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黑龙江 45℃ 0
摘要:《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

《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0月29日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切實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增强綜合素質為目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到2022年,體育課程開齊開足,體育教師配齊配强,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機制更加健全,教學、訓練、競賽體系普遍建立,校園冰雪運動基本普及,教育教學品質全面提高,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樣化、現代化、高品質的彰顯黑龍江特色的學校體育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育教學品質提升工程

1.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嚴禁擠佔和挪用體育課時。小學1-2年級每週體育課不少於4課時,小學其他年級和國中每週體育課不少於3課時,高中每週不少於2課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要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於144學時(專科生不少於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為其他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高等教育階段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更新體育教學觀念,强化體育教學結果運用,注重學科融合與課程思政。

2.構建一體化學校體育課程體系。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堅持“五育”並舉,著力構建學段銜接、貫通培養的大中小幼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遊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愛好,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義務教育階段將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作為體育課必修必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高中階段進一步發展學生運動專長,根據實際情況,有序把專項運動技能作為必修選學內容,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管道,塑造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職業教育階段促進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培養結合,培養身心健康的科技人才;高等教育階段促進體育課程與創新人才培養結合,培養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各級各類學校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圍繞課程目標和運動項目特點,精選教學素材,豐富教學資源。依託黑龍江地域優勢,制發全省大中小學冰雪體育課程教學指南,豐富優質課程資源。

3.保證課餘體育鍛煉時間。完善多方參與的體育聯動機制。以課堂教學為主體,健全社會、家庭和學校聯動機制,推動體育課程學習向課外延伸。堅持大課間活動制度。利用學校課後服務自主開展體育活動,建立家庭作業制度和體育進社區等,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對學生體育鍛煉情况實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高校要廣泛開展體育活動,完善高校早操制度,重視課內外一體化的鍛煉形式,將課外體育活動開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落實軍訓課時,强化軍事訓練,保證軍訓質量。

(二)實施體育活動品牌創建工程

4.打造校園冰雪特色運動品牌。發揮我省冰雪優勢,積極開展不同特色的冰雪活動。在中小學校體育課全面普及滑冰、滑雪項目,鼓勵各校開設冰球、冰壺、冰扒犁、抽冰尜等體育項目,幫助學生熟練掌握1-2項冰雪運動技能,提倡學校定期舉辦冰雪運動會。遴選500所省級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開展好省、市、縣、校四級冰雪競賽活動。持續推進“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

5.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品牌。重視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推廣,探索武術、摔跤、空竹、毽球、八段錦、射藝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教學、訓練、競賽活動,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定期開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普及與成果展示活動。

6.培育體育競賽品牌。有計劃地在大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球類、田徑、游泳、冰雪運動等各種競賽活動,構建省、市、縣、校四級體育競賽制度和選拔性競賽制度。各學校每年至少舉行1次綜合性體育競賽、5次單項比賽,做到以點帶面、全員參與。完善分小組、分學段、分等級、跨區域的校園體育競賽機制。每3年舉辦1次全省學生夏(冬)季運動會,每年舉辦各類學生省級單項比賽;市級學生夏(冬)季運動會每年舉辦1次。

7.推進體教融合模式。建立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互認、互通、互助的合作機制,建立縣域教育體育深度融合機制。利用體育系統的資源和科技優勢,鼓勵學校與體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等合作,共同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加强高校高水准運動隊建設,推進高水准運動隊與省直優秀運動隊共建發展,體育部門在高校高水准運動隊訓練、競賽、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鼓勵以俱樂部、協會和社會團體的形式組建興趣小組,將高校高水准運動隊建設與中小學體育競賽相銜接,納入國家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通路。實現人人有項目、校校有特色,力爭3年內遴選不少於200所省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不含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

(三)實施體育師資隊伍優化工程

8.配齊配强體育教師。各地要統籌規劃,按照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師生配比,結合教學計畫中體育課授課時數所占的比例和開展課餘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未配齊體育教師的地區每年應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體育教師。在大中小學校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開展高校體育浸潤行動計畫,鼓勵大學生到農村或者邊遠地區支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購買服務、與相關專業機构合作等管道向中小學校提供體育教學服務。落實高校體育專業和高水准運動隊專業教師、教練員配備最低標準,不達標的高校原則上不得開辦相關專業。

9.提升體育教師能力。通過“國培計畫”、“省培計畫”加大對中小學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把教師的師德作為首要培養目標,强化專業技能的提升,加强教研、科研能力培養。完善體育教研員培訓、教研、考核機制。每兩年組織1次全省體育教師技能大賽,所需資金由省級教育部門統籌現有經費解决。支持高等師範院校與中小學校建立協同培訓基地。推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學校協同育人體系,遴選一批教育實訓基地。

10.提高體育教師待遇。完善體育教師績效工資和考核評估機制,將訓練、科研、競賽、體質健康測試等常態化工作計入教師工作量。學校要按實際為體育教師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完善體育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確保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體育教師擔任班主任。提升體育教師科研能力,在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中設立體育學相關課題,在全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省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等立項中設立體育專項課題。保證體育教師在全省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佔有一定比例。

(四)實施體育辦學條件改善工程

11.加强場館設施建設。各地應製定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具體方案,加大老城區學校體育場地(館)改擴建工作力度,“一校一策”解决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的實際困難。把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中小學校建設體育場館,與體育基礎薄弱學校共用共亯。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加强高校體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用。公共體育場館要向學生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各地各校要多管道籌措資金,自建冰場或利用自然冰場、社會冰雪場地,確保實現“校校有冰場”。

12.改善器材配備。按照國家標準配備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所需器材設備,建立體育器材管理制度,完善體育器材補充機制,鼓勵體育教師積極開發具有本地特色項目的體育器材,提高體育器材的利用率。

13.加大經費投入。各級地方政府要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制,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體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發展,多管道增加投入。

(五)實施體育評估機制改革工程

14.强化學校體育評估。完善日常考察機制,建立全方位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建立基於情感激發、態度養成和價值觀形成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開創“數位化體育”格局,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學校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評價指標體系。加强學生綜合素質評估檔案使用,推進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需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攷。

15.深化學校體育科目考試。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範圍。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形式,逐步提高中考體育科目分值占比,積極創造條件,將冰雪項目納入中考。積極推進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學校測試項目、標準要公開化,測試形式要規範。對體育科目考試情况實施經常性督導。

16.健全教育督導評價體系。成立各層級督導專家組,全面督導各級學校體育工作。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素質測評情况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工作情况等納入市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估重要內容。强化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將其作為評估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准、義務教育品質評價程度等工作重要內容。把體育工作及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估的重要名額,納入高校本科教育教學稽核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體系。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三、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17.加强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學校體育納入省市縣發展規劃,加强總體謀劃。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重視、關心學校體育工作。各地要結合實際製定本地實施學校體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畫;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加强學校體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統籌協調機制。

18.加强制度保障。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安全風險管理機制。健全政府、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範和處理機制,探索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機制。試行學生體育活動安全事故協力廠商調解機制。加强學校體育活動的安全教育、傷害預防和風險管理。

19.營造社會良好氛圍。加大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政策的文宣解讀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各地要及時總結、文宣、推廣學校體育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不斷擴大輻射面,提高影響力。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到2022年,使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美育教師基本配齊配强,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强,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品質的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育教學品質提升工程

1.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嚴格落實學校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圍繞課程目標,開設以藝術課程為主、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美育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藝術課程小學每週不少於4課時,國中每週不少於2課時。普通高中藝術課程累計不少於108課時。非藝術類中職學校藝術類必修課程累計不少於72課時。職業教育應將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强化實踐,開設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拓展性藝術課程。高等教育階段應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學分方能畢業。鼓勵高校將美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2.深化美育教學改革。中小學校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課程。創新藝術教育理念,尊重藝術教育規律,探索“感受和體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挖掘藝術內涵和提升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依託黑龍江“五色”教育資源,建設獨具特色的藝術實踐課程和校本課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黑龍江優秀精神,普通高校應開設藝術限定性選修課,也可根據本校學科建設、所在地域等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及教師的特長和研究成果,開設各具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或系列專題講座,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藝術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有機結合,推進“新文科”、“新師範”建設,打造一批一流藝術教育課程,培養具有崇高審美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貭素人才。融合新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加强美育網絡資源建設,完善美育數位資源庫。

3.加强“五育”融合理念。堅持“五育”並舉,促進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合,推進課程改革、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探索將美育教育貫穿學校整體教育全過程,積極發揮美育的載體輔助作用,鼓勵各學科在教學中廣泛使用藝術,更好發揮學生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鼓勵高校開設跨學科美育課程,培養學生跨領域學科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能力。

4.抓好藝術綜合實踐活動。以班級為基礎,培養每名學生至少1-2項藝術愛好,在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覈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開展合唱隊、舞蹈隊、樂團、美術工作坊等“三隊一坊”建設,定期組織綜合性校園藝術節或舞蹈節、戲劇節、合唱節、合奏節、美術展等專項實踐活動。高校要廣泛開展班級、年級、院系、校級等群體性藝術展示交流活動,加强各種藝術類社團建設。

(二)實施美育特色品牌創建工程

5.打造美育活動品牌。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構建省、市、縣、校四級展演體系,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美育活動品牌。每年開展省級大中小學生藝術專項展示,每3年舉辦1次省級大學生、中小學生綜合性藝術展演。持續推進“龍江藝術大講堂”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充分發揮地方藝術院團作用,開發一批具有教育性、思想性、藝術性的優秀作品。形成校校有特色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發展格局,到2025年,重點遴選省級美育特色學校100所。

6.建設優秀學生藝術團。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組建合唱團、樂團、戲劇社、藝術實踐工作坊等學生藝術團,每年定期組織納新。有條件的學校可配備指導教師和場地,統籌現有經費保障藝術團排練、演出、學習等活動的開展。到2025年,重點遴選20個省級優秀大學生藝術團和100個優秀中小學生藝術團。遴選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基地。

7.普及校園冰雪文化活動。利用我省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搞好校園“冰”、“雪”文化建設,積極開展與冰雪相關的繪畫、雕塑、書法、攝影、舞蹈、聲樂、器樂、徵文以及微電影等各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動,打造成獨具一格的特色品牌。統籌現有經費,舉辦全省大學生冰雕、雪雕大賽和中小學校園冰雪文化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立冰雪文化長廊,使冬季校園真正成為中小學生快樂成長樂園。依託黑龍江地域優勢,編訂冰雪文化特色美育教材,為各級各類學校提供優質課程資源。

(三)實施美育師資隊伍優化工程

8.配齊配强美育教師。加大中小學校美育教師補充力度,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招聘美育教師,優先補充邊遠農村學校。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合作等管道,向中小學校提供專業化的美育教學服務。鼓勵有藝術特長的教師和管理人員經必要專業培訓合格後轉崗美育教師,鼓勵聘用社會文化藝術團體專業人士、民間藝人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高校要在現有黨政管理機構、教學教輔機构總量內設立專門的公共藝術課程管理部門和教學機构,配備專職人員從事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管理。擔任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人數,應占在校學生總數的0.15%-0.2%,其中專職教師人數應占藝術教師總數的50%。

9.提升美育教師能力。通過“國培計畫”、“省培計畫”等加大對中小學校美育教師培訓力度。成立全省高校和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培育一批學校美育優秀教學成果和名師工作室。每兩年開展1次美育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

10.强化美育教研科研活動。提升藝術類學科教研工作,推廣優秀教研成果,探索推行大中小學校美育教師一體化教研培訓機制,建立相關考評制度。加强美育教研員隊伍建設,配齊配好各級教研員,把有能力、有經驗、在某一藝術領域有成就的人才引入教研員隊伍,建立在職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教研、科研、培訓常態化機制,並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扶持。在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中設立美育學相關課題,在全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省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等立項中設立美育專項課題,深入研究學校美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四)實施學校美育工作保障工程

11.加强配套設施建設。建立美育器材補充機制,配好美育教學所需器材設備。學校美育場地器材建設要有具體方案,禁止佔用或挪用,各地要按照“一校一策”原則,積極協調解決場地器材不足的問題。將農村學校美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中,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中小學校建立美育場館,完善藝術場館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共用共亯機制。加强高校美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用藝術場館。

12.統籌綜合社會美育資源。加强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專案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鼓勵高校和社會院團與中小學校建立美育教育聯合體,聘請藝術專業人士作為課外藝術實踐課兼職教師,豐富學校美育課程內容。都市和社區建設規劃的藝術項目要統籌學校學生藝術實踐需要,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推動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免費或優惠向學生開放。綜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作為中小學生課後服務的重要內容,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購買服務為學校提供普惠性的美育優質服務課程。

13.支持和幫扶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校美育教育。鼓勵支持都市美育教師到農村地區支教,建立校際、城鄉學校“手拉手”幫扶機制。統籌推進鄉鎮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美育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採取同步課堂、共亯優質線上資源等管道提高美育課程質量。開展高校美育浸潤行動計畫,高校綜合優質美育資源,為本地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校美育課程教學、藝術社團活動、美育師資培訓、校園文化建設等提供定向精准幫扶的美育志願服務。依託高校特別是師範院校培養合格的中小學藝術教師,在農村學校設立教育實習基地,積極開展頂崗實習。支持社會力量開展美育公益項目。

(五)實施美育評價體系建設工程

14.完善學生美育評估。把中小學生學習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藝術實踐活動情况納入學業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範圍。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製定我省學生藝術發展的測評體系和測評管理辦法。將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估。評估工作從關注學生“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到關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成長當中對藝術的“感知與判斷”、“理解與分析”、“運用與表達”進行全過程評估。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高校要合理優化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修滿規定學分方能畢業。

15.完善美育教師評估。完善美育教師績效工資和考核評估機制。將美育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藝術社團指導、課外活動、課後服務等第二課堂指導和走教任務計入工作量。保證美育教師在職稱評聘、獎勵、進修、培訓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保證美育教師在全省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佔有一定比例。

16.納入教育督導。加大學校藝術教育的督導力度,對課程開設、師資配備、學生藝術測評結果情况每年進行1次專項督導。將美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情况和支持學校開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納入市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估重要內容。强化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將其作為評估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准、義務教育品質評價程度等工作重要內容。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估重要名額,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估。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三、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17.加强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强對本地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建立由地方政府牽頭、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美育工作協調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製定實施學校美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充分發揮各級藝術教育委員會諮詢、協調、指導等職能。建立美育工作年度報告制度,作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年度考核的依據。

18.加大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制,地方政府要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美育工作。完善美育教育基礎建設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美育發展,將其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予以支持,吸引社會捐贈,多管道增加投入。

19.營造社會良好氛圍。要加大學校美育工作政策文宣解讀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美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要及時總結、文宣、推廣學校美育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不斷擴大輻射面,提高影響力。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