求發在群裏的時候,還有一些沒有滿房的民宿主,他也會有一種感恩,他們的入住率也就提高了,這就是先富幫後富的一種概念。”
沈蔣榮說,慢慢的,氛圍越來越好。每到旺季來臨之前,很多群裏會互相分享資源,明天需要幾個房間後天需要什麼標準的房間,將自己多餘的資源分散在群裏。“甚至,群裏會說,誰在菜市場幫我帶條魚來,明天有客人9點去高鐵站,有沒有拼車的,為出行的遊客節省出行費用,這種抱團共亯的精神,是我們共同來創造共同分享的理念。”
這種機制,不但得到了仙潭村民宿的認可,莫干山全鎮的民宿也頗為認可並且在執行。
未被民宿行業覆蓋的20%村民怎麼辦:規劃設立“强村公司”
返鄉創業的民宿主,趕在莫干山民宿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體驗著創業的酸甜苦辣,有艱辛更多的則是收穫。村中還有一部分人,也伴隨著民宿產業的興起,富裕了起來。
顧衛兵作為民宿的老闆,同時見證著村民富裕之路。“籌建的時候,小工一天70元錢,現在要兩三百,開始的時候請阿姨2200元一個月,現在都四千以上了。”
政府引導著民宿主、外來投資者發展的方向,而這些經營者也將自己員工的薪資提了起來,“這是相扶相助、相輔相成的”,顧衛兵說,“綠色的行業,並且隨著消費者理念的轉變,週末度假的需求大量新增之後,整個村的收入都有所提升。”
盧根娥是仙潭村本村村民,60歲之前,在村子裏做過各種活路。2013年,到了“漫時光”。進入這家民宿以後,顧衛兵為他們買了農保、意外險和公眾責任險。基本每年都會出去旅行,往年主要在江浙,去年去了海南,盧根娥在細數起團隊旅行去過的地方時,臉上的笑意藏不住。
顧衛兵每年會將民宿賺的30%分給員工。“我現在會關注他們的情緒,不開心了,要陪他們聊聊天,原先我也沒有注意,就是像普通老闆那樣發佈指令,後來發現,民宿不一樣,老闆和員工是捆綁在一起的,服務好客人很重要,所以員工要開開心心的。”
劉丹麗是“漫時光”的管家,之前在嘉興工作,“山裡比較安靜,上班其實像度假一樣,阿姨像長輩,其他服務人員像兄弟姐妹,我們就只要一起把客人服務好就行,服務客人就是我們的宗旨”。劉丹麗說,來到仙潭村後,薪水和之前的工作相差不多,但是包吃住,節省了一大筆開銷。像劉丹麗這樣的管家群體,年薪一般在7萬-10萬。
民宿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旺季的時候掙錢,淡季的時候往往會享受生活或出去旅遊。旺季時,整個村裡面50歲-70歲的阿姨不够用。在民宿的建造和維護中,也新增了木工、泥石工的工作機會。
一些農田,村裡原本考慮將其流轉做整體規劃,但老百姓要自己種。種的玉米,拿到城裡賣5塊錢一斤,但在村裡,有客人願意自己去採摘,可以賣到8元一斤,比租給村裡價值更高。
老百姓的房子自己來做民宿是一種管道,另外還有一些覺得自己經營能力不足,將屋子租出去,返聘到民宿中做服務。“整個村現在是572戶,通過民宿產業提高收入的,覆蓋了約80%。”沈蔣榮說。
還有那20%的村民怎麼辦?
因為理念超前、率先致富又帶領了大家致富,2020年,沈蔣榮被選舉為仙潭村村支書。被推薦為村支書後,他一心撲在村裡的工作上,騰不出更多的時間去管理自己的民宿。
“對我個人來說收入肯定是大大减少,但我希望通過我的能力和用心,把我們這個村建設更好,將產業做得更大,讓所有的老百姓真正能够富起來,就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想一切辦法要去達到的目標。”
沈蔣榮說,現時在規劃成立“强村公司”,那20%的村民,計畫通過村裡的運營,讓所有的老百姓都通過旅遊這個行業進行創收。
村村共贏:聯合更多的村豐富旅遊業態
仙潭村村裏的主幹道,今年繪上了彩虹,污水筦道和市政用水筦道都鋪進村中,“小溪邊上做了人行步道,客人飯後能散散步,在大山多走走,留下美好的回憶。”徐郎躍說。
2016年年底,沈蔣榮聯合仙潭村周邊26家民宿業主,共同舉辦了一次百壽宴,邀請村裡80歲以上老壽星吃年夜飯,為每人送上一個大紅包。從最初的20多家民宿參與,到如今,百壽宴已有100多家民宿業主、返鄉青年自掏腰包贊助活動。
沈蔣榮還策劃了百家民宿行銷、資源共亯的串門等系列活動。他一直在思考,怎麼將這些活動辦成每年必辦的活動,變成遊客可以參與的活動,並且把它做深做强。仙潭村有千年的紅豆杉,還有一些歷史的建築景點,如何挖掘這些景點的歷史文化,將其做成一個旅遊的項目,讓客人來打卡;如何圍繞水系和稻田元素來做好文章,發揮美麗稻田的元素、開展水系聯通的項目……都在規劃之中。
工作中的沈蔣榮圖趙子易
而和其他村落的聯動,也是“共同富裕”的另一層含義。沈蔣榮認為,讓客人在這裡不光要住好還要玩好,只是在仙潭村裡玩兒不够,要聯合到下麵的幾個村,比如南路村和四合村,一起來做更加豐富的旅遊業態,那麼仙潭村的客人可以有更多玩的地方,其他村的客人資源也可以導入到仙潭村,來實現村和村的共贏。
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認為,“仙潭村的民宿,可以說是莫干山民宿的一個縮影。生態好環境好,這一點固然重要,但民宿的覈心,還在於鄉村的文化,這是靠村民造就的。民宿實際上是旅遊休閒度假產品的一個類型,和其他的產品不一樣,是人的即時性的經歷和體驗,需要遊客和村民互動,這一點仙潭村做的很好,是真正的民宿,把民宿的靈魂做出來了。抓住這個覈心,是可以複製推廣的。”
“從仙潭村的民宿發展能够看到,帶頭人非常重要,老沈不光自己做,還帶領村民一起做,而且做的很好。鄉村的文化和旅遊能人,起到的帶頭作用是尤為關鍵的。接下來可以進一步提升民宿的品質,聘請或培訓一批有較高文化貭素、鄉村藝術才能的年輕人,將他們培養成運營管理、服務民宿的專業人員”,周武忠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