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直是渴望“副中心”的。從現實意義上講,這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撐起“中國經濟第四極”必須跨過的一步。
早在2018年6月底,四川就首次提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都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由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等7城“競爭上崗”。
根據最新公佈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除德陽劃入“成都都市圈”範疇外,其餘6城仍在各自區域擔當C比特——
把綿陽、樂山打造為成都平原區域中心都市
支持南充、達州建設川東北區域中心都市
支持宜賓、瀘州建設川南區域中心都市
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年多來,上述“種子選手”不僅積極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更紛紛將眼光抬高,提出建設“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考慮到重慶的“直轄市内容”,四川“第二城”,其實也將順勢成為成渝“副中心”。眼下,勢頭強勁的宜賓向綿陽的“老二”位子步步緊逼,坊間熱議再起。是成功守擂還是實現反超?抑或是另有黑馬突圍?
01
雙城經濟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此前撰文稱,其在戰畧意義上“更是新時代的‘新三線建設’”。
《規劃綱要》顯示,雙城經濟圈覆蓋四川一側15個市,包括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平武縣、北川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和資陽——“副中心”種子選手悉數在列。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現看,綿陽、宜賓、瀘州的勢頭要好於德陽、南充、達州和樂山,同比增速和兩年平均增速兩項名額均在四川平均線之上(分別為9.3%、5.8%)。
同時,綿陽和宜賓可謂不相上下,前者繼續保持總量第二比特,增速達到10.1%;後者則在前三季度首次跨過兩千億門檻,且增速排名第一。
事實上,除成都外,四川“第二梯隊”一直咬得很緊,“十三五”時期都市排位也曾幾度更新,而綿陽始終保持著“領跑”姿態。
但隨著宜賓崛起,“第二名”之爭開始出現新的變化。
2017年,綿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74.75億元,成為四川首個經濟總量破2000億元的地級市;2018年,宜賓也順利邁過2000億門檻。
2019年,宜賓GDP超過德陽,首次躋身全省第三,“實現了20年來的歷史性突破”,並正式向綿陽發起挑戰。
2020年,綿陽GDP首次突破3千億大關,同期宜賓GDP達到2802.12億元;今年年初,宜賓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確保2021年全市GDP突破3000億元”。
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表示,GDP達到三千億元是現階段四川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的一個基本標準。而更為重要的標準是,要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占到8%以上的比重。
換句話說,“8%”是比3000億元更重要的“副中心”參照。為什麼要以此為分界線?
戴賓在受訪時解釋,從我國各個省區已建的省域經濟副中心來看,其在全省GDP的比重一般都在10%以上。考慮到四川省國土面積更大、都市數量更多,其占比較其他省區可略低一些。
“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都市的中心性功能,承擔更多的全省性功能。”他指出,綿陽、宜賓GDP達到三千億元,“也只能說是這兩個都市初步建成了全省經濟副中心”。
需要說明的是,結合2015年和2020年經濟份額占全省比重來看,四川7個“種子選手”中,只有綿陽和宜賓占比在上升,分別提高0.6、0.7個百分點,達到6.2%、5.8%——但距“8%”分界線仍有一段距離。
02
放在全國經濟版圖上,宜賓還沒有“地方特產”五糧液那般家喻戶曉。但和其他幾個兄弟都市相比,宜賓這幾年的確“沖”得很猛,“長勢”明顯。
不久前,四川日報曾刊文求解“為什麼是宜賓”——
從興建大學城科創城,補上科教短板,到引進寧德時代、華為、吉利等重大專案,培育新興產業……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宜賓曾高度依賴白酒和煤炭兩大產業,近年來其似乎練就了一身“無中生有”的本領,成為區域版圖上的一大亮點。
戴賓在受訪時表示,大學城建設是讓他感到宜賓“不一樣了”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一個常被引用的故事是,2016年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前往深圳招商,有企業家問他:“宜賓有沒有支撐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那一年,宜賓只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職院校。
而如今,“科教支撐”已被寫入宜賓“投資指南”:與20所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現時建成12所,在校大學生7萬人;引進清華啟迪科技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等12所產研院,鄧中翰、歐陽明高等7個院士工作站入駐運行。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聯合發佈產教融合型企業和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宜賓被列為全國21個試點城市之一,成為四川唯一入選都市。
2019年這個年份,對宜賓同樣意義重大:步入“高鐵時代”,啟用新機場,區位條件得以改善;同年9月啟動申報設立宜賓三江新區工作,次年2月獲批成為四川首個省級新區。更關鍵的是,2019年9月,宜賓與寧德時代“攜手”,共建西部新能源產業基地。
圖片來源:三江新區
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已公告在宜賓建設6期項目,總投資320億元,其中一期項目已於今年6月投運。在其不斷擴大的戰畧版圖中,宜賓將成為“全球新能源電池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重大專案帶來的撬動力或許比想像中還要大。一個細節是,承載寧德時代的三江新區,去年年內3次調整2025年GDP目標值,從600億元、800億元到1000億元,一路攀升。
近期召開的宜賓市第六次黨代會,同樣上調了發展目標——今後五年不僅要高品質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副中心”“全國性交通樞紐中心”等,還要加快建設“國家區域中心都市”,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5800億元。
而此前宜賓“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500億元、力爭達到5000億元,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站在3000億門口,要實現新的增長目標並不輕鬆。但無論如何,外界已經感受到它的“野心”。
03
面對來勢洶洶的“追兵”,綿陽怎麼辦?
地方“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綿陽的目標是: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600億元,力爭超過5000億元,總量穩居全省第二比特,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綿陽市第八次黨代會最新提出的奮鬥目標包括:今後五年,經濟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00億元,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成渝地區副中心都市。
按照預期目標,未來五年宜賓將取代綿陽,順勢成為成渝“第二城”。但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强強調,不能簡單地以GDP“論英雄”,“綿陽承擔的不只是GDP視角下的計量單元”。
四川區域經濟佈局示意圖圖片來源:四川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作為中共中央、國務院準予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是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現有“兩院”院士28人,各類專業科技人才24萬人、高技能人才12萬人。
不過,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看來,綿陽過去多年的發展既“受益於軍工”,一定程度也“受制於此”。
他解釋說,當前軍民融合進展不是很快,軍工企業轉型也未產生太多亮點,受體制機制等因素影響,國防軍工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短期內想有實質性突破並不容易”。
能否在機制上取得突破,創新解决“兩張皮”的難題,或是綿陽未來發展最大的變數。當然,面對“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綿陽的地位也是其他城市難以撼動的。
正如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劉東所言,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綿陽的原創能力就是國家在這方面的原創能力,“所以要不斷強化綿陽科技城的原創性”。
《規劃綱要》提出,要高水准建設中國(綿陽)科技城,鼓勵大院大所發展孵化器、產業園;四川“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推動中國(綿陽)科技城突破性發展。
去年12月,四川批復設立第4個省級新區——綿陽科技城新區,今年3月掛牌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今年9月,綿陽市委書記羅增斌升任四川省委常委。公開資料顯示,綿陽市委書記躋身副省級多在轉崗之後,在任上升任的並不多見。
種種動作表明,重視,是真的重視。
04
不過,四川省發改委日前批復的《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總體方案》(下稱《方案》),為川南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
事實上,關於內江自貢“一體化發展”的討論由來已久,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時不時就會有網友建議讓二者“合併”。
《方案》提到,兩市中心城區直線距離僅28公里,是四川地級市中心城區距離最近的兩個都市,同城化發展有著天然地緣優勢。同時,二者經濟體量和區域勢能相當,有强烈的共同發展訴求……
根據目標,到2025年,內自同城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兩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200億元。”
在陳耀看來,川南經濟區一定要培育形成一個可以引領帶動的“集聚中心”,“不然四個都市都差不多”。如果想要儘快形成“副中心”,行政區劃調整是可以考慮的一種管道,“當然,現在不主張這麼做”。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格局示意圖圖片來源:《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戴賓則認為,全省經濟副中心在其他省區稱為省域副中心都市,是針對都市而言,內自同城化的結果是形成一個區域板塊,不是一個都市。“可以說內自同城化有助於形成支撐四川經濟發展的一個區域板塊,但不宜稱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按照“合併”思路,粗略對比了“內江+自貢”在四川全省GDP中的占比,其中,2015年達到7.8%,2020年僅有6.1%——這一比重雖僅次於綿陽的6.2%,但和“自己”比卻下降了1.7個百分點。
戴賓在受訪時分析指出,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二者都是傳統老工業基地,都面臨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產業的轉型陞級問題。
兩市行政區面積偏小,自貢尚不足5000平方公里,內江市行政區面積僅有5385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偏小直接影響到兩市的土地利用規模、人口規模、市場規模以及經濟腹地,也影響到行政區範圍所蘊藏的資源種類和總量,同時也對兩市經濟活動的空間組織和空間拓展形成極大的影響。
“這也是推進內自同城化的重要原因。”戴賓說。
記者|餘蕊均
編輯|劉豔美何小桃杜恒峰王嘉琦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每經AI品房”小程式正式上線,
全國297個地級都市100萬個樓盤社區,
樓市資訊與樓盤分析智慧獲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