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雙拉尼​娜​年”來襲,你的禦寒長城築好了嗎?

新疆 73℃ 0
摘要: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海獺科普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絡資訊中心

在過去的這一周,寒流夾帶著雨雪,對祖國大地進行了一場全面的“掃蕩”,不少地區喜提“冬天的第一場雪”。一覺醒來,你的都市蓋上白棉被了嗎?

此等景象只讓我們腦中回蕩著一句臺詞:

寒潮來襲,你的都市降溫了嗎?

11月3日,中央氣象臺發佈消息,龐大的高壓區在新疆西北的西西伯利亞地區出現,巨大的嚴寒氣團強勢而龐大,來勢洶洶“入侵”國內。這波冷氣團入侵帶來了全國範圍內的降溫,掀起11月首場寒潮降臨。

冷氣團的入境路線自我國新疆北部開始。在寒流的淫威下,超級電腦就曾預測北疆的富蘊地區將迎來一日驟降30度的極端景象,11月4日最低溫度可能探底至零下30攝氏度。而實際情況亦所差無多,11月4日至11月6日期間,溫度逐步下探至零下20攝氏度。

時隔僅一日,寒流便馬不停蹄,繼續向西南方向進發,在整個中國東部掀起了一場降溫潮。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將先後下降8~10攝氏度,北京、濟南、呼和浩特周邊更是“一夜入冬”,氣溫驟降12~16攝氏度。

伴隨著大風天氣,暴雪也挾威而至。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等地均接到了暴雪黃色預警,預測7日將有暴雪來臨。

7日當天上午,#全國各地像約好了一起下雪#、#今年立冬有多冷#、#終於等來了故宮初雪#、#鄭州下雪#、#濟南下雪#等話題沖上微博熱搜,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太冷了”!

當荧幕前的你看到這篇文章時,想必已經切身感受到了這場寒潮的威力。然而,此次降溫並非空穴來“風”、毫無徵兆。

早在10月下旬,國家氣候中心就已經發佈了消息:預計今年冬天將形成一次弱到中度的拉尼娜事件。此次預告也與世界氣象組織、美國、日本等的拉尼娜預告彼此印證,增强了其可信性。同時,報告也指出,本次拉尼娜事件將在未來一至兩月內達到最强,可能會帶來極端氣候,極端寒潮即是可能性之一。

由於拉尼娜現象是繼去年之後連續第二年出現,囙此稱今年為“雙拉尼娜年”。在這樣的消息預測下,網友們紛紛猜測,本次寒潮是否即是由拉尼娜現象所引起。現時雖無官方定論,但社會各界也是討論熱情頗高。

囙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拉尼娜現象”究竟是什麼,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拉尼娜(La Niña)現象和厄爾尼諾(El Niño)現象:性格相反的奇怪“兄妹”

提到拉尼娜現象,就不得不提它的“兄弟”,厄爾尼諾現象。前者的名稱La Niña來自於西班牙語,意為“聖女”,或“小女孩”;後者厄爾尼諾亦是同源,El Niño意為“聖嬰”,或“小男孩”。關於二者的名字來源,有一種說法是19世紀初,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發現某些年份的海溫會异常變暖,由於這個現象通常發生在耶誕節前後,漁民們就以幼年耶穌,即聖嬰El Niño來對其進行指代。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二者是一體同類的關係。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是以太平洋海面為覈心,溫度位相不斷變換的一種狀態,二者一般連續出現,拉尼娜發生在厄爾尼諾的次年。

有關這兩個現象的成因,要從“沃克環流”說起。沃克環流(Walker Circulation)是太平洋赤道上的一股大氣環流。由於太平洋面上的海水溫度分佈不均,通常西太平洋較東太平洋更暖,囙此太平洋西岸就會盛行溫暖而潮濕的上升氣流,上空氣壓更高;相對應的,東太平洋更冷,上方空氣密度更大,盛行下沉氣流,洋面氣壓更高。如此,太平洋面壓力東高西低,而高空處西高東低,囙此進一步形成了自西向東的高空氣流和自東向西的洋面氣流,環流就此形成。

由於太平洋東岸盛行暖濕上升氣流,囙此氣候更加溫和濕潤;太平洋西岸盛行下沉氣流,囙此氣候更加乾燥凉爽。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產生就與沃克環流緊密相關。在正常時期,沃克環流的洋面氣流起著將西側的水流帶向東側的作用,西側表面的溫暖水流向東運行,海底的冷水為了補充這部分損失而上浮,從而穩定東熱西冷的格局。

當沃克環流變弱甚至反向時,洋面氣流减弱,海水自西向東的遷移就會减弱,西岸的洋面高溫水未被移走,因而海底冷水也更難上翻,引起整個太平洋赤道海域溫度整體偏高,即厄爾尼諾現象。該現象也會導致本該溫和濕潤的東岸氣候反常變冷,本該乾燥凉爽的西岸變暖。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南美洲地區一般會出現豪雨,而東南亞、澳大利亞則出現乾旱,而我國則會出現暖冬。

厄爾尼諾現象的主要特徵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範圍异常升溫。一般來說,海水表層連續3個月比常年同期高0.5℃以上即表明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如持續6個月以上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現象。

而拉尼娜現象則與厄爾尼諾剛好相反。當沃克環流增强時,洋面氣流也隨之增强,海水自西向東的遷移變多,西岸的洋面水被大量移走,因而海底冷水强烈上翻,使得東岸溫度更高而西岸溫度更低。同時也引起整個太平洋赤道海域溫度整體偏低,即拉尼娜現象。

作為結果,本該溫和濕潤的東岸氣候更加溫熱潮濕,本該乾燥凉爽的西岸迎來嚴寒乾旱。當拉尼娜現象發生時,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异常乾燥,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則會有异常多的降雨量,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异常寒冷,我國也更容易出現嚴寒。

總結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對氣候的影響是“該怎麼樣就不怎麼樣”,即“該熱的冷,該冷的熱,該幹的澇,該雨的旱”。而拉尼娜現象則與此相反,是“該怎麼樣的更怎麼樣”,即“該熱的暑,該冷的寒,該幹的旱,該雨的澇”。

拉尼娜現象對我國有哪些影響?

毋庸置疑,荧幕前的你最關心的還是拉尼娜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總體上來說,當沃克環流增强,即拉尼娜現象出現時,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且强度偏强,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而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汽條件較常年同期會明顯偏差,不利於形成降水。詳細主要分為四點:

熱帶氣旋增多,即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入我國的熱帶氣旋可能增多;

我國東北春夏易出現乾旱,氣溫偏高;

我國南方易發生乾旱,華北洪澇;

冬季較寒冷,寒潮更為多發。

說到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影響,最為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2008年的南方冰凍雨雪灾害,俗稱“08南方雪灾”;另一個則是2020年的超强寒潮。

“08南方雪灾”是指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灾害。强烈的拉尼娜現象導致東亞地區經向環流异常,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猛增,南方地區發生雪灾,並且受到了長時間寒潮天氣影響。灾情中20餘省受灾,因災死亡129人,失踪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

2020年的超强寒潮想必大家也有印象。2020年12月末,全國範圍均有10度左右的降溫,東北地區更是遭遇了零下三十多度的極寒天氣,被戲稱為“霸王級寒潮”。

本次寒潮雖然是否由拉尼娜現象所引起尚無定論,但從降溫水准上來看,也比去年的不遑多讓。

無論今年的拉尼娜影響如何,冬天已經開始敲門了。你的禦寒“長城”築好了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