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路上,他們眼中有光脚下有力

天津 77℃ 0
摘要:瞭解到這些辛酸與無奈後,他們搭建平臺,在“2021區長訪談”欄目中邀請村民與區長直接對話,妥善解决問題,給了羣衆一個滿意交代。

今天,新聞工作者迎來了第二十二個中國記者節。這是一個不放假的節日。對記者而言,無論是風裏雨裏雪裏,還是節日裏,他們不是在新聞現場,就是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

他們忙著記錄歷史

記者,時刻記著初心、記著擔當、記著堅守、記著作為。

庚子年春,新冠疫情暴發。海河傳媒中心今晚報記者胡智偉在妻子懷孕1個多月之際,毅然選擇逆行採訪已經“封城”的寶坻區。

“胡老師,您選哪?”面對詢問,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哪個鎮有確診病例,我就進哪個鎮。”8天採訪結束,胡智偉又主動請纓和同事留下繼續採訪,只因一個信念:“離疫情越近的地方,一定有好新聞。”全區24小時大排查、“紅區”的醫護人員、黨旗下冒雪守卡口的村幹部……都被他一一記錄下來。“我立下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誓言,我堅信,每一個普通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我們終將會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他說。

歷時72年、幾代攝影記者、30萬張新聞照片……天津日報資料圖片庫裏的每一張老照片,都故事滿滿。

“在一代又一代天津日報攝影記者的鏡頭裏,我們看到了天津的滄桑巨變”,海河傳媒中心天津日報攝影記者劉欣說:“一張張新聞圖片,無不展示著大美天津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我為有這麼一群永遠都沖在一線的同事而驕傲,鏡頭外的我們,也正用自己的管道,堅守著新時代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2002年,她與同事連夜開了8小時長途車,從天津趕到大連採訪5·7空難。她與遇難者家屬一起進入停屍房,第一次近距離感受死亡帶來的絕望與悲傷。淚眼蒙矓中,她沒有退縮,而是快速對焦,按動快門……

他們忙著傳遞溫暖

盲人的世界不只有黑白,同樣有色彩和陽光。十二年來,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中心記者海瑛堅持用聲音做盲人的眼睛,為他們講解電影,讓他們從電影中感受人間煙火。

“我有一份真摯的初心,一個樸素的願望,根植於心,從未改變。那就是,通過行動和力量,讓有需要的人感受到愛和溫暖。”12年來,海瑛已經為盲人朋友講電影100多場,即使懷孕八個月也未間斷。在她的帶動下,如今,電視新聞中心很多主播也都成了“心目影院”的志願者。

“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用心用情為民服務,肩負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樹立新時代青年的良好形象。”她說。

他們忙著踐行夢想

對記者而言,堅守崗位,堅守的不僅是一份責任與擔當,更是一份初心和使命。

2021年7月,河南鄭州連遭暴雨襲擊,引發全國關注。捷運乘客被困、街邊車輛被卷、房屋倒塌、水壩崩了、停水停電……一切生活都被打斷,津雲新媒體集團記者馬揚洋連夜買票奔赴現場,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豪雨過後的那些人、那些事。

到達鄭州後,馬揚洋幾經周折採訪到了在捷運獲救後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留下來跪地救人的醫生於逸飛。“在鄭州仍處於豪雨漩渦時,我提出與他面對面採訪。當我穿著拖鞋、踏著積水、身上沾滿泥點出現在他面前時,他終於打開了心扉。”馬揚洋說:“萬物速朽,唯有夢想永在。成為一名記者,是我從小的夢想。作為一名新聞從業者,每次採訪我都拼盡全力,以無愧於這份職業帶來的沉甸甸責任,更無愧於自己許下的諾言:用雙腳丈量這片熱土。”

他們忙著解百姓難題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為了不辜負這份責任感與使命感,許多記者正迎著心中那份光,勇敢向前行!

水是萬物之源。可喝水,曾成了武清區陳咀鎮漁壩口三村村民的難題。

“自來水給凍了。這冬天,我們村1000多戶人,400戶都沒水。”接到村民安大爺打來的電話,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中心記者孫穎立即與同事前往核實,為了喝口水,村民想了不少土辦法:水井蓋棉被、筦道用火烤……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瞭解到這些辛酸與無奈後,他們搭建平臺,在“2021區長訪談”欄目中邀請村民與區長直接對話,妥善解决問題,給了羣衆一個滿意交代。

“問政監督從來不是坦途,聚光燈後也沒有鮮花掌聲。但我們沒有放棄,也不曾退縮,因為我們肩負的是羣衆的期盼與囑託,更是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孫穎說。

他們忙著凝聚力量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小康路上蘊藏著哪些致富密碼?從幫助扶持到自立自强,老鄉血脈裏流淌著怎樣的力量?

濱海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鄭賀陽通過3年跟踪採訪,見證了天津市級貧困村東灣河村通過種植玉米逐步擺脫貧困的全過程。

記者不僅是記錄者,也成了參與者。在玉米長勢喜人卻苦無銷路之際,鄭賀陽除了進行常規的新聞採訪報導外,還變身代言人幫村裡帶貨,一時間玉米供不應求,收入近15萬元。

在參與的過程中,鄭賀陽不僅收穫了成長,也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幫扶組長賈長龍不僅帶領鄉親們致富,還在大家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我相信明年甚至後年我再去採訪時,村民的生活還會更上一個臺階。”

……

今天是記者節,但記者們依舊拿起筆桿、話筒、相機,不是在新聞現場,就是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每一次採訪,都將成為歷史的追光、時代的注腳、前行的基石!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