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新局 透過“生態之窗”看見美麗青海
高原深秋,午後陽光滿地,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精靈們開始頻繁活動。
“報告,報告,10月21日15時24分,海拔4460米,索南達傑保護站附近來了四只藏羚羊。”省生態環境廳資訊中心工作人員陳良博激動地說。
遠在西寧的陳良博如何能看到千里之外的實时畫面?答案便是他面前的“天眼”——“青海生態之窗”。透過這扇“窗”,人們可以看到青海的大好河山,看到生活在高原大地上的自然萬物,看到青海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看到江源兒女生態報國的使命和擔當。
作為每天都能通過滑鼠和鏡頭捕捉藏野驢悠閒散步,藏羚羊成群結隊遷徙,野犛牛肆意奔跑,白唇鹿低頭覓食畫面的他,見證了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打開了青海發展的一扇又一扇窗。
時間指針回到今年初夏,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和“十四五”開局起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全面開啟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海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對青海工作把脈定向、掌舵領航、寄予厚望,為青海發展擘畫美好藍圖、提出重大要求、注入強大動力。
一時間,青海再次澎湃,高原處處沸騰,青海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方向和指引。現時,‘青海生態之窗’遠端監控系統監測點比特已累計建成46個,實現了三江源、青海湖、湟水流域、柴達木盆地和祁連山五大生態功能區的全覆蓋。”陳良博說。
彼時,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可哥西裡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剛剛接受完國內媒體的採訪,再次向世界分享了藏羚羊保護級別“降級”的喜訊。“近年來,藏羚羊回遷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可哥西裡保護區藏羚羊恢復到7萬多只。”秋培紮西說。
保護生態是青海最大的責任,必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一年來,我省始終保持加强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畧定力,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不斷深化“三個最大”省情定位認識,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品質發展之路,在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
闖新路 “風光”無限特色產業彰顯優勢
荒漠、風沙……站在青海戈壁深處,很難想像眼前的一切與一場規模空前的“綠色能源”有關聯。
十月中旬,“一秒入冬”後,寂靜的清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三塔拉的一片空地上,二十臺打樁機同時開鑿工作,連同駕駛員按下的鳴笛聲,這裡迎來一片歡呼聲。
歡呼的人群中,有名高個兒、戴著安全帽使勁鼓掌的見證者——餘華東,來自國家電投黃河公司電力檢修分公司的起重工。從業26年,他見證了我省能源發展的翻天巨變。“以前一直在水力發電領域,這幾年能在這片曾經的荒漠見證光伏發展,再苦再累也值了。”
餘華東剛說完感慨的話,總投資超650億元、總裝機容量達1090萬千瓦的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就宣佈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落地。接下來的幾個月,他身邊的打樁機還將把成千上萬根“樁”敲進這片沙地中。不久後,塔拉灘戈壁上那道“藍黃”分界線將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塊太陽能電池片組成的“藍色海洋”。
“一次性安排如此大規模的新能源開發專案,在青海能源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說。青海太陽能、風能資源優勢顯著,可用於清潔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資源達十萬平方公里以上,建設大型基地項目經濟效益顯著、生態效益突出、减碳效益明顯,項目開工是支撐“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重要舉措。
另一頭,察爾汗鹽湖,一派空明澄澈,烟波浩渺。一艘艘采鹽船在遊弋中緊張工作,鹽湖畔的生產區域提速運作,各類產品源源外運……
“我們經常開玩笑,說自己為青海代言(鹽),因為每一粒鹽裏都包含著我們對未來的希望。”作為9號水采船的老船長,55歲的王成金熟悉這艘船的每一處構造。每天早上,王成金會走進船艙下麵,細細地檢查一番,確定沒有异常後,再走進駕駛室內,坐在電腦操控荧幕前專心緊盯著每一組數據和行程。
作為數千名青海鹽湖人的一員,王成金和同事們深知,青海鹽湖工業已初步形成鉀鹽、鈉鹽、鎂鹽、鋰鹽、氯堿五大產業集群,創出了一條永續、高品質發展之路。而這一切,都將成為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充足儲備。
出新績 改革破冰便民利民增福祉
“歡迎使用自助服務終端,請輸入取件碼……”去年的盛夏清晨,雖然西寧市城東區行政服務大廳還沒有上班,但在24小時自助服務區內,市民已經可以通過簡訊接收到的取件碼,取走前一天辦理好的手續,省時高效。
如今,這樣的便民服務,已在西寧市大力推行。在改革破冰路上,作為省會城市,西寧市提出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進一步綜合優化業務流程,减資料、减環節、减時間,推動更多事項全流程線上審批辦理、線下快遞送達審批結果,逐步推進申請人和視窗工作人員“不見面”服務模式。
“現在辦手續的效率真的高,一個早上全搞定,大大提升了我們的獲得感。”前不久,很快辦理了營業執照的馬峰軍說。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進一扇門,辦百項事”成為西寧市民辦事的真實寫照。
經過一年多的改革,西寧市各地區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網辦率”不低於80%,大力推行審批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快遞辦、諮詢辦”,切實方便了企業羣衆辦事。不僅如此,西寧市還打通企業投資建設堵點,加快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陸續實現並聯審批、不見面審批、平臺之外無審批。在一件件好事、實事中,老百姓感受到了政府效能的提升,對青海的高品質發展充滿信心。(周建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