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為35萬易遷羣衆“造”幸福

云南 108℃ 0
摘要:昭通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扎實開展“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在住房、吃飯、收入、文化等方面,切實為易地扶貧搬遷羣衆解决各種急事、難事、煩心事,不斷提升35.47萬易遷羣衆的幸福指數。

昭通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扎實開展“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在住房、吃飯、收入、文化等方面,切實為易地扶貧搬遷羣衆解决各種急事、難事、煩心事,不斷提升35.47萬易遷羣衆的幸福指數。

產權證書讓羣衆吃下“定心丸”

昭通市將8.26萬戶35.47萬名羣衆搬進中心城區和縣城鄉鎮的37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點)。為保護好易遷羣衆的合法權益,讓易遷羣衆住得安心,昭通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辦理不動產權證書作為“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抓手,精心組織黨員幹部和科技隊伍,優化辦理程序,依法開展量測登記、辦證發證等工作,著力解决全市易遷羣衆最關心、最盼望、最急需的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問題,將搬遷安置房的產權登到簿裏、寫進證裏、發到手裡,讓易遷羣衆有真正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免費發放證書74482本。

幸福餐廳讓羣衆吃下“暖心丸”

在“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昭通市認真研究易遷特殊人群吃飯難問題,堅持先行先試、逐步推開原則,按照“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管道,在9個萬人以上安置區陸續興建“新時代幸福餐廳”。為更好服務羣衆,餐廳採取“現場集中就餐+配送入戶”模式,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羣衆通過微信群、電話“遠程點餐”,餐廳志願者定時上門提供配餐送餐服務。

現時,鹽津縣水田、魯甸縣卯家灣、鎮雄縣大地等安置區“新時代幸福餐廳”開業運營。“新時代幸福餐廳”溫暖了羣衆,留住了幸福“食”光。

勞務經濟讓羣衆吃下“安心丸”

昭通市採取對外輸出、就近就業、自主創業、托底就業等管道,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採取“點對點”、“門對門”、“一站式”模式,對外輸出一批。截至目前,各安置區(點)已累計輸出勞動力12.37萬人。建設扶貧車間,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帶動易遷羣衆就近就業一批。現時,已建成扶貧車間38.16萬平方米,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48家,吸納3028名易遷羣衆就近就業。建設農業產業基地,吸納易遷羣衆就近就業一批。現時,安置區周邊建成蘋果、馬鈴薯基地3.1萬畝,規模化發展蔬菜、中藥材、藍莓等5萬畝,蔬菜和食用菌大棚9100棟,約4萬名易遷羣衆實現就業。在安置區建配套商鋪,通過發展餐飲、量販店等商貿服務業,扶持創業就業一批。截至目前,建成配套商鋪45萬平方米,約0.67萬名易遷羣衆實現自主創業。開發護路、保潔、警衛等公益性崗位,針對就業困難的特殊易遷群體托底就業一批。現時,各安置區(點)已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1.18萬個,托底就業1.18萬人。

據統計,勞務經濟占易遷羣衆總收入的80%以上,收入遠遠超過搬遷之前,“穩得住”邁出了一大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