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霸到厭學,10歲女孩得了抑鬱症,醫生這番話給所有家長敲警鐘!

養生健康 77℃ 0
摘要:“她才10歲,怎麼就得了這個病呢?”小美(化名)的媽媽接受不了女兒的病情,在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情感障礙病房主任劉蘭英的診室裏掩面哭泣。從學霸到厭學,小美的經歷也給許多父母的錯誤的教育管道敲響警鐘。劉蘭英強調,要及早地識別心理症狀,儘快有效地干預,能够更好地保障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劉千通訊員應曉燕

“她才10歲,怎麼就得了這個病呢?”小美(化名)的媽媽接受不了女兒的病情,在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情感障礙病房主任劉蘭英的診室裏掩面哭泣。

“現時只是輕度抑鬱症,只要你們好好配合,經過治療,孩子很快能好起來,返回學校正常讀書。”劉蘭英安慰小美父母。

從學霸到厭學,小美的經歷也給許多父母的錯誤的教育管道敲響警鐘。

小美學習成績優异,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

但是,有一次,在學校被老師責備後,小美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回家就開始出現頭痛,第二天到學校頭痛加重,渾身緊張,沒辦法集中注意力聽課,就這樣,小美的成績滑落到了百名外。

來源:視覺中國

小美爸媽卻抱怨:“怎麼越考越差,為什麼不能像以前那麼優秀?”小美聽了,心理壓力很大,更提不起學習的勁了,每天做作業都要做到淩晨一點才能勉强做好。

成績差了,小美父母被老師談話,小美感受到了同學們異樣的目光。漸漸地,她不願意去學校了,一提到學校就擔心、害怕,還會肚子疼,甚至拉肚子,晚上睡覺想到第二天要去上學就做噩夢。

來源:視覺中國

小美的父母束手無策,才帶她去看心理專科。

劉蘭英回憶,第一次見小美,她表情愁苦,多問少答,心理量表評估結合檢查,小美被診斷為“輕度抑鬱發作”,劉主任說,這可能跟小美被責備時出現的應激性抑鬱有關。

藥物治療了一段時間,小美依舊心情不好,提到學校就害怕、頭痛。於是,劉蘭英讓小美嘗試繪畫治療,把她的情緒和想法用畫呈現出來。

下一次門診帶,小美帶來了第一幅畫。這是一幅以“房-樹-人”為主題的畫。

在劉蘭英主任的引導下,小美介紹,畫面裏的小女孩代表她自己,劉主任從畫中分析出,小美比較內向,人際交往相對拘謹,非常重視安全感,防備心理較重。

來源:視覺中國

每次複診,小美都會帶來一幅新創作的畫。在一次次的繪畫過程中,小美的情緒得到了釋放,劉蘭英也從畫中解讀到很多小美內心的想法,慢慢地,她發現,小美的畫變得有色彩了,內容更豐富了,隨之發生變化的是小美的臉上開始有笑容了,劉蘭英聊天也是有說有笑的。

情緒好了,但是,小美還是對上學有陰影。

為了讓小美能回歸學校,劉主任又為小美制訂了系統脫敏治療,讓她從看課本學習開始,按時完成習題,再讓小美的父母帶她到學校周邊逛逛,逐步過渡到陪同小美進學校大門,到教室門口,坐在教室裏的座位上……

在醫生、父母、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小美最終順利回歸校園。

上個月,小美來複診的時候帶來了新作品。這次的畫色彩鮮豔,整體畫面氛圍輕鬆、詼諧。她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在最近的一次的考試中,重回年級前三名!

近幾年,抑鬱症越來越低齡化,讓兒童心理問題專家劉蘭英感到憂心。她告訴記者,小美還不是年齡最小的抑鬱症患者,在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情感障礙科,門診病人中一半都是青少年,年齡最小的8歲,而情感障礙病房裏,將近一半病床住著的也是青少年,最小的一比特患者由媽媽陪著,才10歲。

“由於學業壓力、家庭問題等,青少年厭學、自殺的情况越來越多,門診就診數量逐年增長,對於孩子情緒上的一些表現管道,可能正代表著孩子可能在向你求救,家長千萬別不當回事。”劉蘭英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整夜整夜的睡不著,經常動不動就發脾氣,不想上學,愁眉苦臉,待在房間哭泣等等這些症狀,說明孩子可能是心理健康出現了一些問題。

“這時候,家長一定保持一顆平常心,包容孩子的缺點跟不足,比如成績不好,可以一起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去指責孩子,焦慮情緒是會傳遞的,你焦慮,會讓孩子更加焦慮,事情會變得更糟。”劉蘭英強調,要及早地識別心理症狀,儘快有效地干預,能够更好地保障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