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克中看上海環境治理决心空氣品質提升同時上海地表水環境質量也明顯改善

上海 76℃ 0
摘要:同時,上海地表水環境質量也明顯改善,在消除劣五類斷面基礎上,今年前8個月,上海77.3%的地表水斷面水質達到優良,占比同比提高5.1%。進一步為相關市場主體減負,優化營商環境,今年9月起,上海環評改革政策陞級。

  去年上海的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創下“史上最低”;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率達到87.2%,是有監測以來的最好水準。

  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好,生活在上海的人們感到幸福,卻讓一些專業人士有了“甜蜜的煩惱”——環境治理符合邊際效益遞減規律,以前治理力度一大,污染減輕的效果就很明顯,而越往後,即使治理力度更大,效果也可能不明顯。

  不過,今年前三季度的生態環境質量,再次讓公眾看到上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决心和效果。

  今年前9個月,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達到91.6%,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

  同時,上海地表水環境質量也明顯改善,在消除劣五類斷面基礎上,今年前8個月,上海77.3%的地表水斷面水質達到優良,占比同比提高5.1%。

  大氣:盯住“蹺蹺板”的病根

  在空氣污染治理領域,有一個經典的“蹺蹺板”現象:好不容易壓住了PM2.5的濃度,臭氧等污染物的濃度卻升高了。

  隨著空氣污染治理的深入,上海正面臨“蹺蹺板”問題。PM2.5“一家獨大”的日子已經過去,在防止其“反撲”的同時,臭氧等污染物的問題開始突出。2019年起,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數占比超過PM2.5,數值出現上升趨勢。

  雖然新的“攔路虎”令人擔憂,卻讓治理者找到了當前的病根——揮發性有機物。早在2015年至2017年,上海就啟動了第一輪揮發性有機物的系統治理,2026家排污組織通過治理,共减排揮發性有機物9.8萬噸。

  去年起,新一輪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啟動,到2022年底,全市2000多家企業要完成揮發性有機物的深度治理,全市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總量要在2019年的基礎上再减少10%左右。

  生態環境治理進入“深水區”,哪一塊骨頭都不好啃。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一輪治理是針對前一輪達標排放基礎上的“超量减排”,如何激勵達標排污組織“跨前一步”是難題,任務艱巨,但依然得到大多數經營者的理解與支持。

  龍工(上海)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就是兩輪治理的親歷者。自2014年開始,這家公司將部分產線由溶劑型噴塗工藝改為噴粉工藝,叉車廠將塗裝工藝改為噴粉工藝,通過一系列减排措施,一年少排放揮發性有機物400餘噸。

  公司負責人透露,現時正按照相關要求推進第二輪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儘管有一定壓力,但要在上海持續發展壯大,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污染治理能力,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經營者才能笑到最後。

  河湖:“手術”後做調養美容

  今年春天,暖陽灑在航頭鎮長達村的園溝河上,河邊的桃花粉粉嫩嫩,正在“孵太陽”的十九組村民倪秦妹臉上寫滿愜意。

  作為航頭鎮生態清潔小流域試點,園溝河把土坑打通,引入周邊河水,形成總長700多米的水網,再鋪路修橋,在河岸邊種植自然草坡,輔以原本農家自種的桃樹,如今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打卡點”。

  園溝河是上海水環境治理新模式的縮影。今年,上海全面啟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到2025年,建設50個生態清潔小流域,覆蓋約3200平方公里的土地,約占全市總面積的51%;到2035年,覆蓋全市的151個生態清潔小流域全部建成。

  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劉曉濤表示,和以往的河道治理不同,生態清潔小流域的治理更重視三點:治理目標從水環境改善轉變為水生態系統修復,治理管道從單條河段整治轉變為集中連片治理,治理內容從以污染源治理為主轉變為生態綜合治理。

  新的五年,上海治水重點是給水體做“手術”後的調養及美容,讓市民因身邊有健康美麗的河湖而幸福。

  水環境治理邁入“深水區”,還要堅持流域治理,只有上下游齊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

  秋風中,蘇州吳江的汾湖大橋上出現一支“陌生”的環境監測隊伍,所有成員來自上海青浦。站在橋中央,抽檢員放下水桶,抽取太浦河水樣。

  為何要跨省採樣?“這是為將來青吳嘉47個跨界河湖的聯防聯治打基礎。”青浦區環境監測站副站長王陽表示,三地的監測設備、流程、方法等多方面還在磨合,將來,用統一標準獲得的監測數據會匯總到一個平臺上,提升整個區域水環境治理的效率和深度。

  聯合保護水資源、聯合執法巡查、聯合監測水生態、聯合防控水污染以及聯合評估管控,這正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在水環境治理上的願景。

  空間:優先供給綠色產業

  藍天白雲、碧波蕩漾,它們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既是治理之功,也是上海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上海,更多的便利和空間優先讓給了綠色產業,減輕了後期治理污染的壓力,形成了產業與生態環境的良性互動。

  卡特彼勒再製造工業(上海)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這家主要從事內燃機及零部件再製造的企業屬於迴圈產業,享受到了環評改革政策的便利。

  卡特彼勒今年要改造陞級兩條生產線,由於項目不屬於《臨港新片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重點行業名錄》,便採用了告知承諾的環評審批管道,當天提交材料當天完成審批,比常規審批流程節省了約20個工作日。

  此外,由於項目單項污染物新增排放總量在0.5噸/年以下,辦理環評審批手續可免於提交主要污染物總量來源說明,又省去了收集資料和在多地之間奔波的大半個月時間。

  進一步為相關市場主體減負,優化營商環境,今年9月起,上海環評改革政策陞級。

  此次環評改革新政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優化調整既有的市區環評分級審批名錄,位於上海自貿區保稅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以及浦東新區範圍內的項目,環評審批許可權下放至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及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審批。大型主題公園、新建燃氣發電項目、330千伏以下輸變電工程等部分污染治理工藝成熟、環境影響可控的建設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屬地生態環境部門。

  其二是立足羣衆視角進行減負,對涉及面廣、辦件量大且環境影響小、環境風險可控的高頻事項,簡化環評形式或不納入環評管理。簡單機械加工的製造業、單臺容量20噸/小時以下的瓦斯鍋爐等23個行業46個項目類別中的部分項目實施環評豁免。單純分裝混合的化工、醫藥行業研發中試等3個行業4個項目類別中的部分項目降低環評等級。

  特定區域和特定行業的項目推行環評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環評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减少至1個工作日,實現即來即辦。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